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乌江的功臣,后不满职务脱离八路军,毛主席说情:给条活路

慧言说个史 2024-02-13 10:13:28

1935年9月, 红军总攻部队开始过河, 敌人退至峡谷后段的第二道险要阵地后, 又集结兵力, 扎下阵脚,顽强抵抗, 企图等待援兵到来之后一起向红军反扑。

一位青年红军指挥员身先士卒,率领部队进行了近一小时的连续冲锋, 敌人终于全部溃败了,红军占领了天险腊子口。

然而,这位英勇善战的青年指战员本应有着无限的可能,却在5年后公然脱离八路军,此时正是抗日紧张时刻,此举无异于叛逃。

彭德怀和杨成武得知消息后怒发命令:就地枪毙!

要知道,在这之前,朱老总的警卫员和新四军团长叶道志出逃,一人自裁谢罪,一人被枪决。

而这次他的举动远远大于上面两人,所以彭老总才会如此生气。尽管如此,毛主席伸出援手将他保了下来。

强渡乌江,攻占腊子口

在红军长征英雄中, 有一位来自江西兴国县的英雄连长—杨上堃[kūn]。

1930年仅16岁的杨上堃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了兴国赤卫大队,1931年加入红军。

自长征开始,他就被上级任命为连长职务,从那以后,他屡次带领所属连队冲锋陷阵,开启了战功卓著的革命生涯。

1934年12月31日,杨上堃所在的红四团到达乌江南岸的江界口地段。

当时的形势十分严峻,紧紧跟在红一方面军后面的敌兵有蒋介石主力薛岳兵团两个纵队十几万人,他们穷追不舍,最近的时候,离乌江南岸只有十几公里。

对岸也不太平。乌江北岸有贵州军阀王家烈一个师的兵力把守,上游有云南军阀龙云沿江而进,下游有湖南军阀何健的拦截。

可以说,整个中央红军陷入了团团包围当中,他们聚集在乌江南岸,强渡乌江迫在眉睫。

越是艰难时刻,越需要英雄的出现。

1月1日,就在这一天的元旦夜里,四团一营三连连长毛振华带了几位战士偷渡过江打探消息。

在确认了敌军布防信息后,他们向大部队发出电报。

次日拂晓,二连连长杨上堃带领16名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冒着枪林弹雨,乘坐着简陋的船只出发。

对岸敌军的机枪子弹不断从他们身边划过,大炮激起了几米高的浪花,飞溅到战士们的身上。

此时的杨上堃毫无惧色,他一面沉着冷静地指挥船头机枪压制对方火力点,一面告诉船夫驾驶小舟灵活规避敌军炮火。

终于,他们成功抵达了对岸。战士们从船上一跃而下,经过一番激战,占领了敌人的前沿阵地。

随后整个二连全部过江,他们英勇冲杀,冲进敌人阵地,国民党军吓破了胆,赶紧撤退。

杨上堃带领的二连以英勇无畏的气概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

1935年9月中旬,红四团来到了甘肃境内白龙江的莫牙寺。拦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处名叫腊子口的天险。

他们发现,腊子口宽约30米,两边绝壁峭立,仿佛是一座大山被一把巨型的大刀劈开了似的,既高又陡。

两边绝壁峭立,中间是腊子沟,腊子河从沟底流出,水流湍急,浪花激荡。沟上有座木桥,是通过这里的唯一道路。

通过望远镜,杨上堃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岸已经布防好的敌军阵地。戒备森严的碉堡,密密麻麻的铁丝网,黑洞洞的枪管从射孔中伸出。

尽管困难重重,但形势严峻,拿下腊子口,红军才有生机。上级决定,由擅长攻坚的杨上堃带队,率领二连拿下腊子口。

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都来到了指挥所,批准了这次作战计划,要求“腊子口就是刀山也要拿下来”。

这天傍晚,杨上堃把所有战士集中在一起,给大家分配好从兄弟部队支援过来的冲锋枪和手榴弹。

出发后,勇士们一个个精神饱满,背挂冲锋枪,腰缠十多颗手榴弹,在杨上堃的率领下,开始强渡腊子河。

这时,天已经黑了,战士们在悬崖上不停地爬着。即使是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二连的战士们也保持了绝对静默,周围安静得只有小石子从山崖滚落的声音。

很快,大家都爬上了崖顶,杨上堃仔细观察,发现碉堡群前方山路蜿蜒迂回,要成功拿下敌军阵地,就必须通过这里。

这时,另一个方向,佯攻部队开始和敌人交火,一时间枪声、手榴弹、炮弹爆炸的声音响成一片。杨上堃心里十分着急,必须立刻找到近路,尽快到达敌军阵地!

