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雨生百谷,谷雨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谷雨槎山祭,云烟缭赤岩。
潮来鱼戏浪,风起港扬帆。
香火神留恋,鲜腥自解馋。
跃龙凭海阔,造化入心衔。
——《谷雨祭海》熙本
谷雨时节,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水中百鱼上岸,鱼虾洄游。在这个日子里,渔民除了捕鱼、赶海,还会举行传统古老的祭海仪式。
旧时村村都有海王庙、娘娘庙,每当祈福活动开始时,前来祭祀的人络绎不绝:在龙王庙前,准备好鞭炮香纸,贴上对联,等到祭祀时刻渔民们便摆放祭品向海神和妈祖娘娘祈福,求得保佑;或将供品抬至海边,燃放鞭炮,面海祭祀,祈祷新一年风调雨顺;在龙王庙外,渔村村民自发组织了舞龙、舞狮等表演,场面十分盛大,渔民们以各种形式表达着内心的虔诚。
这一天,龙王庙中渔民云集,大家纷纷赶来欢庆祭海。前来参拜的既有本地的渔民,也有来往的过客。许愿的人们焚香膜拜,向海神倾诉心愿;还愿的上过香后,取来曾许下的供品,燃放鞭炮,以表虔诚。这一天,沙滩上满是烧纸焚香膜拜海神的人们。龙王庙外的大街小巷,挤满了杂耍的人群,气氛热烈如新年。
入夜,还有盛大的放海灯仪式,小小的码头上几乎挤满了人,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果你的海灯漂得越远,就离海神娘娘越近。深夜,人们聚集在海边,将自制的各式灯笼点燃,下面托一木板;还有用高粱秸秆做成的船形灯,船身里放上蜡烛。此时,海上灯笼一片,火光映照着人们虔诚兴奋的身影。
谷雨祭海庙会风俗已延续了几百年,是渔家传统的民俗活动。然而顺应时代的不断发展,祭海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融入了许多当今元素。
祭海活动逐渐从祈祷平安、表达渔民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转变为独具特色的渔家文化,渔民过节的目的也由过去单纯的祈福平安变为追求丰富生活和高尚情操,具有现代海文化内容的娱乐活动也逐年增加,但渔民们的虔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从未动摇。
每到这天,龙王庙里人山人海,许多老渔民仍不顾路途遥远赶来祭拜龙王,在祭海当天来海边看看。
随着渔业资源的不断减少乃至枯竭,在祭海之后,渔民不再像从前一样在开海期争相出海,尔后满载而归。日渐热闹的祭海仪式伴随着的却是谷雨出海渔民数量的锐减,大量渔船在开海期停靠在港湾内并不出港。
鱼太少了。
因为过度捕捞,短短数年近十种鱼类销声匿迹已经看不到了。不少渔民认为休渔期是非常有必要的,回忆起当年打渔的场景,从“出门就能捕鱼”到现在近海的资源越来越少,出一趟海至少半个多月。
有些渔民的渔船现在以打捞爬虾为主,以前拉一船爬虾没人要,被送到农村当肥料,现在一开春爬虾能卖到高价。渔民却表示虽然现在鱼虾值钱了,但鱼虾资源却变少了。回忆起十多年前贩卖鱼虾的时候,每天走一趟车,甚至一天两趟,现在一个月才走一趟。
如今,渔民庆祝重点由原来的节气延伸到生态理念上,将谷雨祭海改为“开洋谢洋”节,与海洋生态保护、物种养护相契合,成为渔家魅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