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令杀害岳飞,解除大将张俊、韩世忠等人兵权后,宋高宗赵构,内心反而越来越惶恐。
为此,他经常在身上藏着一把匕首。
从他的祖先、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宋朝的皇帝普遍对武将心怀猜忌,宋高宗也不例外,但与此同时,他内心更忌惮的,反而是一个文臣:秦桧。
为此,他藏匕首藏了十几年——从1142年岳飞遇害,秦桧权势逐渐坐大乃至一手遮天后,一直到1155年秦桧去世,他才如释重负地对自己的亲信、禁军大将杨存中(原名杨沂中)说:
“朕今日始免得这膝裤中带匕首。”
因为十几年时间里,他一直担心,秦桧可能要杀了他。
01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当时,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当时北宋几乎所有宗室成员,都被金兵掳掠并押解北上,时代和命运的眷顾,使得当时幸运不在开封城内,年仅21岁的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得以被众人拥戴称帝,建立南宋。
宋高宗即位后,不仅被金兵四处追杀,还要面对内部叛乱。建炎三年(1129年),当时的南宋禁军将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赵构一度被废,他唯一的儿子赵旉也在兵变中受到惊吓而死,赵构本人也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苗刘兵变最终因为大将韩世忠等人的救驾而被平息,但这无疑使得年轻的宋高宗赵构,对军人干政充满了疑虑。
在南宋建立初期,面对金人不断南侵的局面,宋高宗起初不得不允许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等大将发展军力,但等到1140年金人的大规模南侵被岳飞等大将击败后,内心畏金如虎,同心也担心各位武将尾大不掉、威胁皇权的宋高宗,在岳飞等前线部队多次大败金人的大好局势下,竟然主动委屈求和,授意第二次拜相的秦桧与金人议和。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双方达成和议,和议规定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此后宋还要向金每年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并将淮河和大散关以北的土地永久割让给予金国,史称“绍兴和议”。而作为金人同意“绍兴和议”的条件之一,宋高宗自毁长城,联合秦桧于绍兴十一年底(1142年1月)下令杀害岳飞。
岳飞死后,仍然活跃在北方的原民间抗金武装首领、商州知州邵隆仍然坚守北方抗金,“披荆棘,立官府,招徕离散”,于是,宋高宗又密令秦桧将他调任到南方,随后将其毒死。
岳飞、邵隆等抗金将领相继被杀和遇害,使得南宋各位大将心灰意冷,诸位大将中,滑头的张俊率先识破宋高宗猜忌武将、想要收回兵权的用意,于是不仅主动交出兵权,还协助秦桧制造伪证,诬称岳飞谋反,最终将岳飞逼入死地。
面对宋朝开国以来崇文抑武的国策,心知随着绍兴和议落定,各位武将必然面临“狡兔死走狗烹”结局的张俊,不仅明哲保身,而且助纣为虐,张俊不仅协助宋高宗和秦桧联合迫害岳飞,他本人在事后也是贪得无厌,借助宋高宗的纵容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宋高宗对此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在他看来,一位贪财的武将张俊,远比一位锐意进取的岳飞来得“老实可控”。
对此,后来元人编撰的《宋史》评价说:“(张俊)矧其附桧主和,谋杀岳飞,保全富贵,取媚人主,其负戾又如何哉?”
