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写了当妈的真实感受,她成了众矢之的|读《成为母亲》(一)

大安于隅 2021-12-24 11:23:20

【书名】《成为母亲》【推荐阅读人群】已成为或未成为母亲的女性朋友们对为人母的事实真相感兴趣的朋友们【类别】文学 非虚构 女性主题

之前三期节目,我们一起走入了毛姆的小说《面纱》里的世界。故事结尾,女主人公凯蒂怀孕了,即将成为一名母亲。

那这期,咱们就接着母亲这个话题,走入另一本书的世界吧,这本书的题目就叫《成为母亲》,作者是英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斯克。

小时候,大家都写过这样的作文吧,写写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比较流行的回答有想成为科学家的,有想成为老师的,我记得自己以前还想成为理发师来着,原因早已模糊不清了,估计是因为那样就可以不用被迫去理发了?

种种回答里,应该没有小朋友会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说:“我长大了,要当一个爸爸!”或者“我长大了,要做一名妈妈!”

大人听了,大概会被这荒谬回答逗得现场笑喷,然后摸摸孩子的小脑袋,语重心长地说:“傻孩子,这不是梦想啊,梦想是你要努力去做到的,而做父母这件事,你长大后自然就会经历。咱得有出息,知道吗?再重新选个,好好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

成为父亲,或者成为母亲,在生物学意义上,确实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情。每个生命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延续基因,让物种得以繁衍生息。雄的天生就要当爸,雌的天生就要做妈,这套生物程序天经地义。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只关注于生孩子和养孩子这件事,只关注于要配对成为爸爸妈妈,结婚生子成了自然而然的集体无意识的人生选择。

在这套生物程序的执行过程中,为人父和为人母也形成了各自的社会程序,好配套人类的社会环境,以更好地提高下一代的存活率。

比如,父亲是程序中提供精子和物质基础的人,而母亲是提供身体和生活照料的人;父亲可以三过家门而不入,而母亲则必须成为新生命的承载体,被讴歌成“母爱如山”的伟大形象。

没有大人会和孩子讨论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他们自己也置身于这个社会程序之中,就像吃饭拉屎那样,天经地义地去结婚生子,就像口渴喝水一样,理所应该地去为人父母。

但,为人父母者这件事,其实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而它们却从来都以公共话题的面貌出现,比如,为了家族,为了社会,为了人类下一代。它和你无关,它只和你所在的背景世界有关。

如果,人是一只兔子,也许再怎么跳,也无法跳出和自己融为一体了的背景世界。然而,人不是一只兔子,人要比兔子厉害,我们不仅能用身体跳跃,还能用思考跳跃。社会程序本身无法思考,但经一代代的更新升级之后,执行程序的主体,他学会了思考。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要引出今天准备和大家分享的书了。书名叫《成为母亲》,作者是一位英国作家,叫蕾切尔•卡斯克。

光看书名这四个字,大概多数人会将其归为育儿类图书,比如有关于如何分娩,如何带娃,如何走出育儿误区之类的内容。

如果,你再接下去读这本书的副标题《成为母亲——一位知识女性的自白》,你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一本关于社会育儿程序本身的书,而是一份程序执行主体,跳出了程序执行框架后的个体思考。

作为一位母亲,卡斯克以知识女性的视角,跳出了为人母的理所应当,以私人化的立场,几乎无所保留地描绘了自己成为母亲的过程。灰色的,光明的,不曾为人所道的,超乎母亲传统形象的,统统都变成了白纸黑字。

她就是那个比兔子厉害的人,她跳出了裹挟自己的背景世界,跳出了“伟大母亲”这个默认的社会童话,以极其感性的文字,揭开了身处程序运行之下的自我存在,在集体无意识中看到了活生生的个体感情和意志,并勇敢地发出了声音。

据说,这本出版于2001年的书,在当时掀起了一片批评之声,因为作者的文字展露了太多为人母的阴暗感受,让人对成为母亲这件事望而却步,无意中打破了留存已久的某种社会共识。

当成为母亲的话题从公共领域具体到私人感受时,为什么它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卡斯克到底自白了怎样一个成为母亲的过程,让有些人看了落泪,有些人看了开头就不敢继续往前了呢?

下期,就让我们一起潜入卡斯克的私人世界,去看看这位母亲所记录下的生活现实,看看“成为母亲”这个公共话题之下,有着怎样的不为人所道的私人色彩呢?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帮你开启和一本书的遇见。我是大安,下期见。

【一个人读书】一本书,万种思考;一人读,百般生活;一位阅读热爱者的私人分享频道

撰文/ 王大安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