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贺鹏飞的葬礼上,85岁的薛明说了一番话,令人泪目

小朵朵家的趣事 2024-11-26 15:45:22

前言

一个本该丰盈收获的年纪,却因命运的残酷戛然而止。2001年,贺龙元帅的独子贺鹏飞突发心脏病,骤然离世。消息传回家中,85岁的母亲薛明因高龄和身体状况,家人劝她不必亲临葬礼。可这位在革命中历经风雨的老母亲却坚决反对,硬是在轮椅上来到儿子灵前。她的一番话,满含母子深情,竟让在场的所有人泪流满面。

这一段母子间的至真深情,是否也会触动你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呢?

意外的离世

2001年的春天,原本风和日丽。贺鹏飞正在北京与家人相聚,原计划和朋友聊聊事业发展的问题。可谁都没想到,他忽然感到胸闷难忍,捂着心口跌倒在地,随即被送往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无效,这位曾在国防事业上辛勤奉献多年的军人永远离开了人世。

噩耗传至家中,85岁的薛明沉默良久,随后用手帕擦干眼泪。家人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希望她安心留在家里,由亲属代为参加葬礼。薛明坚定摇头:“不行,我是他的母亲,我得去。”家人拗不过,只得安排她坐着轮椅前往。

童年与家庭

贺鹏飞的童年充满了革命家庭的特殊气息。他于1946年出生在延安,那时正是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父亲贺龙身负重任,母亲薛明忙于后勤工作。作为家中长子,他早早学会照顾妹妹们,肩负起哥哥的责任。

小时候的贺鹏飞天真活泼,喜欢带妹妹们一起玩。他尤其爱看电影,常在驻地电影放映时拉着几个妹妹往人群里钻。有一次,他带着妹妹们想“蹭场子”,竟拍着胸脯对放映员说:“我是贺龙的儿子,能不能让我进去?”放映员愣了一下,终究还是让他们进去了。后来,这件事被母亲知道,她把贺鹏飞狠狠教育了一顿,说:“你是贺龙的儿子,更得守规矩。”

青年成长与事业起步

贺鹏飞成年后并没有因为家世而“走捷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甘肃的一家汽车修配厂,在那里默默无闻地工作了四年。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从未抱怨,反而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

1974年,周恩来总理了解他的情况后,特意安排他回到北京。1977年,贺鹏飞正式进入部队,成为总参装备部的一名参谋。他在军中一步一个脚印,凭借优秀的业务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同事和上级的认可。几年后,他被提拔为海军副司令员,肩负起更重的责任。

特殊贡献与家庭情怀

在部队中,贺鹏飞最令人瞩目的贡献,是主导了1998年的“瓦良格号”航母谈判。这艘航母是中国海军迈向蓝水海军的重要一步,从谈判到运输、改造,他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尽管航母“辽宁舰”直到2012年才正式服役,但这一过程中凝聚着他的心血。

除了工作,他也非常珍视家庭的温暖。每年的“八一”建军节,他都会组织家庭聚会,让部队的家属们也能感受到节日的喜悦。他笑称:“军人是战场的铁血战士,家里也得当顶梁柱。”

葬礼上的深情告别

贺鹏飞的葬礼定在北京举行,场面庄重肃穆。亲友们身着黑衣,神情悲恸,薛明坐在轮椅上被推入灵堂。她一眼望见躺在鲜花丛中的儿子,眼泪夺眶而出。

“鹏飞,我来了。”薛明的声音颤抖,满是哽咽。她缓缓将手伸向儿子的脸颊,轻轻抚摸着。旁人扶住她,却听见她说:“你从小最懂事,我还记得你小时候帮我分担家务的样子。现在你走了,我也老了,但咱娘俩的缘分,我一直记得。”

在场的亲友无不落泪。那一刻,所有的悲痛都化作深深的叹息与无声的共鸣。

结语

贺鹏飞的一生,承载了父辈的荣光与期许。他用一腔热血书写了自己的军旅篇章,也用细腻的情感滋养了家人的心田。母亲薛明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革命女性,她的坚韧与对子女的深情令人感叹。贺鹏飞虽英年早逝,但他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将永远铭刻在那段历史与人们的记忆中。正如薛明在葬礼上所言:“鹏飞,你的这一生,无愧于心。”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