与助纣为虐的张俊相比,人品忠正的大将韩世忠、刘锜则在被罢免兵权后,选择退隐避难。
尽管如此,当听说岳飞被害入狱时,满腔忠愤的韩世忠还是挺身而出,当面质问秦桧“岳飞何罪?”对此秦桧的回答是“莫须有”,韩世忠则愤怒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桧自然对韩世忠恨之入骨,但由于韩世忠曾经在苗刘兵变中营救过宋高宗,因此得保平安。为了避祸,韩世忠此后奏请告老退休,并闭门谢客,口不言兵,临死前几年,他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仆人游览西湖。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他也经常故意推托不见,以免被猜忌怀疑。
宋高宗画像。图源:网络
02与金人媾和,向金人无耻称臣自称“臣构”的宋高宗赵构,以为剥夺了各位武将的兵权,就可以安枕无忧了,为此,他开始放松警惕。
经历1129年的苗刘兵变恐吓后,宋高宗自此奇怪地丧失了生育能力,为此,他秘密起用一位江湖游医王继先为他配置壮阳药,祖先以卖“黑虎丹”闻名的王继先,因为善于配制壮阳药而成为宋高宗的宠臣,其本人和妻子、三个儿子和孙子都因此被宋高宗赏赐高官,“富与贵冠绝人臣”,“其权势之盛,与秦桧相埒”,而“以一身委之”王继先的宋高宗,则在绍兴和议和杀害岳飞、剥夺各位武将兵权后,日日淫乐于后宫,虽然一直无法再生育儿女,但宋高宗还是乐此不疲、沉迷其中。
眼见宋高宗沉迷淫乐,荒废政事,秦桧则密谋布局,步步夺权。
1127年靖康之变中,秦桧随宋徽宗和宋钦宗等俘虏一起,被金人押解北上,三年后,秦桧自称杀死了看守他的金兵,夺船南逃归顺南宋,对此,早在当时就有很多人怀疑秦桧是金人派遣南下的奸细,早在绍兴元年(1131年)秦桧被宋高宗第一次拜相后,临安(杭州)街头就有人秘密张贴标语,直指“秦相公(秦桧)是细作(奸细)”。
秦桧第一次拜相仅仅一年多,就因太过直白讨好金人,主张“南归南,北归北”,而被宋高宗怒斥“朕是北人,将归哪儿?”后罢相。
但畏金如虎的宋高宗,始终需要一枚代替他出面议和的棋子,在此情况下,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一直力主议和的秦桧被任命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第二次拜相。
此后18年间(1138-1155年),秦桧牢牢掌握着宰相职位,并且排挤、迫害其他政治对手,以“独相”的身份,荼毒南宋政坛整整十八年时间。
对宋高宗而言,秦桧是代替他议和的挡箭牌,而1141年绍兴和议后,秦桧更是狐假虎威,得到金人庇护,金人甚至公开威胁宋高宗不许罢免秦桧,以免破坏所谓金宋两国的“和议大计”。
有了金人的撑腰和宋高宗的默许,加上宋高宗在杀害岳飞后纵情淫乐、荒废政事,秦桧于是不断结党营私,开始尾大不掉。
为了控制朝政,达到“专权”的目的,秦桧除了大量起用亲信分任要职外,还利用自己的亲信为言官,控制台谏,只要秦桧不满意的人,秦桧就会指使台谏官员交相攻击,一直到不听话的官员被罢免为止。
对于自己的政治对手,像曾经担任宰相、力主抗战的赵鼎,秦桧指使人逼死赵鼎,又先后害死岳飞,协助剥夺了韩世忠的兵权,甚至临死前还试图诬陷名将张浚谋逆,幸亏秦桧身亡,张浚才在牢中幸免于难。
