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有一个特殊的警号:“012642”。
它承载着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忠诚与担当。
2007年5月,民警宝力格执行一次抓捕任务。
他与嫌疑人殊死搏斗,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8岁。
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宝力格
宝力格牺牲后,妻子索连红擦干眼泪,继承丈夫的遗志。
她重新启用警号“012642”,成为一名社区民警。
在后来的十几年里,索连红扎根基层,资助困难儿童和孤寡老人。
被她帮助过的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警察妈妈”。
2024年,在索连红光荣退休之际。
警号“012642”再次重启,佩戴在他们的儿子包牧仁的胸前。

这是一个关于传承与坚守的故事。
本文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用生命诠释忠诚与担当的家庭。

4月26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举行了荣退暨警号传承仪式。
当地的一名社区民警索连红正式退休了。
她的警号“012642”本应该随着她的退休而“退休”。
然而,这个警号并没有就此封存。
现场响起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各分局逐一呼叫该警号的声音。
“武川呼叫012642,欢迎归队。”
“玉泉呼叫012642,欢迎归队。”

此时,现场传来一个有力的声音:
“012642,到!”
答到的人正是索连红的儿子,已从警7年的包牧仁。
此前,包牧仁申请将自己的警号变更为“012642”。
如今,该申请已经得到了批准。
对他来说,警号“012642”不仅是父母曾经佩戴的警号。
更体现了英模精神和被忠诚淬炼的英雄家风。

在传承仪式上,索连红轻轻抚摸着儿子胸前熟悉的警号“012642”。
“爸爸妈妈把一切都交给你了。加油,儿子!”
原来,这个警号是索连红从已故丈夫宝力格那里接过的。
如今又将这个警号传递给了儿子包牧仁。
这一刻,不仅是警号的传承,更是责任与使命的延续。

2024年清明前夕,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档节目。
节目组找到了在呼和浩特市当了几十年民警的索连红,从她口中了解他们从警的一家三口。
谈起17年前牺牲的丈夫宝力格,索连红已经不像最初那样悲痛欲绝。
她的眼神中藏不住欣赏,和深深的怀念。

她对宝力格的评价既让人心痛,更令人钦佩。
索连红说,宝力格身上有股明显的冲劲儿。
不管办什么案子,他永远都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
“就这一点,让我认准了他。”
作为刑警,宝力格要面对的危险数不胜数。
但是他从来没有害怕和退缩过。
面对持枪歹徒,宝力格都是第一个冲上去的。
夺过对方的枪将其制服,动作一气呵成。

宝力格抓获嫌疑人
他也曾为了完成牺牲同事的未竟案件,不顾自己受的伤就提前出院。
索连红记得有一次他回到家时满身都是灰尘,一脸狼狈的样子让她差点没认出来。
宝力格则一脸轻描淡写,直接去打水洗脸。
他说去处理一个煤气罐被故意引爆的案子。
“后来发现屋里还有一个罐,我冲进去扛出来了。”
索连红看着眼前没有大碍的宝力格,感到十分后怕。
她心疼地责怪道:
“不要命了?如果你没了我和儿子怎么办?”

宝力格和妻子
宝力格却坚定地表示,这是他身为警察的职责。
除了家人,曾经的同事想起宝力格也依旧印象深刻。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王勇回想起以前的岁月。
他的记忆中,宝力格是他的前辈。
虽然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但行事作风雷厉风行。
他说宝力格工作起来讲究一个字——“快”。

宝力格
作为一名刑警,宝力格经手的基本都是刑事案件。
面对刑事案件,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正义。
他总是催促大家“快点行动”“快点出发”。
因为他知道案发后那几天甚至几小时内是关键的黄金时间。
只有抓紧时间才不会错失破案的线索和时机。
王勇表示,不管什么案子,宝力格永远冲在第一个。

当时和王勇一样的年轻民警都喜欢跟着宝力格出警,因为他能教会新人们很多实战技巧。
“从宝哥身上我们也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王勇说。
然而,宝力格却在38岁那年永远地离开了大家。
2007年5月16日深夜,警方围堵一名持刀犯罪嫌疑人。
宝力格主动请缨加入突击组。
当时,嫌疑人在造成了3死1伤后准备挥刀自残。
宝力格毫不犹豫地冲进屋内,将嫌疑人死死压在身下。

等同事们冲进去制服嫌疑人后。
突然发现宝力格血流不止,衣服都被鲜血染红了。
检查后发现他被刺中了腋下的大动脉。
这个位置位于躯干,无法用捆扎法止血。
同事们只能盼望救护车快点来。
宝力格块头大,同事们费力地将渐渐失去意识的他抬上车。
到医院抢救的时候,宝力格流掉了全身三分之二的血。

因为失血量太大,输血都输不进去。
尽管医院已经全力抢救,依然是无力回天。
宝力格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享年38岁。
牺牲后,他被追认革命烈士和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
索连红和宝力格恋爱时,宝力格只提出了一个要求。
只要索连红支持他的警察工作就行。
“他的正义感让我认准了他,也让他最终离开了我。”
索连红说。

索连红(右一)包牧仁(左二)
如今,曾经的后辈王勇也成为了二级英雄模范。
他的心中没有忘记当年初出茅庐时对他倾囊相授的前辈宝力格,还一直将宝力格视作榜样。
王勇感慨道:
“做警察就应该像宝哥一样往前冲!”