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他们摸索了一会儿才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嘹亮的冲锋号响起了。

机枪喷出的火舌映红了半边天,激烈的枪声在山口震荡着,子弹打得敌人阵地上的岩石直冒火星。

攻击部队遇到了阻碍,敌人的火力太猛,一时间还没办法攻上去。后方的党中央十分着急,一次又一次派人过来了解情况。

他们十分清楚,拿下腊子口对于红军意味着打开生的道路。

这时,杨上堃带领着部分战士,来到悬崖顶,看准下面没有顶盖的炮楼和敌人的露天阵地,将手榴弹精准地“送”到了敌人头上,轻重机枪和手榴弹也一齐开火,敌人顿时阵脚大乱,纷纷抱头鼠窜。

杨上堃指挥崖顶上的一连和二连战士,经过连续战斗,把敌人压到悬崖绝壁上,将这批敌人全部缴了械。

一夜的战斗终于结束了,东方也亮出了朝霞。杨上堃和战士们屹立在崖顶,望着从东方悄然露出的太阳,望着被战火熏黑、枪弹打得伤痕累累的战旗,脸上终于浮现出了胜利的微笑。

全军上下都传扬着二连攻坚的事迹,作为连长的杨上堃的名字也传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耳中。

击毙日寇,成就不世功勋

时间来到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杨上堃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一营营长,他率领部队跟随师长林彪开赴山西。

在统一部署下,他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战。然而更加可圈可点的,是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战绩。

1939年10月下旬,日军华北方面军出动两万余人对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进行冬季扫荡,11月3日由涞源县城出动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独立步兵第1营主力500余人被八路军部队歼灭于三岔口、雁宿崖一带。

这件事极大激怒了这支日军部队的指挥官——日本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

11月4日晨,阿部规秀带着一支1500人的部队,由涞源县方向出发,向着雁宿崖方向攻击前进。

阿部规秀

这股狡猾的敌人企图凭借优势火力和对于山地战的熟悉,来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决战。

但是,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对于日军的行动,八路军早就对他们的行程了如指掌。

摸清敌人的动向后,八路军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决定再次对来犯日军实施伏击,让前来寻仇的阿部规秀也走一走被歼一大队的老路。

此时,杨上堃已经升为一军分区一团参谋长,军分区决定由他所在的一团和友军二团共同承担围歼日军的任务。

11月6日,八路军以一支小部队进行诱敌深入,同时布下了一个口袋阵:一团在西南,赶来支援的特务团在东,二团在西北,借助黄土岭的地形,编织了一张大网,专等阿部规秀到来。

对于八路军的部署,一开始,日军并没有发现异样。在受到小股八路军的袭扰后,阿部规秀下令一路追击前进。

直到11月7日凌晨,他才感觉到不对劲,于是下令更改部队行进方向,命令手下边侦察边前进,企图撤出这一片区域。

11月7日15时左右,按照部署,杨上堃所在的一团根据计划迎头杀出,其他几路伏兵也一齐出动,从多个方向对日军发动了进攻。

日军猝不及防,双方展开了激战。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八路军既敢打敢冲,又讲究战术配合,利用地形、情报,对各个方向上的日军进行了有力的打击。

鏖战数个小时后,可能是感觉到突围无望,绝望的日军开始使用毒气瓦斯,企图打开逃生出口。

国际法明令禁止在战争中使用毒气瓦斯,日军公然违反,足以见其丧心病狂,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面对危险境地,杨上堃一边指挥将中毒伤员运下阵地进行救治,一方面指挥巩固阵地防守,不给敌人一点突围的机会。