为了控制宋高宗,秦桧还竭力讨好、买通宋高宗身边的妃嫔和宠臣。此前,宋高宗的元配夫人邢氏在靖康之变中被掳后一直生死不明,因此宋高宗一直没有册立皇后,邢氏死于东北五国城的消息传来后,秦桧为了讨好宋高宗的宠妃吴氏,便多次上表请求册立吴氏为皇后。在秦桧的鼓动下,吴氏最终于绍兴十三年(1143年)被立为皇后,这使得吴氏对秦桧心怀感激。此外,秦桧还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吴皇后的弟弟吴益,在旧情和姻亲的加持下,就连宋高宗的枕边人吴皇后,也成了秦桧在宫中的眼线。
不仅如此,秦桧还极力拉拢宋高宗的宠臣、医官王继先,尽管许多官员都对靠配制壮阳药发家的王继先感到不齿,但秦桧却竭力勾结王继先,并且让妻子王氏与王继先认为兄妹,以此结成联盟,监控宋高宗的动态。
等到内外全部布满秦桧眼线的时候,宋高宗才开始发觉不妙,但在当时,秦桧的相权势力已然树大根深,以致宋高宗虽然深感威胁,却无力拔除。
赵构与秦桧。图源:影视剧照
03为了均衡秦桧的相权,早在杀害岳飞当年(1142年),宋高宗就将禁军大将、殿前司统帅杨沂中改名为杨存中,以此表示重用和收买大将——当时,殿前司军有七万多人,“兵籍为天下冠”。有了杨存中率领禁卫军的支持,宋高宗才稍微放下心来,尽管如此,为了以防不测,每次接见秦桧时,宋高宗还是都会在身上藏带一把匕首防身。
面对相权势力不断膨胀的秦桧,宋高宗心中恐惧,但他还是努力维持着君臣二人表面的和谐,就在杀害岳飞第二年,绍兴十三年十二月,宋高宗就虚伪地下诏给秦桧说:
“朕闻贤圣之兴必五百岁,君臣之遇盖亦千载。”
意思是说,秦桧是五百年一出的“贤圣”,而他宋高宗与秦桧的“君臣之遇”更是千载罕见。
事实证明,宋高宗不仅对金人以“臣构”无耻自称,对原本作为臣子的秦桧也是卑劣吹捧,绍兴十九年(1149年),宋高宗甚至还为秦桧的画像御笔题词写道:
“惟师益公,识量渊冲,尽辟异议,决策和戎。长乐温凊,寰宇阜丰。其永相予,凌烟元功。”
面对有金人撑腰“其永相予”不得罢免的秦桧,宋高宗不仅毕恭毕敬地称呼秦桧是“惟师益公”,而且肉麻地吹嘘秦桧是他与金人媾和、偏安南方维持小朝廷的“凌烟元功”。
但表面功夫是这么做,宋高宗私底下还是对秦桧紧密提防。除了暗中携带匕首防身,起用禁卫军大将杨存中以防不测,宋高宗也想任命一位右相来制衡秦桧,绍兴十六年(1146年),曾经在审讯岳飞时为岳飞鸣冤的何铸出使金国归来,金人对何铸非常欣赏,这使得宋高宗心生幻想,试图扶持何铸来对抗秦桧,但势单力薄的何铸在秦桧党羽的攻击下,根本没有机会进入朝堂中枢。
起初,就在秦桧害死岳飞当年(1142年),秦桧养子秦熺参加科举考试,被无耻考官阿谀推荐为状元,秦桧担心生事,遂命令考官将秦熺改定为第二名榜眼;到了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当时年仅18虚岁的秦熺的儿子秦埙(xūn)参加科考,没想到无耻的考官为了巴结秦桧,又内定将秦埙作为状元人选,推荐给了宋高宗,这次秦桧不再推托,秦桧原本以为宋高宗不敢抗拒,没想到宋高宗为了彰显权威和打压秦桧的嚣张气焰,竟然将原本被定为第二名榜眼的张孝祥,亲自提拔上来作为钦点状元。
而原本被考官阿谀为状元人选的秦埙,则被宋高宗下降为第三名探花,也算给秦桧留了面子,对此,面对秦桧当面逼问,宋高宗直接回答说,张孝祥殿试现场的策论、诗歌、书法,堪称诗书策三绝,你秦桧的孙子难以比拟。
愤恼不平的秦桧只好询问张孝祥说,你诗歌学的哪一家?书法又学的哪一家?
