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民生的广袤画卷中,每一个事件都似一笔浓重的色彩,或描绘着公正与真实,或勾勒出误解与纷争。近期,一场围绕低保资格的风波在四川巴中悄然掀起,引发了众人的关注与思考。
故事的主角之一苟某飞,怀着满心的质疑与不平,将目光投向了老家巴中市巴州区鼎山镇石笋村的邻居苟某军一家。他在网络的世界里振臂高呼,发帖举报苟某军家 “有车有房吃低保”,言辞间满是对邻居骗取国家低保金的笃定,强烈要求追回低保金,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惩处。那一篇篇举报帖,如同投下的巨石,在平静的网络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也让人们不禁对事件的真相充满了好奇与探寻的欲望。
回溯往昔,自今年 8 月起,苟某飞便如同一位执着的侦探,开始深入挖掘苟某军家的 “秘密”。他四处打听,从村民们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一幅看似 “奢华” 的家庭画卷。在他的描述中,苟某军家宛如乡村里的富贵人家。那座于 2018 年修建的房屋,在他眼中简直就是一座 “别墅”。它矗立在村子里,一楼一底的建筑临路而建,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气息。苟某飞想象着它的修建过程,仿佛看到了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往此处,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间,锤子敲打声、电锯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最终一座精致而气派的房子拔地而起。他估算着,这样的房子花费怕不下 100 万元,这在一个普通的乡村里,无疑是一笔巨款。
不仅如此,苟某军在房产方面的 “战绩” 还不止于此。早在 2008 年,他便全款 8 万元在巴州区南坝购入一套门市。苟某飞试图想象当时的场景,苟某军或许是带着满心的憧憬与对未来的规划,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选中了那间门市。他怀揣着厚厚的一沓现金,在房产交易处签下自己的名字,从此拥有了这个在当时看来颇具潜力的资产。而到了 2017 年,苟某军又在巴中城区购置了一套住房,全款 24 万元,面积 63 平方米。虽然这套房子尚未装修入住,但它的存在就像一颗隐藏的明珠,在苟某飞看来是家庭富裕的有力证明。再加上家中还拥有一辆汽车,这一切在苟某飞的认知里,与享受低保的家庭形象格格不入。他坚信,这样的家庭条件根本不应与低保政策有任何交集,背后定是有人暗箱操作,才让苟某军家的人得以享受低保福利。
随着苟某飞的举报,巴中市巴州区民政局、巴州区纪委迅速介入调查,如同开启了一场真相探寻之旅。巴州区民政局率先行动,在 10 月 15 日向苟某飞递上了一份《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这份意见书犹如一把钥匙,试图打开真相之门。其中明确指出,苟某军本人并未享受低保,享受低保待遇的是他的父母。原来,苟某军的父亲肢体二级残疾,那残疾的肢体仿佛是命运强加给他的沉重枷锁,限制了他的行动,也让他失去了许多自力更生的能力;母亲则中风瘫痪在床,每日只能在病榻上度过,生活无法自理。这样的家庭状况,无疑是沉重的负担。2020 年 11 月,因残、因病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的他们,向鼎山镇人民政府递交了低保申请。鼎山镇依照低保审批的相关程序,严谨而细致地审核后,将其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时光流转,今年苟某军的母亲因病离世,这一变故让家庭情况再次发生变化。父亲或许是出于自身的考量,主动申请退出低保,鼎山镇也在 9 月底及时进行了动态调整,取消了该家庭的低保保障。民政局在意见书中给出了明确的处理意见:苟某军违规享受低保的问题纯属子虚乌有,而参与办理此事的相关工作人员也无任何违纪违规行为。
然而,苟某飞对此并不信服。在他心中,有车有房与享受低保就是水火不容。他坚称在巴州区民政局作出处理意见之前,曾与该局工作人员曹某朋有过交流,曹某朋虽表示苟某军家人享受低保符合政策,但这丝毫未能动摇他的想法。于是,他选择继续在网络的舞台上发声,通过发帖举报来表达自己的质疑,试图让更多人关注到他所认为的 “不公”。
与此同时,巴州区纪委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深入调查,并出具了详尽的调查报告。在巴州区纪委那庄严肃穆的办公场所内,工作人员如同严谨的史官,记录着事件的每一个细节。据调查,苟某军的家庭结构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他的家庭成员共有五人,包括他自己、父亲、妻子以及儿子苟某平和儿媳。如今,母亲已在今年 6 月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苟某军从事装修工作,每月靠着自己的辛勤劳作能有 4000 元左右的收入。他的儿子苟某平在一家酒吧辛勤打拼,而妻子和儿媳则在家操持家务,父亲因残疾只能在家休养。
纪委工作人员详细地梳理着苟某军家庭享受低保的历程。2020 年 11 月,当时的家庭状况令人揪心。苟某军的父亲肢体二级残疾,那残疾的身体让他的行动变得极为不便,每走一步都像是在与命运抗争;母亲中风瘫痪,只能躺在床上,眼神中满是对生活的无奈与无助;儿子苟某平正处于高三紧张的学习阶段,家庭的重担沉甸甸地压在苟某军的肩上。在这样的困境下,他们向村上提交了低保申请。经过相关部门认真细致的调查与综合研判,最终确定苟某军家庭中的三名成员 —— 父亲、母亲和儿子苟某平可以享受低保待遇,每月可领取 240 元的低保金。时间来到 2021 年巴州区进行低保年审时,苟某军再次提交申请,相关部门再次对家庭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综合各种因素后,决定让这三名成员继续享受低保政策。
