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近年来,台积电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而这一切的转折点,早在台湾当局做出一系列错误决策时便悄然埋下伏笔。如今,外国媒体的报道无情揭示了台积电逐渐脱离台湾掌控的事实。台积电正在被掏空,逐步变成美国的半导体巨头,成为美国经济与科技霸权的得力助手。台积电的未来,可能不再是台湾的骄傲,而是美国的资本游戏中的一个筹码。
台积电,曾是台湾最宝贵的资产之一,也是台湾经济腾飞的重要支柱。它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台湾一直以台积电为荣,认为它代表着台湾的技术实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然而,现实却令人痛心:台积电早已经变成了“美积电”,美国对它的控制愈发紧密。台积电的董事会,虽然名义上仍有台湾选举产生的成员,但其背后却是美国利益的最大代言人。大多数董事不仅持有美国护照,还有美国商务部的代表参与其中。台积电的决策,已经不再仅仅代表台湾的利益,而是在美国的影响力和压力下,逐步被美国化。台积电的高层决策,是否考虑台湾的利益?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台积电近年来在台湾的扩厂计划,也已经暴露出其深层次的问题。台湾当局曾高调宣称,台积电将在台湾建设多个新厂,试图通过这一方式提振台湾经济。然而,这些计划背后却没有实际考虑过台湾本身的能源困境。台积电依赖巨大的电力供应,而台湾本地的电力资源早已捉襟见肘。更可悲的是,台积电的扩厂消息成为了房地产投机的催化剂,台积电一宣布在某地设厂,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便迅速暴涨。当地的民众和炒房者趁机投机,而台积电为台湾本地居民带来的,并非实际的就业与财富增长,而是房地产泡沫与更深的贫富差距。台积电的存在,已经变成了操控台湾经济和房产市场的工具。
然而,台积电是否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台积电虽然在台湾继续运营着大量的厂房,但最先进的半导体制程已经不再属于台湾。美国的半导体技术正在迅速提升,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的推动下,美国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与开发不断加速,台积电的高科技成果,逐步为美国所掌控。台积电的研究和技术成果正逐渐迁移到美国,尤其是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立的台积电工厂,台积电的先进制程技术已经带到美国本土。美国不仅通过资金和技术控制了台积电,还借此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主导地位。
台积电的命运,可能注定会被美国吞噬。台积电在美国工厂的员工,绝大部分仍是台湾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美国对台积电的依赖,正是基于这些台湾人才的技术支撑。美国人依靠台湾工程师的“勤奋”和“耐操”,不加班的美国工人无法胜任台积电的高强度工作。台积电将台湾工程师带到美国,并为他们提供台湾小吃、文化活动等设施,试图通过这些手段让他们安居乐业。然而,这样的局面并不能长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些台湾工程师的技术价值被美国完全吸纳,他们的存在意义也将消失。台积电不再是台湾的骄傲,而是美国半导体产业中的一颗棋子。台积电的台湾“员工”注定会在美国半导体产业的机器中,成为“零部件”,当美国认为他们不再需要时,台积电将不再考虑台湾的情感与利益,而是顺应美国的利益要求。
当台积电的技术不断被吸引到美国时,台湾本地的工会却开始抱怨工资过低,要求台积电提高美国工厂员工的薪资。这种“工资战”的背后,揭示了台积电在美国工厂的内部矛盾和困境。美国的工会制度严格,员工的权益和待遇要求极高,而台积电的管理层显然无法适应美国的高成本运营模式。即使台积电将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贡献给美国,最终这些技术能否在美国境内保持竞争力,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台积电能否在美国的强势工会和高成本环境中生存下去,仍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然而,最让人心酸的是,台湾的民进党政府,似乎对这一切充耳不闻。蔡英文政府在台积电迁往美国的过程中,放任这一切发生,并未对台积电的未来进行有效把控。台积电作为台湾的核心经济资产,已经变得不再是台湾人的“护身符”。当台积电彻底被美国收割时,台湾将失去它唯一的技术优势,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将被彻底掏空。台湾的民众也许还在为民进党政府的“抗中保台”而欢呼,但真正的灾难,已经悄然逼近。没有了台积电的台湾,将何去何从?
从特朗普执政到如今,台积电逐渐成为美国科技霸权的代言人。当台积电在美国建立起庞大的生产网络时,它已不再属于台湾,未来它可能会被完全“美国化”。台积电的名字是否会改成“美积电”,已经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猜测。台湾政府是否能意识到这一点,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然而,我们不得不说,台积电的逐渐失控,意味着台湾的未来将步入更加困顿的境地。
当台积电离开台湾的怀抱,台湾将彻底失去它曾经引以为傲的“矽盾”,而这个“矽盾”早已不仅仅是台湾的技术代表,更是台湾在国际社会上的最后一张王牌。台积电一旦彻底脱离台湾,台湾的未来,将如同失去支柱的建筑物一般,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