状元郎张孝祥则不卑不亢答道,诗歌学的杜甫,书法学的颜真卿。
意难平的秦桧只好苦笑说:“天下好事,都让你占完了。”
尽管宋高宗有时会在秦桧面前摆下谱,但大部分时候,他已然被秦桧严重架空孤立。当时,秦桧处处控制朝臣,并严禁朝臣与宋高宗单独奏对,有一次秦桧生病,有一个官员受到宋高宗的单独接见,秦桧回朝后,立即将此人召来训话,这位官员被吓得一个劲儿直说:“某惟诵太师先生勋德,旷世所无。语终即退,实无他言。”
秦桧对此冷笑说,“甚荷!”这个官员惊恐退下,刚刚到家,由秦桧指使的台谏官就已经将弹劾他的奏章递到了宋高宗面前。
在这种秦桧独霸朝堂的高压氛围下,当时文武百官都非常害怕被宋高宗单独召见,一旦宋高宗要召见,文武百官就纷纷推托说自己生病了,以致宋高宗被孤立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宋高宗自然不甘心,有一次故意对秦桧说,“朕听说我每次要召见官员,这些官员就纷纷推托生病,真是闻所未闻,对这个事儿,你可要约束下啊。”
秦桧对此自然是充耳不闻,一番敷衍了事,而宋高宗竟然也无可奈何,只能任由自己被孤立。
对此,宋高宗或许心怀恐惧,也难怪,他整天要藏着匕首。
宋高宗(1107-1187)。图源:影视剧照
04就在宋高宗与秦桧君臣关系渐趋紧张激烈之时,发生了军官施全公开行刺秦桧事件。
作为宋高宗公开拉拢的禁军大将杨存中的手下,施全是杨存中麾下的低级军官,绍兴二十年(1150年)正月,军官施全手持斩马刀,伪装成卖刀者,伺机等候在秦桧早朝的必经之路上,当秦桧经过时,施全随即闯前挥刀劈斩秦桧的坐轿,没想到施全只斩断了轿子的一根柱子,没有伤到秦桧本人。
施全当场被捕,秦桧亲自审讯施全说,“你受何人指使?你是不是疯子?”施全则傲然回击说:
“举天下皆欲杀虏人,汝独不肯,故我欲杀汝也!”
事后,施全被斩裂尸体“磔”杀于临安闹市,以此震慑宋高宗和群臣百姓,尽管舍生取义的施全背后有无人指使已不可知,但此事对秦桧无疑属于惊天震撼,此后秦桧每次出门,必定要几十名兵丁护卫才敢出门。
或许是担心有诈,老奸巨猾的秦桧此后以受到惊吓,身体老病为由,经常借口不上朝、尽量少见宋高宗,此后一直到他病逝(1155年)的五年间,秦桧经常将他个人相府当成朝堂,命令文武百官到他府中商议国事。
当时,宋高宗自从在1129年苗刘兵变后,唯一的儿子赵旉惊吓而死,他自己本人也丧失了生育能力,膝下一直无子。尽管宋高宗在绍兴二年(1132年)就收养了两名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赵伯琮(曾经先后改名为赵瑗、赵玮、赵眘,即后来的宋孝宗)和赵伯玖(赵璩),但两人一直未受到册封,没有正式的名分。
皇帝没有后裔,秦桧和他的狐群狗党,自然就动了野心。
当时,秦桧有养子秦熺,秦熺又生有秦埙、秦堪、秦坦等三个儿子;另一方面,“妻管严”的秦桧还瞒着妻子王氏,有一个私生子取名林一飞,林一飞后来官至尚书右司员外郎,官位虽然不高,但却代替秦桧,掌控着尚书省的实权。
或许是感觉到自己行将就木,秦桧隐藏多年的政治野心也在一步步公开,就在临死前几个月,绍兴二十五年(1155)初,秦桧的党羽向宋高宗上奏提出,应该让秦桧乘坐金根车和加九锡。