宝力格虽然牺牲了,但他可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身边的人。
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妻子索连红。
宝力格离开的最初一段时间,索连红非常伤心,几乎天天都在思念已经离开人世的丈夫。
甚至在半夜都会突然醒来,然后看着宝力格的照片痛哭。
但是她很快打起了精神。
她当初就是因为宝力格的正义感才与他在一起的。

索连红
现如今,她立志要追上宝力格的脚步,不能一蹶不振。
她还有家人和孩子,不能让他们担心。
2007年底,索连红被调入小召前街派出所。
她擦干眼泪,继承丈夫宝力格的遗志。
穿上警服继续前行,成为了一名社区民警。
没多久,她就向组织申请沿用宝力格的警号“012642”。
这已经不只是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更是一份作为警察的互相认同和生死同行的相守。

索连红决心沿着宝力格要走的路继续走下去。
戴上宝力格的警号,索连红就感觉多了一份力量,这种力量支撑她在工作过程中勇往直前。
一次追捕小偷时,她干净利落地上前,三下五除二地将嫌疑人拿下了。
同事惊讶地问索连红是否练过擒拿,她说没有。
但她自己也说不清哪儿来的冲劲,怎么敢冲上去的?
她只是觉得,如果宝力格面对这种情况,应该也是一往无前地往上冲的。
除了勇敢,索连红在工作中还学会了细致和耐心。

索连红
她负责的五塔前街社区是一个老小区,这里居住人员复杂,流动人口多,常住人口有3000多人。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她天天入户登记信息,甚至晚上八九点钟还在上门拜访。
她把居民的情况一条条记在小本子上,再录入电脑。
用了一年半,索连红摸清了管区内居民的基本情况,也成了居民心中知根知底的“小索”“索姐”。
在民警的工作中,索连红也逐渐理解了当年的丈夫。
“为什么连家都不回?为什么遇到危险都不躲开?”
这些问题她当年想不通,如今终于找到了答案。

索连红
当她自己遇到工作上的问题时,才知道宝力格当时的心境。
被调派去执行刑事案件的任务时,索连红从不拒绝。
遇到紧急情况时几天都回不了家,吃住都在警局,被借调到禁毒大队时她也没有怕过。
她摸了摸警服上的那个警号,感觉好像更坚定了一些。
面对困难群众,索连红真心想要帮助他们。
她拿出一部分工资,持续多年资助6名贫困儿童,还会发动大家为因车祸住院的居民捐款。
真心付出换来回报,居民们都乐意配合她的工作。

索连红
社区里有一名吸毒人员被送进戒毒所,他的姥姥因此无人照顾。
索连红常常去看望老人,几乎成了老人的干女儿。
她中午一有时间就去老人家里做饭,忙不过来就买好饭菜送去。
几年过去,老太太渐渐记不清事。
有时发现找不到外孙,就去派出所找索连红,后来这个老太太只有见到索连红才放心。
索连红深知,办案需要斗智斗勇。
但服务群众则需要细心、耐心、热心和真心。

索连红(左)
她的毕生目标就是将温暖送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因为爱岗敬业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索连红获得了内蒙古公益之星“最具爱心个人”。
索连红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她不仅继承了丈夫的遗志,更是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做出了很大贡献。

宝力格牺牲那年,儿子包牧仁只有12岁。
在他的印象中,父亲的工作很忙。
童年时期,他们一家三口团聚的时间非常少。
但是父亲作为警察在工作中惩恶扬善,这让幼时的包牧仁为感到很骄傲。
后来父亲牺牲了,母亲也当了警察。
从小受到父母的耳濡目染,包牧仁一直对从军有向往。
长大后,包牧仁也选择了和父母一样的道路。
2012年,包牧仁在山西省公安消防总队入伍,成为了一名消防兵。
他终于如愿穿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军装。
服役期间,包牧仁多次冲入火海,抢救生命。

包牧仁(中)
某一次出化工厂火灾的任务,火光染红了半边天,铁罐子被化学品反应产生的爆炸炸飞了。
但是包牧仁和战友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冲进去灭火。
有一次在灭完一辆货车上的明火之后,他们还徒手将车上载的塑料管一根根扒开,防止复燃。
退伍之后,包牧仁通过考录成为了警察,并分配到呼和浩特市石羊桥东路派出所做基层工作。
他从小见证了父母的辛苦,也深知工作中的危险,但包牧仁从来没有怕过。
因为他知道,要想得到锻炼就应该在一线工作。
负责治安的包牧仁在遇到醉酒闹事的市民时,第一个冲上去将对方制服。

思想觉悟高,工作中认真负责,这些是包牧仁生活中的常态。
母亲索连红退休前不久,包牧仁给组织打了申请。
他希望在母亲索连红退休后可以接手她的警号“012642”。
他想要通过沿用警号来激励自己。
或许,该警号的前两位归属警察在别人眼中是英烈和模范。
但是在包牧仁眼中,他们是自己的父亲母亲。
“他们是我永远的榜样。”

包牧仁说。
变更警号之后,每次穿上军装都好像爸爸妈妈在自己身边。
他希望自己能成长为和父母一样的战士。

“012642”,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警号。
它承载着一个家庭两代人的忠诚与担当。
见证了一家三口对警察事业的执着追求。
宝力格用生命诠释了警察的使命。
索连红用坚守传承了丈夫的遗志,为人民服务。

儿子包牧仁则用行动续写了这份精神。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警察的荣誉不仅在于警号。
更在于那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向他们致敬,愿这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警号“012642”的荣退与归队------新华网
“我要努力成为像父母一样优秀的警察”------中国警察网
“012642”,一个属于三个人的警号------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