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处暑将至,“冷不冷,处暑早看天”,今年冬天冷到哭?

李肃说科技 2024-08-17 20:00:33
导语

“处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时间在每年8月23日或24日之间。

此时太阳经过黄经150度,意味着夏季即将结束,秋季开始。

“处暑”二字可以拆解为“处”和“暑”,“处”字的意思就是停、歇,“处暑”便表示暑气渐渐地停下来,很多地方的热气就像逐渐消失的人一样,慢慢地退去。

然而许多地区的处暑时节仍然炎炎烈日,甚至有的地方比立秋还要热。

此时才是收获的一段时期,不少农作物都成熟了,可以收割了。

然而这也往往是天气回暖的时候。

那么有一种说法叫做“冷不冷,处暑早看天”,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处”字之义。

古人对于天气的变化向来是特别敏感,观察空中种种云彩或者天空的颜色,甚至就能够知道下一步天气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说你现在要是在城市里生活,可能你根本不会发现这些天气变化。

因为城市里灯光璀璨,即使夜晚也是灯火通明的。

但是在农村,夜空本身就不够亮,再加上没有其他的光源照明,仰望夜空就能够看到星星的璀璨。

“一夜北风紧,涨潮冰心寒。”

冬天的时候北风呼啦啦吹着,紧接着到了春天,北风慢慢地不再那么冷了,然后春风就开始慢慢“造访”了。

这种春风并不是其他地方很温暖的春风,而是经过冰凉的北方来的。

风中不是暖意满满,也不是花香四溢,而是非常凉的,它只会带一些沙尘和寒意,但是对于北方来说却是一种春的征兆。

当北风来到南方的时候,有些时候南方的温度还是蛮低的,有些地方甚至会下雪。

但是到了南方的时候,由于南方比较湿润,所以北风凛冽也带着很多水分,可惜它一到南方的浑身干巴巴的,所以它对于南方来说,就变成了干燥又凉爽的西北风。

所以到处冷不冷还是观察天气,如果碰到干燥又凉爽的西北风的时候,人气大多还是很舒服的,但是碰到湿润又热,又会让人汗流浃背。

但是这些都是现代天气预告普及以前,人们总结出来的一种经验,但是现在当然落后于现在科技发达无比的气象水平。

但是古人有这样神奇的经验,又怎么会没有留下对这方面经验总结得更准确的一些谚语呢?

古人总结谚语,增强智慧,有些说起来甚至还特别好记,比如说“处暑热死牛”就是其中之一,这句话既押韵又好记。

这句话最简单明了的一层意思就是,处暑的时候牛都被热死了。

但是其实这个谚语也分好多意思,其中一种意思非常直接,就是处暑到了的时候时令已经炎热到极其疯狂的不行了。

它所表达气候已经炎热到了极致,这种极致不仅为古人所承受也为牲畜们所承受,因此不仅人会中暑,牲口也会中暑。

而另外一种意思其实就与长江以南还有东南的一些城市有关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土壤都是在夏末秋季耕作播种的。

因为这时候土壤潮湿,有足够的养分,但是如果阳光足够刺眼的话,会导致土地太过干燥,这样土地里的养分就会减少不少,而且土地太过干燥也不容易耕作。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能在春天耕作呢?

这是因为在这些地区春天既有凉爽又有潮湿,但是等到夏天的时候就会有非常酸爽的感觉,这都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刺激,因此农民们要选在夏末秋季播种。

古人的观察智慧。

由于处暑和夏季还没有结束,因此许多地方还是与夏季相接近,并且还有我刚刚提到的植物播种要晒太阳,那么处暑阳光就非常重要了。

有充足阳光照射着,在农田里面除了要保证土地潮湿,还要把农田里面的杂草和杂物晒死,这样才能保证庄稼长得又好又快。

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处暑阳光照射过强,不仅农民们受不了,连牛马都受不了,因此牛马要躲开晒晒干自己的牛马棚子。

另一个意思则是处暑甚至已经面临秋天,但是阳光还很刺眼的话,那一定是因为天气发生极端变化,比如说迎来了强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我们国家很长一段时间内极其炎热。

这种天气到了处暑的时候当然是阳光刺眼、热浪滚滚。

因此说“处暑热死牛”,不仅表示当时阳光非常充足,同时也总结出了之后阳光非常强烈会让牛热死。

还有“处暑热死牛”这句谚语还有另一类意思就是,有其后果必有其原因,后果就是天气过于炎热,那么显然前面的原因也已经天气过于炎热了。

“处暑之前闷热阴雨催”,这句话实际上强调了一个原因,那就是闷热阴雨,两者皆不可或缺。

同时得出闷热阴雨会导致极其炎热条件,从而影响下一个时节的情况。

于是古人总结出这一个关系链条,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更为深刻研究气候变化以及传统节气与农业之间关系研究提供线索。

还有一种情况叫做“处暑晴不出三阳”,意为处暑虽然很晴朗,但是三天后阴雨天气伴随着出现,这种表述暗示着在晴朗天气之后阴雨天气即将来临并可能影响全局。

晴朗之后阴雨三天,这句话解释了由于前期过于闷热,导致之后迎来阴雨天气,这是传统农业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线索。

冬天冷吗?

我们讨论冬天是否寒冷,其实往往是通过北京这个城市进行对比。

因为北京是华北地区中最核心地带,所以冬天寒冷是非常常见现象,因此我们就可以将冬天寒冷程度与北京进行对比。

假设原先北京非常寒冷,同样闷热马上要迎来秋天,如果此时处秋天非常凉爽的话,那么将十分有利于之后冬天变得极其温暖。

但是如果从来都没有过这样经验的话,自然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因此这种经验总结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所以如果处秋天很凉爽,但是往后的冬天又很寒冷,这就变成了一层重重疑问,是自己错了还是自己经验不够?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跳出原来生态环境的爆发,不同于传统科研发展的新因素破坏,即环保人员没办法考虑未知情况。

原本天然环境经历数千万年的生态生态演化所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是每一种先进理念无法比拟的新力量。

因此他们对于现在更多人来说并不能简单易懂,不同区域之间更是不一样,共同联系在一起,通过交融形成自己独特气候文化和不同之公约。

可能之后冬天冷,但如今旱季还未结束。

即使之后完全不同,我们只能接受这些自然现象,并通过适应为自己组成当地特色形成新的适应系统。

这样的预言和预测在传统农业中异常重要,会帮助春播夏收秋存冬休让农田更好的使用和更持续发展。

我们其实也可以这么说,现在即使古老预言,本质上也是科技和自然实现互动的一种办法,对于现在依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意义,不管是气候变化还是农业种植。

结语

“冷不冷,处暑早看天”应该还是有其依据的,如果一个地方后来冬天总是很冷或者很热,如果此时它发现处理亮的天气持续时间比久以前长,那么这个地方也许就会变成一个新的气候中心,各种寒流和暖流影响下发展出来不同王国。

坚守和进取是三十年的经验,如果果真如此,那么大家都会拥有自己的丰收,但是炎夏将退,它们所期待的一切是否由他们决定呢?

一个地方有没有盛产水果,不仅要看自身,还要看看它与其他地方交织如何变幻,也希望它们不要被强烈改变破坏。

我们可以确定看得到自然发展气候变化,但我们并不能肯定它们关系,也许我们必须去研究不属于自己的影响环境,为此去努力,对于这样事物,我们必须谨慎。

“处暑冷不冷”,答案会来自天地,相信自然吧。

0 阅读:53

李肃说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