所谓九锡,是古代皇帝赏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也是皇帝对待臣子的最高礼仪。想当初,谋朝篡位的王莽以及枭雄曹操,都曾经“加九锡”,对此,没有子嗣的宋高宗继续隐忍不发,准许了秦桧党羽的奏请,而心中或许也幻想着成为下一个王莽和曹操的秦桧,则公开接受了“坐金根车,加九锡”的“殊遇”。
或许在秦桧党羽看来,宋高宗没有子嗣,因此只要由秦桧后裔一直掌控宰相权位,这或许又是另外一个曹魏家族取代汉家天下的“故事”。
但宋高宗并非彻底无权无势的汉献帝,他手中,仍然有对他尽忠的禁卫军支持。
当时,秦桧已经病入膏肓,却试图对宋高宗封锁消息,宋高宗的养子赵瑗(即赵眘,后来的宋孝宗)探得消息后,立马入报宋高宗,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宋高宗借口探望秦桧病情,前往秦桧府中一探虚实。
在亲眼确认秦桧已经重病,甚至无法开口说话后,隐忍多年的宋高宗转身离开,当时,秦桧的养子秦熺以为父亲秦桧病危,宰相之位一定非自己莫属,于是当面向宋高宗假意追问继任宰相是谁。没想到宋高宗却冷冷地回了一句,“这不是你该参与的事”(此事卿不当与),然后拂袖而去。
在这权力交接的重大关头,秦熺立马派儿子秦埙鼓动台谏官张扶和徐嚞上奏,鼓吹应该拜秦熺为相。但,宋高宗却在离开秦府的当晚,就下诏罢免秦桧祖孙三人的一切职务,并于第二天一早就在朝堂上公开颁布诏令。
宋高宗的身后,站立着禁卫军。本来,秦桧党羽以为宋高宗唯唯诺诺,一定会让秦桧养子秦熺或者是秦桧的私生子林一飞接替相位,没想到宋高宗却在从秦府返回当天,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布罢免秦桧祖孙三人官职,获悉消息后,重病之下的秦桧不久就一命呜呼。
政治风向突然逆转,满朝文武目瞪口呆,无奈下只得选择听命于宋高宗,向皇权妥协。
宋高宗借助禁卫军的支持,立马开始分化秦桧的党羽,并鼓动秦桧的党羽开始狗咬狗,从内部进行分化。
眼见朝堂风云突变,此前还鼓噪上书,要求宋高宗让秦桧“坐金根车、加九锡”,并鼓吹应由秦熺接替秦桧相位的两名台谏官张扶和徐嚞,立马摇身一变舔舐皇权,开始替宋高宗出面四处上奏打击秦桧的党羽,不久,秦桧的私生子林一飞,重要党羽、户部侍郎兼临安知府曹泳等人纷纷被罢免,宋高宗由此扭转乾坤,开始主动掌控局面、恢复皇权。
05尽管雷霆夺权,但考虑金人的压力,和保留自己降金议和的挡箭牌,“臣构”宋高宗并未对秦桧家族斩尽杀绝,相反还尽量保留了秦桧的颜面。
秦桧在1155年底病死后,宋高宗在秦熺的请求下,亲自为秦桧手书了“决策元功,精忠全德”的神道碑题,并批准为秦桧定谥“忠献”,还亲自到秦桧府邸进行祭奠,向秦桧妻子“面谕”“以保全其家之意”。
尽管夺回皇权,但为了保留降金议和的国策,宋高宗还是继续起用秦桧的党羽沈该和万俟卨作为左、右相,本来,当时天下人都期待着秦桧倒台,朝堂能焕然一新,没想到的是,作为当初陷害岳飞的元凶党羽之一的万俟卨竟然升任宰相,这也让天下震惊,当时,有人举荐应由主张抗战的老将张浚回朝担任宰相,没想到宋高宗却直接回答说:“朕宁亡国,不用张浚!”
