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显德七年,也就是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被拥立为皇帝,取代了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历史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一个朝代出现了,因皇室姓赵,故也称作赵宋,又因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尊称为大宋。他的建立者就是武将出身的赵匡胤。
赵匡胤崛起赵匡胤字元朗,小名九重又因为出生的时候,浑身香气,所以也又名香孩儿,早年就心怀天下,游历天下,希望能够得到重用,最终一无所获,后来返回北方,投入郭威帐下,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参与征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屡立战功,被郭威所重视,郭威黄袍加身建立后周,赵匡胤也被任命为任东西班行首,是禁卫军的小统领,并拜滑州副指挥使。
赵匡胤和郭威的养子柴荣关系较好,被柴荣所倚重,柴荣登基之后,赵匡胤开始执掌禁军,被柴荣看做是心腹。赵匡胤真正崭露头角是在高平之战。柴荣刚登基,北汉联合契丹入侵,柴荣御驾亲征,在高平进行了一场大的决战,在战局不利的情况想。赵匡胤一马当先率部冲入阵中,扭转了局势,最终高平之战后周取得大胜,柴荣回后,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领严州刺史,成为柴荣所倚重的大将。
显德三年(956年)春,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淮南,首战便在涡口(今安徽怀远东北)打败南唐军万余人,斩杀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等,击败皇甫晖占领清流关,不久在六合东面打败南唐齐王李景达,斩杀一万多人。回师后,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被加授为定国军节度使。
显德四年(957年)春,赵匡胤跟随柴荣出征寿春,攻克连珠寨,乘势攻下寿州。回师后,柴荣又拜他为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仍任殿前都指挥使。此后赵匡胤一直跟着柴荣南征北讨,成为后周的肱骨之臣。
黄袍加身赵匡胤是柴荣倚重的大将,而赵匡胤在军中也培养了自己的实力,并且和几个手握实权的大将结拜为兄弟,史称义社十兄弟,这是赵匡胤的助力。而赵匡胤的武将巅峰也来临了。
显德六年,柴荣北伐,赵匡胤担任水陆都部署。到达莫州,先到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投降;又打退几千名契丹骑兵,关南平定。柴荣在行军路上,审阅各地所上文书,得到一只皮口袋,袋中有一块三尺多长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柴荣感到这件事十分奇怪。当时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柴荣卧病回京,命赵匡胤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接替张永德。同年,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赵匡胤已经成为武将之巅了。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次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赵炅)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拥立他为皇帝。众人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就这样赵匡胤成为了皇帝,开启了一个新的朝代。
善待旧臣和旧主赵匡胤是一个特殊的皇帝,历朝历代改朝皇帝总要流血牺牲,但是赵匡胤建立大宋取代后周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事件。
早在赵匡胤被黄袍加身的时候,他就对将领们说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幼主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赵匡胤于是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
赵匡胤给大臣们的印象,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皇帝,他这属于篡位,在五代一个新的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亡国之君那又好下场,但是赵匡胤却不一样,善待后周皇帝和宗室,给大臣们加官进爵,这是之前皇帝所没有的。即使是为了收买人心这样做的也不多,赵匡胤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皇帝。这一点也被史学家称赞。
赵匡胤的家人为什么没有在政变中被杀呢?要知道造反当皇帝的话,有很大的风险,比如自己的家人,郭威黄袍加身是当上皇帝了,但是他也付出来巨大的代价,最后为什么是他的娘家侄子兼养子柴荣即位,因为他的儿子都死了,被汉隐帝所杀,还有一个女儿也被杀了,这些都是在他起兵的时候被汉隐帝杀的,那么赵匡胤也起兵了,为什么他的家人没有被杀呢?
虽然陈桥驿距离汴京只有几十里,但是赵匡胤这边黄袍加身,消息传到汴京,他的家人应该被控制起来,甚至被杀,可是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这其中也有一定的原因。
一、赵匡胤做了安排
郭威当时是真正被逼的,走投无路,最终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当然也就不可能妥善的安排家人了,最终导致家人被杀。
二、汴京中有帮手
赵匡胤在率军离开汴京的时候,就策划好了一切,在汴京是有内应的,之前说赵匡胤不是有一个小团体,叫做义社十兄弟吗,其中就有一个人叫石守信,他也是殿前司的高级将领,是赵匡胤的副手,赵匡胤离开,他就是殿前司留守汴京的最高指挥官。
石守信是殿前司留京的最高长官,是赵匡胤事前安排的内应。赵匡胤于当天晚上准备兵变时,派心腹小校郭延赟驰回京城向石守信报告,石守信立即部署“将士环列待旦”,等待策应赵匡胤兵变部队回京。由于有石守信等指挥的殿前司禁军策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得以顺利进城。
石守信在汴京不仅是要给赵匡胤做内应,也肩负着保护赵家的重任,石守信列在六位主要开国元勋(翊戴功臣)之,赵匡胤把他之前的归德节度使之位封给了石守信,要知道跟着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的人,都的石守信的地位高,出了拥立之功,估计和他保护赵匡胤家人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大宋传奇之赵匡胤》这部剧中,赵匡胤的家人差一点被周军所杀,幸亏被前来保护的军士给击退,要不然赵匡胤的家人也会跟着遭殃吧。
以前有一部新加坡演的《绝代双雄》很好看!结局是赵匡胤被他弟弟赵光义用斧头砍死了!后来赵光义做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