岁月悠悠,2022 年 7 月巴州区低保年审之际,苟某平因高中毕业,步入了人生的新阶段,不再符合低保享受条件,于是他退出了低保行列,而苟某军的父母则依旧享受着低保政策的扶持。到了 2023 年 8 月巴州区低保年审时,命运似乎又对这个家庭进行了一次考验。苟某军的母亲再次中风住院,在住院期间,多种疾病接踵而至,糖尿病如恶魔般侵蚀着她的身体,肾积水也让她的身体状况雪上加霜。加之父亲本就肢体残疾,家庭的困境愈发严重。他们再次向村上提交低保申请,经过审核,父母继续享受低保,且低保金提高至每人每月 400 元,这仿佛是社会给予这个苦难家庭的一丝慰藉。
纪委工作人员还深入调查了苟某军家庭成员的财产情况。苟某军名下的三套房屋和一辆汽车成为了调查的重点。那套 2008 年全款 8 万元在巴州区南坝购买的门市,面积 50 平方米,经仔细查询,得知该门市一直被用作家庭住房,从未产生经营性收入。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这个家庭的变迁与成长。2018 年修建的石笋村住房,虽被苟某飞形容为 “别墅”,但实际上是与他人联合修建的砖混结构住房。修建之时,或许是几家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商议着房屋的样式与布局,最终建成了这座在村里略显独特的房子,而苟某军至今仍欠其中一家亲戚 8 万元,这背后也隐藏着家庭经济的压力与无奈。2017 年在巴中城区购买的住房,全款 24 万元,面积 63 平方米,因资金短缺,一直未装修入住,全家依旧居住在那间门市内。而那辆 2019 年花费 1.8 万元购买的二手面包车,是因苟某军装修工作的需要而购置,它在苟某军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他运输装修材料,奔波于各个装修工地之间。
为了确定苟某军家三人是否真正符合享受低保的要求,纪委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向巴州区民政局救助股进行详细核实,并与巴中市民政局救助科进行深入的政策咨询。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经过综合研判后得出结论:苟某军家的门市一直作为家庭住房使用,未产生经营性收入,在 2020 年 11 月首次评定低保时,其家庭房产产权房屋总面积未超过当地住房标准的两倍。而且,该家庭车辆价值也未超过低保月标准的 24 倍。因此,苟某军家享受低保的人员完全符合申报条件,不存在任何违规行为。同时,巴州区纪委工作人员还了解到一个特殊情况,苟某军的父亲因老年重度残疾,按照政策规定,不依据家庭收入情况可单独纳入低保范畴。而如今,因苟某飞的举报,苟某军的父亲或许是不想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困扰,主动退出了低保。
在记者的走访过程中,又有新的情况浮出水面。苟某飞再次反映苟某军的儿子苟某平购买了一辆名爵轿车。这一消息如同新的谜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纪委工作人员迅速行动,通过系统查询却并未发现相关车辆信息。但他们依然认真地将这一情况做好记录,以备后续进一步核实。
12 月 4 日,红星新闻记者与苟某军取得联系,并前往他位于巴中城区的门市,试图从他的口中了解更多真相。门市内,简单的陈设略显生活的质朴。苟某军缓缓讲述着自家的故事,自从苟某飞举报他家 “有车有房吃低保” 后,巴州区纪委的工作人员多次登门,如同探寻宝藏的探险家,深入调查了解家庭的每一个细节。他的母亲在今年 6 月离开了人世,如今儿子已不再读书,而父亲一人患病,他思量再三,觉得自己有能力负担父亲的生活开销,于是父亲主动退出了低保。
谈及家庭情况,苟某军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他和妻子共育有四个孩子,前两胎是女儿,如今都已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旅程。第三胎是双胞胎男孩,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大儿子在几个月大时被亲戚抱养。而被苟某飞举报 “吃低保” 的是小儿子苟某平。
对于房屋情况,苟某军一一解释。2008 年从北京打工回乡后,他用自己多年的积蓄 8 万元购买了那间门市,从此这里便成为了家庭的栖息之所。每天清晨,阳光透过门窗洒在屋内,一家人在这里开始新的一天。2018 年修建的老家房子,本只是想花费 20 万元修建一套普通的住房,可联合建房的其他两家有着更高的追求,想要打造一座更好的房子,最终每家花费了 30 万元左右。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至今还欠其中一家亲戚 8 万元,这债务也像是家庭经济压力的一个缩影。而巴中城区的那套住房,背后有着别样的故事。原来是亲戚家为大儿子购买的,因亲戚缺乏文化知识,不懂得如何办理购房手续,最终亲戚出资 24 万,房子落在了他的名下,可由于资金紧张,至今未能接房装修,房子依旧保持着原始的模样,静静地等待着未来的命运。
对于苟某飞举报其儿子购买名爵轿车一事,苟某军的语气变得坚定起来。他斩钉截铁地说,那辆车其实是大儿子朋友的车辆,与小儿子苟某平毫无关系,只是一场误会。
在这场低保风波中,我们看到了真相与误解的激烈碰撞。苟某飞的举报源于他对低保政策的片面理解以及对邻居家庭情况的主观判断,而相关部门的调查则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事实的真相。这也提醒着我们,在社会事务中,我们应当尊重事实,深入了解政策法规,避免因误解而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