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靠吃尸体长大的“巨型怪鱼”,多人因它丧命,可奇怪的是,这种恐怖的怪鱼不但没有被赶尽杀绝,在中国还被列入了保护名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偷尸体的怪贼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的地方,两国的水系错综交汇。然而在当地,许多居民却时常被一件怪事所困扰。有时候,明明水葬仪式才刚举行,然而等尸体抛入河之后,没过几天尸体就“蒸发”了。人们本以为尸体是顺着河水流走了,可当河流进入枯水期时,却怎么也找不见尸体。
为此,很多人都怀疑是有人在偷尸体,也有人觉得是河里藏有恐怖的水怪。
为了解答这个谜团,科学家韦德便前往事发地,对河水以及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一番调查。然而没过多久,真相就浮出了水面。
其实,这些“偷”尸体的并不是人,也不是水怪,而是一种名叫坦克鸭嘴鱼的肉食性鱼,学名巨魾,也常被人叫做坦克鸭嘴、老鹰坦克以及面瓜鱼等,同时它们还和巨型鲶鱼是远房亲戚,也是世上最大的鲶鱼之一,属热带淡水鱼。
坦克鸭嘴生性凶狠,体型硕大,成年后最大能达2.5米长,体重近200斤。因为其嘴酷似鸭嘴,而且块头很大,所以得名坦克鸭嘴;坦克鸭嘴也有鲶鱼标志性的胡须,不过它们的胡须内含硬骨,形似弯刀,并不会像其他鲶鱼那样随意飘摇。
为了更好地捕猎,坦克鸭嘴的身形进化成了流线型,它们的头部宽大,尾端较小,躯体扁平,适合在湍急的水流中穿行,加上庞大健硕的身躯,让它们拥有了极强的战斗力。
从表象来看,这些健壮的大鱼的确显得憨态可掬,十分老实。然而当它们露出那一排排锋利的尖牙时,呈现出来的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杀手形象,令人汗毛直竖。所以一旦猎物被这头“怪鱼”锁定,基本上是很难再逃脱了。
关于坦克鸭嘴攻击人类的事件,其实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当时有两个居民就被其攻击并受了伤,从此关于坦克鸭嘴的传闻便流传开来了。
而在2009年,有位尼泊尔的青年在河边玩耍时,就不慎被坦克鸭嘴拖入河中丧了命。加上坦克鸭嘴有吃尸体的习性,所以它们又被当地人称作“食人鲶”。
值得一提的是,坦克鸭嘴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而它之所以会演化成吃人的凶兽,这一切还得从印度那边说起。
“食人鲶”养成记在印度宗教和诸多习俗中,恒河都是以圣河的名誉存在。为此,绝大多数教徒时常都会去恒河中取水饮用,并洗涤沐浴,以此来洗刷自身的罪名,并获得圣河的保佑。
另外,印度宗教认为,世界本身便是大神毗湿奴在海中飘荡,所以生命起于水,最终也该归结于水,这样逝者的灵魂才能永生。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印度恒河中总会有尸体出没的迹象。
其实,最初印度更多的是选择火葬,火葬之后再将遗骸撒入河中。不过在20世纪末期,木材价格的连年上涨,导致很多家庭备不齐火葬的材料,所以干脆直接水葬;
加上印度教中有规定,一些特殊的人群,诸如未婚少女、婴幼儿以及苦行僧等都是“纯净”之人,是不用进行火葬的。
之所以恒河里的尸骨最终没有泛滥成灾,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的管控,另一方面就归功于我们的坦克鸭嘴了。作为大型的肉食性鱼,它们每天需摄取的食物量很大,而那些飘荡在恒河之上的尸体,自然就成了它们的盘中餐。因此,坦克鸭嘴很可能是从这里开始有了食人的习性。
“食人鲶"在中国坦克鸭嘴,主要分布于印度,但是在我国云南的怒江、沧澜江水系中也有少量分布。因为坦克鸭嘴的肉呈黄色,和南瓜的颜色很像,所以当地又称其为面瓜鱼。这些地区的坦克鸭嘴主食是鱼虾,并没有食人的习性,个头也相对较小,而且还可以食用。
据悉,面瓜鱼煮熟后的肉呈淡黄,虽然它的肉质有点粗糙,但是口感比较细腻,煲出来的汤也十分鲜美,因此面瓜鱼在当地也是上乘鱼。
所谓物以稀为贵,因为面瓜鱼过于“抢手”,过度的捕杀也使其数量急剧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在澜沧江上游修筑有多个水电站,也影响了坦克鸭嘴的种群生态。而为了保护这一珍惜鱼种,在2002年时,坦克鸭嘴就被列入了野生动物保护的行列当中。
为了进一步恢复坦克鸭嘴鱼的数量,我国便采取了人工繁殖的方法,并于2012年,成功进行了第一次繁殖实验。之后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收获了800多尾幼苗。
据数据指出,云南境内的野生面瓜鱼,成年后的身长一般不超过0.8米,而最小的仅仅只有0.12米,性情也比较温和,与印度那边的凶猛比起来,的确有不少差别。
不过,就目前来看,我国境内野生面瓜鱼的生存状况还算不上优良,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改善其水质,为野生动物们营造更好的家园。另外,其实在恒河中,类似于坦克鸭嘴的“食人鲶”也不少,甚至有泛滥的倾向。
[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