尽管誓死不用主战派,但为了平衡舆论,宋高宗还是开始放宽了对主战派的打压,例如宣布追复号称“苏武第二”、宁死不降金人、后来被秦桧打压贬黜至英州(今广东英德)而死的洪皓,又放宽了对主战派胡铨的管禁,如此,就已算是宋高宗的仁义大德了。
秦桧病逝这一年(1155年),宋高宗已经虚岁49岁,眼见自己始终无后,无奈之下,到了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已经53岁虚岁的宋高宗耐不住群臣请求立储的上奏,最终决定在两个养子赵瑗[yuàn]和赵璩[qú]中进行选择定夺。
尽管自己多年服用壮阳药、荒淫好色,但宋高宗却决定以女色,来测试选择接班人。
宋高宗想了个招儿,他亲自选拔了20名美女,将其中的10人选送服伺赵璩,10人选送服伺赵瑗。
过了一段时间,宋高宗又将20名美女全部召回验身,结果显示,服伺赵璩的10名美女全部已非处女,而服伺赵瑗的10名美女却完璧如初。
尽管自己也颇为好色,但对于选拔谁为接班人,宋高宗自己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于是,绍兴三十年(1160年)二月,就在处理完母亲韦太后的丧事后,宋高宗正式宣布,将不近女色的养子、普安郡王赵瑗改名赵玮,并晋封为建王,立为皇子。
而将10名美女全部临幸的养子、恩平郡王赵璩,则被确定为“皇侄”,打发到绍兴府安置。
在正式立储赵玮后,宋高宗对他私下掏了心窝子,宋高宗以自己多年与秦桧的斗争经验,教训赵玮说:“须是读书,便知古今治乱,便不受人瞒。”
从这个角度而言,尽管他面对金人懦弱猥琐、毫无气节,但在对内上仍然能为南宋开一百多年江山,显然,他也并非完全无能之辈,在权术谋略上,还是有一定的手段和方法。
宋高宗书法传世作品。图源:网络
06就在宋高宗夺权、立储,以为余生大事已定的情况下,金人再次加紧了南侵的脚步。
宋高宗立储第二年,金主完颜亮决定南侵,发兵前,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五月,完颜亮派遣使臣王全出访临安,按照完颜亮的指示,王全在临安朝堂之上,当着南宋文武百官的面,先是要求南宋继续割让土地,然后又在众目睽睽之下,以市井粗言秽语对宋高宗爆粗痛骂,宋高宗当场就被王全骂懵了,他以为自己多年对金人“忍辱负重”、自称“臣构”,能换得苟且偷生,没想到金人竟然如此不给面子,让他这个55岁的老皇帝脸上实在是挂不住了,史载,宋高宗在王全大爆粗口的痛骂下当场“号恸而退”,后来,当内臣找到他时,发现宋高宗竟然还躲在屏风后面痛哭流涕。
王全公开痛骂宋高宗四个月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帝完颜亮督军三十多万全面南侵,当时,宋人西路军在老将吴璘率领下痛击金军,不断逆战取胜;在东路海战中,岳飞和韩世忠仍然在世的老部将李宝以寡击众,以数千兵力痛歼金人7万水军;但在最为关键的中路大战中,由金主完颜亮亲率的金军主力竟然没有遇到多少像样抵抗,就轻松渡过淮河、兵临长江北岸。
眼见金兵压境在即,南宋首都临安城内人心惶惶,百官纷纷开始遣送家属逃难,宋高宗竟然也不阻拦,而是试图遣散百官,他自己也准备重演三十多年前逃避金兵时的做法:出海逃难“浮海避狄”。
在宰相陈康伯和原禁军大将杨存中的坚决请战下,宋高宗无奈才打消准备出海逃难的想法,但还是命令打造好御船,以备随时出逃。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被派往前线的参谋军事虞允文勇担大任,指挥溃败的宋军重新集结,一举在采石之战中击溃金主完颜亮指挥的大军,不久金军内乱,完颜亮被杀,金军自行退兵北返。
正当宋高宗准备出海逃难之际,李宝海战大捷和虞允文指挥采石之战胜利,金主完颜亮被杀的消息相继传来,听闻消息后,几个月前还被金朝使臣辱骂得痛哭流涕的宋高宗竟然跳将出来扮演了一番英雄,他一反常态夸口说:
“朕当择日进临大江,洒扫陵寝,肃清京都。”
但他显然不是这块料。金兵北撤后,一生被金人吓破了胆儿的宋高宗,竟然不敢乘金人内乱发兵反击,而是装模作样到前线南京巡视了两个月就返回临安。
