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一则“15岁中国少年两次打破速度攀岩世界纪录”的新闻刷屏全网。来自上海奉贤中学的赵一程,在海南白沙举行的国家队选拔赛中以4秒68和4秒65的惊人成绩,连续两次超越美国选手沃森保持的4秒74世界纪录。网友惊叹其爆发力堪比“蜘蛛侠飞檐走壁”,更戏称“短跑队不考虑挖人吗?这速度连鞋带都系不完!”这场看似“开挂”的表现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天赋与努力?
速度攀岩被称为“岩壁上的垂直短跑”,选手需在15米标准赛道上以最短时间登顶。赵一程此次的4秒65,相当于每秒攀爬3.26米,比博尔特百米冲刺(约10.44米/秒)更强调瞬间爆发力与精准动作控制。网友调侃:“这速度连鞋带都来不及系!”
2.未被认证的“世界级”成绩尽管赵一程的成绩未被国际攀联认证(因赛事性质),但其含金量仍引发国际关注。美国名将沃森曾在社交媒体感慨:“给我们留点金牌吧!”而赵一程的教练钟齐鑫透露,他在训练中已多次接近4秒60大关,“纪录保持不了多久”的预言或成现实。
“长腿”红利:赵一程身高超1米80,符合国际速度攀岩选手身高增长趋势(现役顶尖选手多在1米75以上)。身高优势使其能采用更大跨步动作,减少攀爬次数。
动作学习红利:得益于攀岩入奥后标准动作体系的成熟,赵一程无需像前辈般“摸索路径”,可直接学习最优技术模板。
2.冬训“奇珍宝药”与脑力攀岩武侠式修炼:赵一程将冬训比作“武侠小说中的奇珍宝药”,通过高强度体能训练与技术打磨,实现从4秒90+到4秒60+的质变。
睡前视频复盘:他习惯睡前观看他人攀爬视频,在脑中模拟改进动作,甚至设想更大跨度动作(需更强体能支撑)。这种“用脑攀岩”的思维模式,被教练视为其快速突破的关键。
初中时,赵一程曾考取苏州区前50名,但最终选择专注攀岩:“倾尽全力做一件事,结果不会差。”2023年加入上海队后,他上午上课、下午训练,仅1年专业训练便跻身“破五”顶尖行列(相当于百米“破10”)。
2.阅读与篮球:非典型运动员的多元成长《道德经》与《科比自传》:赵一程的书单横跨哲学与体育精神,他认为阅读能“褪去浮躁”,而科比的自传并非激励其“凌晨四点训练”,而是学会“用脑征服赛道”。
篮球爱好:作为篮球迷,他将团队竞技的激情融入攀岩,自称“喜欢和强手竞争”。
因未满16岁,赵一程暂无法参加国际比赛。但他计划用这一年“找到最佳状态”,目标直指4秒50区间。网友笑称:“这纪录迟早被他自己再破!”
2.中国攀岩的“黄金一代”赵一程的崛起并非孤例。同场选拔赛中,云南选手杨杰亦多次“破五”,折射出中国攀岩青训体系的成熟。国家队主教练钟齐鑫预言:“未来国际赛场将刮起中国旋风。”
赵一程的故事引发年轻一代强烈共鸣:
“别人家孩子”的震撼:网友自嘲“我15岁逃体育课,人家在破世界纪录”,感叹其颠覆传统成长路径的勇气。
“反内卷”符号:他将攀岩视为“不甘平庸”的精神出口,呼应了年轻人对单一成功标准的反抗。
赵一程在社交媒体写道:“不用诗仙的诗,自己描绘璀璨;不用书圣的笔,自己书写信条。”这位“岩壁飞人”用速度重新定义极限,更以少年锐气撕开世俗偏见。当他在空中振臂庆祝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体育新星的诞生,更是一个时代对“突破”与“自由”的集体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