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清明节上坟祭祖,便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三月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和春祭习俗,再加上“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所以清明节那天民间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每到清明节,上至高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去上坟扫墓,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思念之情。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上坟祭祖有着繁杂的讲究。
民间有这么一句关于清明节上坟讲究的俗语,“清明上坟五禁忌,子孙触犯破财气”,老祖宗留下来的俗语,可信吗?
禁忌一:上坟祭祖不带外人
上坟祭祖是为了缅怀自己家族的先人,同时也是家族孝道的传承。因为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后人要对先人尽孝,而上坟烧纸、扫墓便是后人对先人尽孝的表现。
民间谚语:“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上坟是为自己祖先祭拜,如果上祖坟带外人去,是对先人的不尊敬。因为外人不是自己家族的人,没办法体现家族的凝聚力和孝道的传承,不符合传统。而且外人对先人没有敬畏之心,而是把上坟当作一种仪式罢了。
所以,古人认为上坟祭祖不能带外人。
禁忌二:上坟祭祖纸钱烧尽
民间上坟,一定要带着贡品和香纸,因为古人迷信的认为,先人去世,只是去到了另一世界,贡品和烧香纸他们依然能够享用的到。
随着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相信这些迷信说法了,城市里已经把烧香纸改成了在墓前摆放鲜花。但是农村把传统习俗继承了下来,依然还是用烧香纸来祭拜先人,但是实际意义已经改变,烧香纸也变成了怀念先人的一种形式。
老人们说,烧香纸一定要烧干净,不能没烧完就回家,这是对先人的不敬。其实,一般坟地多在野外荒凉之地,杂草丛生,这样的地方烧香纸很容易引发火灾,所以一定要等待香纸燃尽才可以离开。
禁忌三:女婿不能去上坟
女儿出嫁后,女婿就成了一家人,可是按照血统来说,女婿依旧是外姓人,不能当作家族之人。古人认为女婿上坟是对先人的不敬,俗话说:“女婿不上坟,上坟辱先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古人认为,女儿出嫁后,就随了夫家姓氏,被纳入夫家的家族中,女婿和岳父不同姓,更要算作外人了。外人上坟,会让别人认为家族不团结,缺少男丁,有“娘家缺人”的意思,所以女婿是不宜上坟的。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说法渐渐被人们所摒弃了,女婿为了表达对妻子家族先人的尊敬,还是应该去上坟祭拜的。不过,有些地方依然延续着旧的传统习俗,所以女婿上坟之前还是要和妻子沟通好才可以。
禁忌四:幼儿不能去上坟
上坟是一件肃穆的事情,给先人上坟祭拜,不仅是尊敬先人的表现,更是孝道的传承,所以传统上坟习俗才能流传至今。
不过,老祖宗认为幼儿是不宜上坟的,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清明节前后雨水较多,而坟地一般都在荒凉的地方,这些地方阴暗潮湿,幼儿容易感冒。再加上雨多路滑,幼儿容易摔倒。
其次,幼儿没有敬畏祖先之心,而是把上坟当做一次游玩,这就失去了上坟的意义。如果幼儿淘气,在坟墓旁嬉戏打闹,随地大小便,更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上坟最好不要带幼儿。
禁忌五:老人不能去上坟
俗话说:“人过七十不上坟”,古人认为老人年纪大了,是不宜上坟的,这是为什么呢?
古诗云:“清明节雨纷纷”,清明节多在四月份,而四月正是春雨连绵的时节。这个时节老人是不宜上坟的,因为坟地多在荒凉崎岖之地,车辆不能通行,只能走路前往,而路途湿滑,老人腿脚不灵便,很容易摔倒。
上坟是一种缅怀先人的方式,老人上坟难免会处景生情,让心情低落,影响健康。如果老人由此想到自己风烛残年,可能会失去对美好生活的信心。所以老人年纪大了还是不宜上坟为好。
结语
关于清明节上坟的禁忌,虽然繁多,但是人们已经对这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不太在意了。但是传统文化习俗依然应该传承下去,因为这些习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