宋高宗返回临安城时,已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二月,自从1127年在靖康之变后仓促登位,一生罹患“金人恐惧症”、三十多年间担惊受怕的宋高宗或许是倦了、累了,不久,他宣布退位给养子赵玮(后将其改名为赵眘[shèn]),当年六月,一生都在兵荒马乱中奔波惶恐的宋高宗赵构,以“倦勤”的名义宣布退位,赵眘即位,是为宋孝宗。
对于自己退位的想法,宋高宗在诏书中说:
“朕以不德,躬履艰难,荷天地祖宗垂祐之休,获安大位三十有六年,忧劳万几,宵旰靡惮。属时多故,未能雍容释负,退养寿康。今边鄙粗宁,可遂初志。而皇子(赵)玮毓德允成,神器有托,朕心庶几焉。”
对于自己在位36年间“属时多故”,他毫不讳言自己很累:“未能雍容释负”,因此想要“退养寿康”颐养天年。
在临退位前,他又召见多位大臣说:“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赖卿等掩覆。”
或许只有在退位前夕,他才对自己畏金如虎、杀害忠良、狼狈猥琐的前尘往事,略微冒出一点“失德甚多”的愧疚感。
07他或许真的是心累了,否则不会主动交出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
想当初,他的父亲宋徽宗,在1127年靖康之变后被金人掳掠北上,后来惨死于黑龙江五国城,死后被金人纵火烧尸,后来虽然被所谓敛葬南归,但尸骸却是真假难辨。
而他的兄长宋钦宗,则在他退位六年前死于燕京(北京),当时甚至有传言说宋钦宗临死前,被金主完颜亮强迫打马球,结果因为年老体衰从马上摔下,最终被金人故意乱马践踏致死。
宋高宗赵构最后残存的皇室宗亲,则在1161年金人再次南侵前夕,被金主完颜亮下令屠杀团灭于五国城。
作为时代的宠儿,赵构,确实是北宋皇族中,极其幸运的存在。
尽管养父宋高宗全无心肝、奴颜婢膝,但他选中的养子宋孝宗赵眘,却是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
1162年农历六月,宋孝宗即位后,立即下令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回朝,共商北伐大计;另外,宋孝宗还下诏为岳飞平反,追复其原官,赦还岳飞被流放的家属。
为了给岳飞平反,宋孝宗也顶着巨大的压力。
当时宋孝宗刚刚即位一个多月,而亲手炮制岳飞冤案的宋高宗赵构仍然在世,并时不时以“太上皇”的身份干预朝政。但宋孝宗不为所动,坚持为英雄岳飞平反,他以政治智慧下诏说:
“故岳飞起身行伍,不逾数年,位至将相……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
在诏文中,宋孝宗既为岳飞平了反,又为宋高宗保留了面子,使得为岳飞的平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就在后来亲自召见岳飞的三子岳霖时,宋孝宗痛惜地说:
“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
杀害岳飞的真正凶手,是宋高宗。图源:影视剧照
就在筹划近一年后,隆兴元年(1163年)五月,宋孝宗赵眘以张浚为主帅,派兵北上,史称“隆兴北伐”。宋军出兵一个月后,陆续收复灵壁、虹县和宿州等地,但仅仅一个月就被金兵所败,在金军的反击下,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南宋被迫与金国再次达成和议,史称“隆兴和议”。
相比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的绍兴和议,此次隆兴和议将金朝皇帝与宋朝皇帝的关系,从君臣关系改为叔侄关系,名义上好听了一点点;另外则将之前献给金国的战争赔款从“岁贡”改为“岁币”,玩弄了一下文字游戏,但相比以前,隆兴和议规定将之前每年南宋进贡给金国的赔款,银、绢从各二十五万减为二十万两和二十万匹;另外南宋则将金主完颜亮死后光复的唐州、邓州、海州、泗州、商州、秦州等六地割让给金国。
尽管如此,始终雄心壮志的宋孝宗,却还是经常在见到太上皇赵构时,“必力陈恢复大计”,但畏敌如虎的太上皇赵构,每次都打断宋孝宗说:
“大哥,俟老者百岁后,尔却议之。”
意思是说,儿子,你等老头子我死了后,再讨论这件事吧。
他最反感的,显然就是养子宋孝宗,试图破坏他归隐养老的幸福生活。
