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厨房水槽旁边那个总被盖子盖住的小孔,是不是一直被你当“摆设”?
我最近翻遍了十多家邻居的厨房,发现90%的人都没把它用明白——有人以为是漏水的“bug”,有人直接拿盖子一盖了之,直到上周跟着装修师傅学了两招,才惊觉这小孔竟是“隐藏的生活神器”!
被忽视的“设计巧思”:小孔的诞生不是偶然要弄明白这小孔的用处,得先聊聊它的“出身”。

装修师傅说,厨房水槽的设计看似简单,实则藏着“未雨绸缪”的小心机。
早期的水槽只留一个孔装水龙头,但随着生活需求升级,很多家庭需要同时装冷热水龙头,或是后期想加净水器、小厨宝,这时候单孔就不够用了。
于是设计师们干脆多留一个孔,既满足当下安装需求,又给未来升级留足空间——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备用孔”。

可问题来了:既然是“备用”,为啥平时不用它?
答案藏在生活细节里。
我问过楼下刚装修完的王姐,她吐槽:“我家那个孔空着时,洗碗水老溅进去,底下柜子总潮乎乎的,后来直接拿盖子封死了。”其实这是误解——正确使用时,小孔不仅不“添乱”,反而能成“收纳小能手”。

第一个技能,是“随手收纳架”。
我试了试,把厨房剪刀尖头朝下插进小孔,刀刃朝上,既安全又顺手——以前剪鱼剪虾总找不到剪刀,现在一伸手就能拿到;削皮刀、开瓶器这些小工具也能往里插,洗完直接挂着沥干水,比堆在台面上干净多了。
邻居张阿姨更绝,把指甲剪、牙线盒都塞进去,说“反正孔小,掉不下去,拿取比抽屉还快”。

第二个技能,是“洗洁精固定器”。
以前洗洁精瓶总占台面,油乎乎的还老倒。
现在把压嘴从孔里穿过去,瓶子卡在水槽下方,按压时手一伸就能挤,台面瞬间清爽。

我实测了一周,发现这个方法连蚝油瓶、调味酱都能用——再也不用弯腰从柜子里掏调料,效率直接翻倍。
第三个技能,是“未来升级接口”。
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前瞻性”——如果哪天想装净水器,不用再在水槽上重新打孔,直接把净水器龙头拧进这个孔就行。

我表姐家去年装了净水器,师傅说:“幸亏你家留了孔,不然得重新切割水槽,费时又费钱。”现在她家一个孔接自来水,一个孔接直饮水,用起来方便得很。
为什么我们总“看不见”它?中日对比里的生活智慧说到这,可能有人要问:“这么好用的设计,为啥咱们以前都不知道?”看看日本家庭的用法,或许能找到答案。
在日本,这种带小孔的水槽普及率更高,主妇们会用它排肥皂泡、清理花盆残渣,甚至固定儿童洗手时的泡沫收集器——这些用法通过社区讲座、短视频广泛传播,几乎成了“主妇必修课”。

反观国内,很多家庭装修时只关注“大功能”,比如台面材质、下水速度,却忽略了这些“小细节”;商家卖水槽时也很少主动科普小孔用途,导致它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就像我妈说的:“以前总觉得这孔是‘多余’,现在才发现是自己‘没文化’,早用早省心!”
生活的精致,藏在被“看见”的细节里一个小孔,从“闲置”到“全能”,改变的不只是厨房的整洁度,更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它提醒我们:生活的品质,往往藏在那些被忽略的小设计里;所谓“精致”,不是买多贵的家具,而是把每个“小物件”用到实处。
下次洗碗时,不妨掀开那个小盖子——别让设计师的巧思,再当“隐形人”了。
毕竟,能把日子过出“小心机”的人,才是真正的生活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