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小麦要高产,播种管理两手抓,小麦种植技巧

不见四季 2025-01-27 12:02:04

夏收小麦要高产,播种管理两手抓

在广袤的田野上,小麦是许多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到收获的季节,那一片金黄的麦浪都承载着农民们满满的希望。而要在夏收时获得小麦的高产,播种管理就是关键的环节,这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先从播种说起。小麦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犹如战前的战备物资整理。土壤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小麦播种后的生长发育。首先是对土壤进行深耕细作,一般建议深耕深度在20 - 25厘米左右。这样深度的深耕,能够让土壤疏松透气,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对比浅耕(10 - 15厘米)的土地,深耕后的土壤在降雨时能更好地渗透水分,减少地表径流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数据显示,深耕土地的田间持水量可比浅耕土地高10% - 15%。

选种也是播种前的关键一步。优质的种子是高产的基础。不同品种的小麦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例如,在北方的一些寒冷地区,就需要选择耐寒性较好的品种,像冬性品种相对春性品种,它能更好地耐受早春的低温天气。从发芽率来看,优良的冬性品种发芽率能达到95%以上,而春性品种可能在90% - 95%之间。在选择种子时,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瘪粒、破损粒和杂质。经过精选后的种子,纯度要达到98%以上,净度在99%左右,这样能为均匀播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播种时间的选择也需要精准把握。过早播种,小麦在冬前可能生长过旺,容易遭受冻害。而播种过晚,小麦的积温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穗粒数减少。以华北地区为例,一般冬性品种适宜的播种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春性品种则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根据多年的气象数据和种植经验,在适宜的播种时间内,小麦的亩穗数能比过早或过晚播种多5 - 10万株左右。

播种量也需要科学确定。播种量的大小与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有关。对于土壤肥力中等、分蘖能力中等的品种,每亩播种量一般在15 - 20公斤。如果播种量过大,会导致小麦群体过于密集,通风透光性差,容易发生病虫害。而播种量过小,虽然单株生长空间相对较大,但单位面积内的有效穗数不足,最终产量也难以提高。例如,有一块土地,土壤肥力中等,播种量按照每亩18公斤进行播种,收获时亩穗数为45万株;若播种量增加到22公斤,亩穗数虽然达到了50万株,但由于通风透光不良,穗粒数比播种量18公斤时减少了5 - 8粒,最终产量并未提高。

除了播种,小麦的管理也是一个系统而细致的工作。

施肥管理是小麦管理的重要环节。氮肥、磷肥、钾肥等肥料的合理搭配对小麦生长至关重要。在基肥方面,一般每亩施入有机肥1500 - 2000公斤,氮肥(尿素)10 - 15公斤,磷肥(过磷酸钙)25 - 30公斤,钾肥(氯化钾)8 - 10公斤。这样的肥料配比能够为小麦整个生育期提供全面的营养。在追肥阶段,冬前追肥能够促进小麦的分蘖,一般追施氮肥5 - 8公斤。返青期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如叶片颜色、土壤肥力等再适当追肥。与施肥不足相比,合理施肥的小麦植株生长健壮,叶片浓绿宽厚,有效分蘖数多。数据显示,施肥充足的小麦,返青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比施肥不足的高30% - 40%,有效分蘖数多8 - 12万株/亩。

水分管理也不容忽视。小麦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在播种期,土壤墒情要好,确保种子能够顺利发芽。在拔节期,是小麦需水的关键时期,此时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 - 80%。如果水分不足,会导致小麦茎秆细弱,容易倒伏。在扬花期,适当的水分供应能够提高结实率。据研究,扬花期充足的水分供应能使小麦的结实率提高5% - 10%。有一片麦田,扬花期遇到干旱,没有及时浇水,结实率仅为70%左右;而在相邻的另一片麦田,扬花期及时进行了灌溉,结实率达到78% - 80%。

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小麦高产的另一个关键。小麦常见的病虫害有锈病、白粉病、麦蚜等。对于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可以采用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在病情初期,及时喷洒粉锈宁等杀菌剂。从病害的发生面积和防治效果来看,在发病初期发现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的地块,病害蔓延面积能控制在10%以内;而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防治,病害蔓延面积可在短时间内达到30% - 50%。麦蚜的防治则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如在麦田周围种植一些蜜源植物,吸引瓢虫等麦蚜的天敌。同时,在麦蚜发生高峰期,合理使用吡虫啉等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中耕松土也是小麦管理中的不可忽视的部分。中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一般小麦生长期间进行2 - 3次中耕。与不进行中耕的麦田相比,中耕过的麦田根系入土深度增加20% - 30%,根系的分布范围也更加广泛,能够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在夏收小麦高产的征程上,播种和管理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从播种时的精心准备,到管理过程中的精细呵护,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最终的产量。只有将播种和管理两手都紧紧抓牢,按照科学的种植方法,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精心照料每一株小麦,才能在收获的季节迎来那沉甸甸、金灿灿的丰收景象。这片金色的希望田野,凝聚着农民们的心血和汗水,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不仅是一种农业生产,更是人与土地、人与自然之间一种紧密而和谐的互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