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收官在即,却留下诸多遗憾,高希希脱离人民群众太久了

宋胖子 2021-07-26 13:43:02

“现在国内很多古装剧拍摄急于求成,导演都还没有弄清历史就筹备拍摄,结果出了很多洋相。人物、服装、台词、造型乱得一塌糊涂,这样的电视剧拍出来说得好听叫‘创意、穿越’,说得不好听,分明就是糊弄观众”,

高希希

这是导演高希希在2012年宣传自己的作品《楚汉传奇》时的言论;

当然,《楚汉传奇》播出后,高希希被打脸了……

时间到了2021年,高希希导演带着他的献礼剧《大决战》再次出现在观众视线里,结果还是一样!

目前,献礼剧《大决战》收官在即,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谈一谈《大决战》暴露出的问题和遗憾。

《大决战》

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大决战》中,近几年的很多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也有类似的问题,反映出了当今主流文艺工作者“敷衍了事”的创作态度。

以献礼剧《大决战》为例,观众的第一感受是导演高希希和编剧黄剑东对党史、军史、战史的理解不够深刻,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提,毕竟他们只是文艺工作者,不是党史、军事专家;

但是涉及到艺术创作,基本的创作规律和艺术追求应该有吧,或者说“可看性”要高,遗憾的是《大决战》连这些都忽略了……

《大决战》

对于观众来说,这些问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演员不说人话。

什么是说人话?

简单点说,不同的角色应该有不同的台词风格,被压迫的农民该怎么说话?前线战士该怎么说话?指挥员该怎么说话?

然而,在电视剧《大决战》中,几乎每个角色都喜欢说一些和自己身份不符合的言论,所以很假很违和。

《大决战》

东北“土改”工作中,一位穷苦农民的儿子认清了地主阶级的真面目,义愤填膺的说出了“我要帮天下所有的爹看好地”;

这是一位从小“吃不饱穿不暖”还“从未读过书”的“穷二代”该说的话吗?

说实话,一股怪味扑面而来,语言风格像极了春晚小品。

《大决战》

虚构角色中,王翠云堪称是我党我军的“多面手”,一位农村妇女接连变身“土改工作先锋”“支前工作领导人”“征兵工作小能手”以及“战场躲子弹第一人”等角色,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更有意思的是,王翠云的思想觉悟在未婚夫牺牲后突然翻倍提高,一张口就是“人民军队为人民”这类高光正的话,对我党我军的理解甚至比东野的刘亚楼都深刻,要知道连刘亚楼都说出了“兄弟们都快打光了”这类旧军阀味道的台词;

说到刘亚楼,不得不提到林总。

“我们的主力决不能被锦州拖住,否则局势将全面逆转。各纵指战员,请倾尽全力,发出真正的怒吼吧!”

以上台词是对锦州发起总攻时,林总对东野各纵队指战员进行的战前动员。

《大决战》

说实话,听完这段台词总感觉怪怪的,这种带有浓烈的日本动漫抒情风格的话似乎不太可能从一贯讷言的林总口中说出。

此外,高希希版《大决战》中还有一段林总亲自向指挥四纵死守塔山的吴克华打电话的桥段,林总说:你忘了当初向我立下的保证塔山不失的军令状了?我不要伤亡情况,我只要塔山!

这段剧情很明显是向电影版《大决战》致敬,电影版的原话是:(林总对刘亚楼说)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但二者一比,高下立判了。

马绍信

电影版《大决战》对林总的性格和语言风格吃的更透,极度简练,剧版则太啰嗦,大段大段的台词不仅没强化出林总的指挥风格和性格特征,反而让人物失去了神秘感。

《大决战》

国军方面,大字不识几个的一线战士“乔三本”金句不断,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尤其是对“王翠云”的评价,“你以前是为你男人活,你现在是为更多的人活着”,逼格直追高中生写作文结尾时的文字水准;

《大决战》

黄百韬为代表的国军将领们也不会“说人话”了,一个个虽然身处国军阵营,却对我党我军充满了敬意,黄百韬甚至直接歌颂我军,“那是谣传,共军不是洪水猛兽,他们纪律严明,《中央日报》上说的都是政策宣传需要”……

有这思想觉悟,黄百韬至于顽抗到底、战死沙场吗?

类似的“不说人话”的桥段比比皆是,直接影响了《大决战》的质量。

“许多文艺工作者出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出造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

这是1942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部分讲话内容,如今看来依旧熠熠生辉,值得如今的文艺工作者们认真学习。

文|宋胖子

14 阅读:7409
评论列表
  • 2021-07-26 20:59

    这么好的题裁浪费了,希望以后拍个靠谱的大制作

  • 2021-07-26 21:50

    搞不懂为什么用高希希来拍这部剧,真的。看看他嚯嚯的《新三国》。。这部电视剧槽点多如牛毛。。刘伯承元帅淮海战役向粟裕请教围住敌人后怎么打!最后粟裕大将教刘帅用“土工作业”。。扯犊子呢?傅作义嫡系精锐35军的军长一副霸道总裁的气派。。现实中活得过升到团长?东北民主联军刚刚到东北,在接收完关东军武器后,战场上几乎见不到“歪把子”、“九二式”。。一水儿的“捷克式”(用五六弯弹夹就算了)、“司登冲锋枪”、“M3”、“汤姆逊”。。搞不明白的还以为占领东北的不是小日本,是美国鬼子呢。。神剧导演[得瑟]

  • 2021-07-26 21:28

    这部剧文戏、武戏全失败!高希希缺乏展现大兵团作战宏大场面的能力!关键在于剧本就不行,编导缺乏对为什么说三大战役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决战缺乏深刻理解,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缺乏深刻理解,一句话,眼界格局太小!主要演员选角严重失败!于和伟版的林彪和马绍信老师塑造的林彪相比,简直就是个笑话。马绍信老师塑造的林彪,台词很少,仅凭犀利阴沉的眼神和冷峻的面部表情就已经十分传神的还原了林彪。于和伟版的林彪台词太多,根本就不符合真实的林彪性格。不错,电视剧不是纪录片,可以有合理的艺术加工,但前提是要合理,尤其是这样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更要严谨,怎么能胡编乱造?更要命的是,于和伟台词功力不行,根本不能开口,一开口就露怯、整个人就出戏了,那哪里是指挥百万大军的人,整个一畏畏缩缩的小知识分子。王劲松版的蒋介石和孙飞虎老师塑造的蒋介石何止差了十万八千里。王劲松和于和伟的毛病差不多,都懒得细说了。首先,外形和人物原型相差太远,这是致命伤。台词功力太差,表情、眼神、肢体语言都露怯。

  • 2021-07-26 20:43

    高希希也就历史的天空拍得好,其他没感觉。游击队可以演,一军统帅没那本事。

  • 2021-07-26 22:00

    我觉得拍的很好,还原了三大战役以前很多不了解的细节,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 2021-07-26 21:32

    我觉得还可以

  • 2021-07-26 19:43

    宋胖子[呲牙笑]

  • 2021-07-26 22:10

    台词很考验作品成色。

  • 2021-07-26 19:37

    电视剧只是将这些做了更多艺术加工,如果用正常那么你就无法接受,战争残酷是无法言语。然而当时对于两个阶级与主义不同下的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就是你死我活,艺术加工觉得很正常,美国电影与电视剧也有这样的加工,只不过我们不懂而已。难道国外拍的就是真实的?

  • 2021-07-26 20:41

    那你拍个看看,宋胖子

宋胖子

简介:文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