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建三局不行了?还是中建不行了?

陌小尘桑 2024-02-23 10:30:05

中国建筑行业中,中建三局一直以来都是一匹无可撼动的王者。

中建三局可以追溯到1965年,当时是为了应对“三线建设”而成立的。随着三线建设的结束,总部也迁至武汉。改革开放后,中建三局成为中建系中最早觉醒并进行改革开拓的工程局。他们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进入新世纪后,他们一举拿下“三大地标”项目(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京央视新台址和香港球贸易广场),从而在超高层建筑领域确立了王者地位。2020年,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建三局承担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主力建设,用短短十余天的时间建成了两座高标准传染病医院,再次展现了“中国速度”。

自1995年开始,中建三局就一直是中建八大工程局中的佼佼者,先后孵化出中建钢构、中建装饰和中建商砼(后更名为中建西部建设),这三家企业在各自的领域都成为了行业巨擘。而中建三局至今仍持有这三家企业的股权。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方面,中建三局一直遥遥领先。

然而,2020年是中建三局面临挑战的一年,他们的一些指标被中建八局迎头赶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总部位于武汉的中建三局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约有5个月的主要产出地处于停工状态。

此外,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营销人员无法外出对接,导致许多项目失去了中标机会。第二个原因是,中建三局的主要领导层在2020年发生了频繁变动,原董事长陈华元退休后,中建集团派来了陈文健担任董事长,但他只担任了8个月就离职了,随后原总经理陈卫国接任董事长。陈卫国基于新的市场形势,提出了“奔跑中变换赛道”的改革措施,包括加大科技和装备研发力度,扩充投资平台等。然而,这些改革措施需要时间来见效。

目前,中建三局面临疫情影响和建筑经济周期低谷的挑战,再加上国家经济转型的压力,大规模拆除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已经过去。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连续爆雷也对中建三局造成了较大影响。但即使如此,从一些公开数据来看,中建三局今年前8个月中标额接近5000亿,产值约2500亿,这在行业内仍然属于巨头级别。

因此,综合实力来看,中建三局依然是“宇宙第一工程局”。

评价一家企业的强大,不能仅仅看指标,还需要考虑其对行业的贡献、企业文化以及是否与时代同频共振等因素。

判断一家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具备引领性的管理理念;二是在技术研发和装备研发方面是否处于领先地位。中建三局是中国建筑行业最早采用项目法施工的企业之一。

随后,他们率先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开始推行流程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升级。2016年,他们又开始实施“精益建造”体系。据说他们还建成了中建首个数字化工程指挥中心,可以实现对在建项目的在线、可视化管理。

中建三局的企业文化是“争先”文化,他们始终追求第一。这种文化让全员保持着紧迫感和危机感,这是非常可贵的品质。同时,中建三局也是一家有情怀的企业,他们在十多天内同时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几乎不计成本,这种为国家担当、听从党的召唤的情怀源于他们作为从三线建设走出来的团队。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建三局最引以为傲的是他们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领域的“空中造机楼”。

经过多次升级迭代,这些机楼不仅智能化、可移动化,如今还形成了全系列产品,包括住宅造楼、造塔机和造墩机等。中建三局也加大了科研投入,成立了中国建筑业首家信息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其中10项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他们已经开始为未来做出规划。

市场上有这样的评价:“没有三局干不好的活,没有八局接不了的活。”这是对中建三局和中建八局相对客观真实的评价。“没有三局干不了的活”意味着中建三局能够应对艰难的挑战,完成困难的任务,这也体现了他们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而“没有八局接不了的活”则反映了中建八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强大的营销能力。中建八局以“铁军”文化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色,面对有限的市场份额,他们志在必得,同时灵活变通,对竞争对手施加压力,因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得出“中建三局不行了”的观点的。如果连中建三局都不行了,那么整个行业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