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姊妹》的剧情已经播了三分之一了。
其实,跟原著比起来,电视剧里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弱化了生活的苦难和人性里的恶。
比如,老四何家欢过年时放鞭炮,伤的不是脸,而是眼睛,甚至因为眼睛的残疾,而错失了自己的初恋;
比如,当初汤老大故意为难何常胜,在三号仓库里可不仅仅是审问这么简单,还用了刑,用亮着的灯泡炙烤何常胜的脸……
又比如,汤家和何家的仇怨,原著其实没有汤老大暗恋刘美心,汤婆子暗恋何常胜一说,就是上一辈留下的仇恨……
也许编剧就是想把电视剧拍成温暖治愈系的吧。
但我觉得,或许原著小说里才是生活的真相,电视剧则是美化以后的生活。
但不论是原著还是电视剧,何家的老二,何家文都是一抹亮眼的存在。
她的个性不如何家丽那样刚硬倔强,也不如老三,老四那样泼辣,张扬,而是温顺恬淡,模样也是几个姐妹当中最出挑的。
在何家丽嫁给了张建国,给老何家长脸之后,何常胜和刘美心对何家文的婚事,抱了极大的期望,觉得二女儿怎么也不能嫁得比大女儿差了。
而事实上,来何家向何家文提亲的人,条件好的的确不少。其中就有高干子弟:武继宁。
武继宁是何家文得同学,上学时就喜欢上了她。给她递过情书,也曾让借生日的机会请她到家里做客,借机让父母相看过她。
但何家文在武家做客时,发现了武继宁的少爷做派,他的衣食住行,全被母亲包办,连饭菜都没自己盛过。
她自认为自己伺候不了武继宁的生活,也适应不了武家的环境,所以拒绝了武继宁。哪怕武家上门提亲,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因为何家文拒绝了武家,曾惹得何常胜跟刘美心不快,他们骂何家文眼睛长到头顶上了,连武家都看不上,还能看上哪家的小子?
直到武家倒台,何常胜夫妇才反应过来,夸还是家文有远见。
但所有人都不知,何家文避过武家的灾难,不是因为她有远见,而是因为她“懒”,以及愚蠢!
从小,何家艺就特别嫉妒自己的二姐。
因为二姐出挑的模样,恬淡优雅的心性,让她无论在哪儿,都是鹤立鸡群般亮眼的存在。
她上小学时,就有体操队和京剧团的老师来选苗子,一眼选中了她,要好好栽培她。
这是何家艺做梦都想得来的机会。但却轻易被何家文给放弃了。她对父母说:不去京剧团,还是想要正常读书,将来出来工作,按部就班过日子。
其实,当时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觉得何家文或许是何家女儿里最拎得清的那一个。
因为体操队,京剧团,说到底都是吃青春饭的,而且金钱上的投资颇多,并不适合一般的家庭。
那个年代,对于普通家庭的女孩儿来说,最好的出路,其实是好好读书,考大学。
然而,连何家丽都明白的道理,何家文却不明白。
何家丽看到好友张秋芳在备战高考,就千辛万苦地帮何家文也找来了课本。
让何家文好好复习。但何家文放弃了,此时的她,就想找一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过普通的,简简单单的生活。
最后,何家文嫁给了工人陈卫国,原著里是这么形容陈卫国的:
这个人在家文看来,一切都刚刚好。他比大姐小三岁,比她大五岁。他长得不算太“漂亮”,个头不算高,但身材健壮,且有股英气。他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最上头有个大哥。中间有两个姐姐,都已经成家立业。
家文认为,卫国符合她的择偶标准,这个人几乎就是老天爷为她“量身定做的”:第一,自己喜欢;第二,他喜欢她多过她喜欢他;第三,谈不上漂亮但又有魅力;第四,家庭相当出身相当;第五,工作上比她优秀一些,更有发展前途;第六,身体好;第七,为人还算风雅,有趣味;第八,能吃苦。
这桩婚事唯一的瑕疵就是,陈卫国有一对精致利己,不太好相处的兄嫂。
幸运的是,家文有一个明事理得婆婆,所以婆婆在的时候,兄嫂闹不起太大风狼。
家文跟婆婆的关系也好,婆婆瘫痪后,也是家文夫妻在照顾婆婆。
这桩婚姻,家文总体是幸福,满意的。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至中年后,家文的灾难才过来:陈卫国患了绝症。
我想应该是到了那种境地,家文才终于明白,她放弃高考,到底错过了什么。
原著里也写过:为什么要放弃眼前所有,去抓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从小到大,她从来不缺机会,但也放弃不少机会。因为家文始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只是,此时此刻的她远没有能力料到,错过这场考试对她的影响将持续一生。
只是,此时此刻的她远没有能力料到,错过这场考试对她的影响将持续一生。
陈卫国患病后,家里的经济重担都压在家文一个人身上,而且她也没有躲过时代的浪潮,下岗了。
当一次次借钱给丈夫续命,被自私的大伯哥一家羞辱的时候,我想家文一定后悔错过了高考:如果她上了大学,就会有一份工作,即使家里有困难,她也能撑起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要靠放低自尊来请求别人的施舍。
生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你要用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上天给了家文不俗的样貌和心性,但她却没有用这些来看清生活的真相!
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