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上映了,邱泽的新作《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期而至,迎来了观众的热烈期待。这部改编自晋江17亿点击量小说的电影,未播先火,仿佛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引发大家的关注。然而,这次邱泽的选择让不少粉丝心疼:为什么他总是如此拼命?为什么总要挑战那些极度折磨自己的角色?这到底是演员的自我折磨,还是对角色的深度热爱?
原作小说自2014年连载至今,一直拥有着庞大的粉丝群。17.1亿的点击量让它在网络文学中独占鳌头,这个数字本身就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所以当影视化消息一出,粉丝们纷纷激动不已。主角陈铭生的角色由邱泽出演,他与郎月婷饰演的杨昭组成了电影中的新银幕CP。这次的新搭档,会不会符合书迷们的想象呢?
其实,选角过程就已经是一个漫长的故事。张岩导演一早就认定了邱泽和郎月婷,但为了让两人档期配合,导演甚至愿意等他们很久。这样坚持不懈的态度似乎也打动了原著粉,当选角公布后,大家大多都觉得还挺合适的。尤其是电影海报的设计上,选取了玉龙雪山作为主要视觉背景——这是小说情节中故事的起点,这样的选择让很多原著粉大呼感动,仿佛他们心中那些场景真的变成了现实。
电影中,邱泽饰演的陈铭生,角色设定上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卧底警察,为了更贴合角色,邱泽不得不将自己的情绪和表达压抑到极低。导演张岩的想法是希望他尽可能地放低表演的状态,而邱泽对此开始是很不安的。他担心过于内敛的表演会被观众忽视,担心自己的付出会因为低调而消失在荧幕中。但是,在拍摄过程中,邱泽逐渐找到了一种独特的陈铭生的脉络,那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角色的状态,是将自己完全隐藏在角色背后的隐忍和克制。
拍摄过程中,邱泽不仅在情绪上全情投入,在身体上也下了很多功夫。他为了呈现角色的伤残状态,绑住自己的腿长时间不解开,脚部时常失去知觉。但他没有就此停下,因为他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角色的痛苦。在拍摄陈铭生与杨昭旅行的戏份时,邱泽坚持用角色的身份去行动,不论是换机位还是休息,他依旧坐在陈铭生的位置上,试图感同身受地进入角色的生活状态。这种沉浸式表演让他自己几乎和角色融为一体,陈铭生没有离开过我,这不是戏言,而是事实。
陈铭生和杨昭之间的感情是影片的重要线索之一,这种感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轰轰烈烈,而是一种细水长流般的平凡与温暖。影片中有一幕特别让人感动的情节是,陈铭生在医院挂吊瓶,杨昭站在一旁帮他一直托着吊瓶杆。这简单的举动,却让陈铭生看到了她的可爱。他们之间的爱,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在那些不经意的细节里流露出来的。这种感情,不大张旗鼓,却足够打动人心。
电影的高潮部分,陈铭生躺在病床上对杨昭说:帮我买碗野馄饨,记得加个荷包蛋。当杨昭转身离开,镜头对准了陈铭生,他看向天空,闭上眼睛的一瞬间,呼吸停止,镜头缓缓推进。导演张岩并没有马上喊卡,让镜头继续捕捉邱泽的表情,直到完全融入角色的那个瞬间。这一场戏拍完后,导演抱住邱泽,说的不是拍得不错,而是谢谢你。因为那一刻,躺在病床上的不再是邱泽,而是陈铭生本身。
邱泽从来没有轻易放过自己,不管是在这部电影里,还是在之前的《当男人恋爱时》。在那部电影中,他同样挑战了一个复杂且虐心的角色,那种全情投入的演技让人看到他对角色的热情和敬业。你会发现,不管是《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还是《当男人恋爱时》,邱泽的演技总能让你感受到一种穿透屏幕的真挚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他对表演的执着与热爱。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邱泽总是选择这些折磨自己的角色?明明可以更轻松地塑造一些讨巧的形象,但他似乎更喜欢那些走在悬崖边的人。这让我想到梁朝伟。梁朝伟的表演总是充满一种疏离感和隐忍,他在每一个角色中都像是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给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而邱泽也有些类似,他总是愿意让角色的复杂和深度在自己身上留下痕迹。这种演技的投入和对角色的彻底理解,或许正是他们吸引观众的原因。
电影上映后,邱泽和郎月婷还特地回到玉龙雪山,为十对新人送上祝福。那天有位读者带着百合花出现在活动现场,说自己是来看陈铭生的。邱泽当时就红了眼眶,他特别能理解这份对角色的思念,因为对观众来说,有时候角色真的活在他们心里。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成功与否,最终看的还是能否打动观众,而这种感动显然已经跨越了银幕,成为了现实的一部分。
邱泽说过,我从来不会轻易放过自己,总是觉得某个镜头如果再调整一下,可能会更好。这种不断追求完美的态度,或许就是他一次次深入角色,带给我们惊喜的原因。演戏对他来说,既是折磨,也是某种成就感的来源。他选择挑战那些复杂的角色,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因为他真的享受在角色中经历的那些挣扎与痛苦。
作为观众,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完全理解一个演员为了角色到底付出了多少。但在银幕前,我们能感受到的是邱泽的努力、他的坚持,以及他对观众的尊重。他选择不放过自己,也是在选择让每一个角色都尽量做到最好。而这,正是我们喜欢他的原因。话说回来,你们觉得,下一次邱泽还会选择这种虐心角色吗?还是说,这次的经历已经足够让他想要换换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