6月30日,由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中关村中美精准医学科技研究院主办的“营养医学与健康管理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围绕《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提出今后5-10年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的总体思路,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的政策方针,就营养医学与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防治的关系和VC、VB、VE、鱼肝油、钙、氨糖、益生菌、植物蛋白以及各种酵素对糖尿病、“三高”等慢性病人群的营养调理进行了探讨。
中国保健协会健康服务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杨昆蓉
哈佛大学医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保健协会健康服务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杨昆蓉教授在发言中表示,营养医学在没有制订健康中国这个国策以前,我国全民健康素养只有6%,而国外是12%以上,从2013年写进国策后现已上升到10%。我国全民健康素养的提高是因为有健康管理的五个流程,我们有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以及健康干预手段,食品营养调理,对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痛风等慢病人群的营养调控进行科学的健康管理,加上“互联网+”、远程健康管理的手段,这样才能产生社会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 王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理事、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说:营养方案能否达到干预的显著效果,对于急症ICU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人体失衡了、失重了,不够就补,要够了就排,这是临床的方式。要有针对性、专业性,补充的营养素是在医院生化指标检测完了之后才知道。同时国家考核标准三甲医院必须要有营养科。营养医学和临床医学能够齐驱并驾,是起到了不只是辅助作用,很多时候不用下药,补充营养素、白蛋白,本来吃就可以治病的,这就是营养学的作用。而且健康管理公司本身是一个辅助手段,从整个管理流程,信息采集、档案建立、干预方案的制订一定要有一个专家队伍,干预方案就是包括营养,包括饮食调理,包括运动方案,包括什么手段的使用,保健器械的使用,保健营养品的干预,但它也是一种干预,干预不一定是治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程永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程永强在发言中介绍,伴随着健康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普通的老百姓和慢性病人群对于营养学的知识与日俱增,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和营养干预一定是多渠道并存来解决我们这么庞大的人群的需求,要给消费人群提供一个相对正确的、合理的营养医学指导。
研讨会期间,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科技处处长、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营养标委会副秘书长黄家章,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营养评估与诊断学委员、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康军仁,北京慢性病防治促进会副理事长范飞,北京体坛医院副院长周建军等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发言并一致认为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对健康管理的理念也越来越重视,但各种食物调理和营养的补充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健康管理和知识传播也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据了解,“三高人群”等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为推进“互联网 ”人工智能应用服务提出了新的导向,也为我国未来的卫生健康事业提供了宏观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