就在这时,杨上堃和团长陈正湘突然接到侦察兵报告,得知在黄土岭与上庄子之间的一座独立院落附近有多名日军指挥官活动。

杨、陈亲自观察以后,敏感地意识到此处极有可能就是日军的临时指挥部,于是当即命令迫击炮连对准目标轰击。

最终,迫击炮连用全连仅存的 四发炮弹命中了该目标,胜利完成任务。后来才得知,院落内被炸死的,就是对方旅团长阿部规秀。

这在抗战开始以来还是第一次,对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当时的日本媒体和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成此大功,一团将士们厥功至伟,作为团参谋的杨上堃自然也是喜气洋洋。但是他不知道,他的战场生涯的转折点即将到来。

不满调职,私自出走

1939年,杨上堃所在的团经过一番发展,被扩编为独立师。

原来的团长陈正湘被调为了一支队长,作为团参谋长的杨上堃本以为自己会被升为团长。

但是,按照顶头上司杨成武的安排,杨上堃被调派担任一支队参谋长。

杨成武

首长作出这样的任职安排,出发点是对于这对老搭档默契度的信任,职级也算是旅参谋长,只不过这个支队的作战任务要不如原来的团。

但杨上堃认为,自己屡立战功,也有独当一面的经历,理应被升为团长,而不是“明升暗降”。但是命令一下,军人首重服从,他选择了执行,但是心中也埋下了情绪。

同时,在这次升调职务安排中,担任侦查科科长的袁彪、担任侦察股股长的罗昭辉也对自己的职务不满。

两个心怀不满的人一起找到杨上堃进行抱怨。杨上堃虽然也理解领导的决定,但是也确实对自己的待遇不满意。在情绪刺激之下,他决定向领导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天晚上,杨上堃带领了几十人的队伍,离开了部队。他希望带领队伍出去建立一些功绩,一方面是向领导证明,自己也能独立带队,一方面也是受到袁、罗二人的蛊惑。

纸包不住火,这个信息很快被杨成武得知了,他十分吃惊,立刻安排部队进行拦截。

终于,在不远的徐水县,这支小队被拦了下来,作为带头人的杨上堃也被带了回来。

八路军总部很快得知了他脱离队伍的消息,副总指挥彭德怀勃然大怒,当即就要下令枪毙杨上堃和几个带头人。

彭德怀

在周围人的劝说下,总部向党中央拍发了电报请示。毛主席早就知道了杨上堃的鼎鼎大名,这样一位功臣猛将一时走错了路,主席也不忍就此将其处决。

经过慎重思考,主席向八路军总部拍发电报:考虑到杨上堃对革命有过贡献,又能知错即改,故给予从宽处理,行政撤职。

不久以后,由于杨上堃表现积极,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认真反省,组织重新恢复了对他的信任,还安排他到延安抗大进行学习,进一步系统了解革命和共产主义思想。

从抗大毕业后,杨上堃回到了军旅当中,历任敦化县工委书记、桦甸县保安团长、吉林市警备区副司令员,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发挥着作用。

1955年,在全军大授衔中,杨上堃被授予上校军衔,而当年的老搭档陈正湘被授予中将军衔。

杨上堃

这固然有他过去曾犯下错误的影响,但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我党我军对犯过错误的干部是宽容的。

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这个人对人民是忠诚的、对于革命事业是热忱的,都可以给予机会。

杨上堃作为红军功臣、八路军的好参谋,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一时走错了路,但他依然有着解放人民的志向和忠诚的革命理想。

事实证明,党的决策是正确的,在后来的岁月里,杨上堃虽然历经波折,但从未动摇初心,为国家建设一直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参考资料:

[1]史爱国,杨国兴.长征中的英雄连长杨上堃[J].党史文苑,2007,(01):42-44.

[2]史爱国,杨国兴.如铁雄关从头越——追忆红军长征英雄连长杨上堃[J].当代江西,2006,(11):50-51.DOI:10.16706/j.cnki.cn36-1279/d.2006.11.008

[3]周少俊.强渡乌江佯攻贵阳[J].贵阳文史,2021,(02):29-32.

[4]郑萍.伟大转折的前夜[J].当代贵州,2013,(11):66.

[5]尚祥胜.施计诱敌入瓮,一炮斩毙敌酋[N].中国国防报,2018-11-08(004).

[6]郝朝霞.“名将之花”何以“凋谢在太行山上”——透过革命历史档案解读黄土岭战斗的前前后后[J].北京档案,2017,(09):47-49.

1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