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词往往让人感到沉重和恐惧,但其实很多时候,癌症的发生并不是突如其来的。癌症发生的背后,通常有着一些潜在的因素,了解这些原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也能帮助我们识别早期的危险信号。

引发癌症的3个常见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指的是来自父母的基因突变或易感性。某些癌症具有家族聚集性,意味着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癌,后代患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例如,乳腺癌与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密切相关,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人,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显著增加。
遗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它为癌症的发生提供了“易感性”。尽管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了解家族史能帮助早期筛查和防控。
2、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也是引发癌症的重要原因。空气污染中的PM2.5、二手烟以及工业排放的化学物质都可能导致细胞DNA损伤,进而引发癌症。比如,长期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肺部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此外,辐射、紫外线等也是公认的致癌物,长期过度暴露于这些环境中会增加皮肤癌、白血病等风险。
3、生活方式问题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高脂肪、高糖饮食、缺乏蔬果摄入、加工食品的过量摄入都会增加患肠癌、胃癌、食道癌等的风险。
肥胖被认为是多种癌症的高危因素,尤其是肠癌和乳腺癌。此外,吸烟和过度饮酒是导致肺癌、口腔癌、肝癌等多种癌症的主要原因。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则会导致体重增加,影响免疫系统,进一步提升癌症的风险。

癌症早期如何及时发现
1、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是早期发现癌症的关键。常规的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如果有家族癌症史,定期做相关筛查(如乳腺癌、肠癌筛查)更为重要。
2、关注身体变化
留意身体的任何不明原因的变化,如体重急剧下降、持续疲劳、食欲丧失、疼痛、持续咳嗽等,这些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号。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应尽早就医。
3、自我检查
乳腺癌、睾丸癌等可通过自我检查发现早期肿块。例如,女性可以每月定期进行乳房自检,发现硬块或异常变化时及时就医。
4、定期筛查
某些癌症有明确的筛查标准,如宫颈癌筛查(宫颈抹片)、结肠癌筛查(结肠镜)等。50岁以上的人群应按医生建议定期进行相关筛查。
5、了解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癌症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应早期进行相关癌症筛查。遗传性癌症早期发现的几率更高。

预防癌症的8条建议
1、吃得健康,别吃得太多
尽量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过咸、过甜的食物。保持饮食多样化,避免加工食品和红肉。记得“吃得对”比“吃得多”重要,饭后别总是吃撑了。
2、控制体重,多动一动
保持健康的体重,少坐多动。每周至少做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走路、慢跑、游泳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运动还能帮你保持好心情。
3、戒烟限酒,远离有害物质
烟酒对身体的伤害实在太大,戒烟和少喝酒可以有效降低很多癌症的风险。如果不吸烟,尽量避免二手烟的暴露。
4、多喝水,保持好肾脏
喝足够的水能帮助身体排毒,减少一些有害物质对肾脏和其他器官的负担。
5、晒太阳要适度,别晒伤
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有害,适当晒太阳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但过度暴晒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外出时记得涂防晒霜。
6、保持良好的作息,睡得香
不要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癌症的发生。
7、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做体检,特别是有家族病史的人,定期做筛查。癌症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检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
8、保持乐观,管理好压力
精神压力大,心情低落会影响免疫系统,试着保持积极的心态,多做让自己开心的事,保持内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