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人文之旅丨栉风沐雨115年,滇越铁路与开远(二)

文旅头条新闻 2024-10-23 21:42:01

1909年,滇越铁路开远段竣工通车,米轨火车穿行在开远的山水之间,这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为开远人、铁路人都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回忆。

据了解,滇越铁路修筑时,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代表着当时铁路工程的最高水平,仅59公里的开远段就有20多个隧道,是滇越铁路上隧道最密集的七段之一。其中玉林山七孔桥、小龙潭大桥、木花果大桥等都是滇越铁路上的经典桥梁,不管是造型、还是建造技术,都是研究我国桥梁建造发展的重要实物。

如今,我们可以从这些桥梁中,感受百年滇越铁路的历史记忆。

玉林山七孔桥

当米轨火车行驶到玉林山脚下,一座石拱桥便出现在人们眼前,它犹如一条飘带连接起玉林山两端,这就是玉林山七孔桥。

1908年,由法国巴底纽勒公司建造的玉林山七孔桥落成,桥身全长95.8米、宽4.4米,每孔孔距10米,桥墩最高21米,最低14米,融合了中西建桥的艺术特色,是滇越铁路上高架石拱桥的代表。

在建造时,由于担心风化侵蚀,采用了水泥包裹的方式将石拱桥保护起来,也形成了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水泥桥身的外表。

据悉,建桥之际,因施工线路长,海防水泥运输困难,所以建造过程中主要采用石灰和烧红土灰浆作为凝合材料。由于历经数十年风雨,烧红土灰浆砌缝经风雨冲刷不断外淘,桥墩逐渐出现松动,从二十世纪60年代起,铁路工程部门先后对七孔桥进行拱顶钢夹板加固、桥拱水泥套拱、全桥水泥套包等数次大维修,以增强桥体的稳固性。

小龙潭大桥

小龙潭大桥横跨于波涛汹涌的南盘江上,穿梭在崇山峻岭中。

小龙潭大桥建成于1909年4月,为下承式多腹杆钢桁架桥梁,由法国巴底纽勒公司设计建造。

大桥全长110.4米,主桥体金属栅架,长52.4米,宽4.5米,高5.12米。两端续建有引桥,南引桥长42米,为三孔石拱桥;北引桥长17米,为单孔石拱桥。

1940年,由于多次被日军轰炸,小龙潭大桥北桥墩被炸毁,钢桥北端塌落,钢梁扭弯,交通中断。从越南赶运同类型钢梁部件进行抢修后,于同年修复通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龙潭大桥经过多次维修。先后对引桥拱顶进行钢夹板加固,对拱圈进行了水泥衬拱加固。由于小龙潭大桥已经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1984年6月,在其下游约300米处,新铁路桥建成投入使用,小龙潭大桥作为战备桥被封存。

小龙潭大桥基本保存了滇越铁路初建时的穿式平桁架钢梁与石拱混合桥的基本结构和建筑风貌,2007年9月,该桥被公布为第五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木花果大桥

在乐白道街道仁者村委会木花果村,有一座南北横向架于泸江河上的大桥,它就是木花果大花桥。

木花果大花桥建成于1909年3月,由法国巴底纽勒公司制造,使用的钢材与埃菲尔铁塔使用的钢材出自同一个厂家。桥身全长52.4米,宽4.8米,高5.5米,与小龙潭大桥一样,为下承式多腹杆桁架钢桥,桥体上部和下部横向联杆都是由一座四格网状桁架连接,呈现出钢铁栅格状几何纹造型。

与滇越铁路上别的桥不同的是,其它桥是在上面行火车,而大花桥上的火车则是从下面穿过,这样的结构叫做下承式桥梁。

如今,木花果大花桥屹立泸江河上,当地居民还可以通过桥外面的走廊横跨泸江河,不仅跨越了泸江河两岸,更跨越了几代开远人的梦。

开远市文物管理所、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捷 文

杨灵、开远市南北轨道交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开远市文物管理所 图

责编 王楚云

校对 马寅瑞

审核 李亚

终审 张敏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