赵构禅位前,就下令将秦桧的故居改造成了新皇宫,并赐名德寿宫。退位后,赵构就退居德寿宫养老居住,时人也称为“北内”或“北宫”,以别于宋孝宗居住的“南内”皇宫。
退位后,赵构下令在德寿宫中挖掘人工湖,并引入西湖水灌溉,取名“大龙池”,旁边还堆砌假山称为“万岁山”,并修筑楼阁以供宋高宗游玩。
为了孝敬太上皇,宋孝宗则下令每月给德寿宫进钱四万贯,另外还时不时“进银五万两”“进银三万两”给养父宋高宗和养母吴太后做零花钱,但宋高宗显然觉得钱不够花,又指使下人设立酒坊与民争利赚钱。
他身体也仍然倍儿棒,即使已经退位,为他制作壮阳药的医官王继先也还是在德寿宫跑前跑后,为他配制“神药”。宋高宗赵构从1162年56岁时退位,到1187年以81岁高龄去世。他去世后,宋孝宗下令清点养父宋高宗晚年的后宫,仅一次就放出了49位红颜美女,可见赵构退位后仍然老当益壮,“操劳”不减当年。
但宋高宗也并非一味庸俗,在德寿宫中,他也时常挥毫写诗作画,跟父亲宋徽宗一样,他书法可观,绘画功夫也了得,“书画皆妙,作人物、山水、竹石,自有天成之趣”。
闲来时,他还喜欢欣赏杂剧,观赏音乐、舞蹈,他甚至还亲自创作宋词《渔父词》:
“水涵微雨湛虚明,小笠轻簑未要晴。
明鉴里,縠纹生,白鹭飞来空外声。”
退休生活如此惬意,以致赵构评价自己“以澹泊为心,颐神养志,岂不乐哉”。
只有极个别的时候,他才会感觉恼火生气,例如有一次,诗人杨万里将宋高宗比喻为东晋的首位皇帝晋元帝,宋高宗听说后非常恼火,认为杨万里是在以古讽今,讽刺他像晋元帝司马睿一样,是被胡人驱赶、又被权臣操弄,他为此愤怒地向养子宋孝宗投诉说:
“杨万里殿策内比朕作晋元帝,甚道理!”
后来,宋孝宗不知如何处理此事。要澄清的一点是,晋元帝司马睿虽然窝囊,但人家并不曾像他宋高宗一样奴颜婢膝,向胡人纳贡称臣。以汉人皇帝之尊卑躬屈膝,不要脸至此,两千年中国帝王史,宋高宗堪称奇葩第一人。
当然,他并不在乎,退位后又恬不知耻、悠然自得活了25年,一直到81岁高龄才去世。南宋从他手上开了头,国运国势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从某种程度上说,千年帝制延续和北宋文治社会,使得中华帝国和他的统治者,脱离了早期汉民族在诞生之初所拥有的血性和雄风。历史进入宋代后,统治者的文学艺术才华更是日趋精致。例如宋徽宗和宋高宗父子,在文学和艺术上都颇具天赋,但在治国的武功上面,却是腐烂不堪,甚至连为人的基础血性都荡然无存。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文治社会的深层悲哀。
除此之外,读宋史最让人扼腕叹息的,就是在一个最需要英雄的时代,我们所看到的,却是像宋高宗、秦桧一样的卑劣者和奸贼窃据帝国的最高位,英雄却往往被蹂躏践踏,人民在历史中被碾落成灰。那些在靖康之变后,因为君王的卑劣无能而被迫哀歌南迁的个体,在后世只是被简化成了几句轻描淡写的叙述。从这个意义而言,我们追述宋高宗的下半生,正是为了彰显靖康之变后那些英雄个体和底层百姓的苦难。君王的身后,映照的是整个时代和苍生的血泪。
君王有退路,而人民没有;君王可以屈膝投降,但人民不能,历史不能。我们鞭挞奴颜婢膝的投降者,正是为了立此存照和激励后世,不忘不屈与抗争,不忘血性和尊严。就此而言,宋高宗的卑劣下半生,作为中国历史之耻,也有着别样的意义。
参考文献:
王曾瑜:《荒淫无道宋高宗传》,河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
曹勋:《北狩闻见录》,丛书集成本
蔡鞗:《北狩行录》,丛书集成本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余蔚:《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游彪:《宋史十五讲》,凤凰出版社,2011年
游彪:《靖康之变:北宋衰亡记》,湖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
何忠礼:《南宋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百战保山河 英雄死 文臣奸佞小人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