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河西走廊最重要的地方

浩博评过去 2024-09-27 14:30:56

1、

河西走廊能沟通中原和西域、隔绝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绝对是中国西北最重要的战略枢纽。而在河西走廊上,能发挥决定性作用、沟通东西南北的战略枢纽,毫无疑问是张掖。

张掖的地理位置,可以从陆路和水路两个方面来说。

自张掖向西是酒泉、敦煌,出了玉门关便是哈密、吐鲁番,由此进入广袤的西域。自张掖向东是武威、白银,由此可以进入巨大的黄河绿洲宁夏。

西域是中原王朝向欧亚大陆投射影响力的起点,宁夏是俯瞰关中平原的军事重镇,这两个关乎中原王朝争霸、安全的地方,就由张掖的陆路连接起来。

祁连山的雪水融化成为河流,滋润着千里河西走廊,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河,便是黑河。

因为黑河自祁连山下来以后,一路向北奔流,流经张掖又转向西北,最终在内蒙古的额济纳汇入居延海。居延海再往北,便是戈壁和草原相间的蒙古高原。

在张掖的东南部,有个山口名为扁都口,经扁都口向南,便可以横穿祁连山,并沿着祁连山雪水融化形成的小河,进入大通河流域。大通河一路向东,又在青海民和县汇入湟水。

沿着湟水逆流而上,可以到达青海西宁,沿着湟水顺流而下,则可汇入黄河,抵达甘肃兰州、宁夏银川等地。

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关陇地区,就这样被居延海—黑河—张掖—扁都口—大通河—湟水—黄河连通起来。

此外,张掖还有个特别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扁都口和焉支山之间,有一片质地优良的草原,名为大马营草原,非常适合蓄养马匹。即便是现在,大马营草原还保留着世界第一大军马场——山丹军马场。

处在这样一个东西南北交汇点且有重要资源的位置,张掖不是河西走廊的战略枢纽,还能是哪里呢?

2、

正因为河西走廊是中国西北最重要的地方、张掖是河西走廊最重要的地方,故而就有了汉武帝和霍去病的苦心经营。

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统帅一万骑兵出陇西郡,讨伐匈奴。

霍去病首次统帅大军出征,便以匈奴之道还于匈奴之身,短短六天时间奔袭千余里,越过焉支山,斩杀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子等人,斩首和俘虏共计8900余人,并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同年夏,霍去病再次统帅万余骑兵西征。

有了前一次的经验,霍去病的胆气更壮,深入奔袭两千余里,在居延海稍微饮马休整,便逆流南下直奔祁连山,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俘虏单桓王、酋涂王等人,斩首和俘虏共计30200人。

居延海和焉支山都在张掖境内,可以说,霍去病要完成打通河西走廊的任务,重点就是打通张掖。

受到这样的致命打击,匈奴元气大伤,同年秋,匈奴浑邪王诛杀休屠王,带领四万部众向汉朝投降,汉武帝命霍去病渡河迎接,并在陇西郡、北地郡、上郡、朔方郡、云中郡之间设立五属国,安置匈奴降者。

这么做,好处有三——

1、河西走廊的匈奴部众成了汉朝的外围,同时成为蒙古高原的匈奴部众和汉朝的缓冲地带。

2、安置匈奴部众的五属国,被汉朝五郡包围,不怕他们造反,即便造反也有余力应对。

3、把匈奴部众迁离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便空了出来,张掖的大马营草原也空了出来,方便汉朝移民实边并培育战马。

于是,匈奴哀叹道:“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匈奴的六畜不能蕃息,根本原因就是失去了祁连山雪水滋润的绿洲,以及优质的大马营草原。

十年后,汉武帝下令,设立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河西四郡正式成立。

再过九年,即公元前102年,汉武帝命强弩都尉路博德统兵西进,到居延海修筑城池,准备实控张掖的这个战略要塞,做为讨伐匈奴并开拓西域的前进基地。

同年,汉武帝征发囚徒、恶少年、边郡骑兵共六万人,交给贰师将军李广利,命他们出敦煌讨伐西域的大宛,并征发十八万甲卒,屯驻在酒泉、张掖、居延海一带,做为李广利西征大军的后盾。

这一仗尽管付出巨大的代价,但终究是打赢了,汉朝的声威自此远播葱岭。

可以说,没有霍去病奔袭张掖,汉朝就没有河西走廊,汉朝没有河西走廊就无法讨伐西域,汉朝没有西域就不能称为大汉。

张掖,其实是汉朝梦开始的地方。

3、

唐朝的时候,张掖的作用和汉朝不同。

公元618年,秦王李世民在浅水原击败西秦猛将宗罗㬋,然后连夜追至折墌城,逼降西秦皇帝薛仁果,俘虏万余精兵,一举夺取关陇地区。

打通关陇,唐朝就能谋划河西走廊。

那时占据河西走廊的是大凉皇帝李轨,而河西名门安氏出了一对兄弟,兄长安兴贵出仕唐朝,幼弟安脩仁侍奉李轨。于是在次年5月,李渊命安兴贵回到河西,借助弟弟安脩仁的关系,劝说李轨归唐。

但李轨说:“吾据山河之固,彼虽强大,若我何?”

李轨不愿意归唐,便是断了安兴贵的前程,于是安兴贵以唐朝的名义,动员安脩仁、河西胡人起兵讨伐李轨,一战破城,逼李轨自焚,替唐朝收复河西走廊。

如果李轨自愿归唐,大概率能得到位列三公的待遇,但这种夜郎自大的态度,不仅导致李轨身死族灭,还让他以一种反面形象,留在史书里。

不过,在唐朝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夜郎自大的不止李轨一人。

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行军大总管,统兵西征高昌。

高昌王麴文泰就说:

“唐去我七千里,沙碛居其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安能致大军乎?往吾入朝,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今来伐我,发兵多则粮运不给。三万已下,吾力能制之。当以逸待劳,坐收其弊。若顿兵城下,不过二十日,食尽必走,然后从而虏之,何足忧也。”

他的判断没错,但低估了唐军的战斗力,高估了自己的战斗意志。

等侯君集真的兵临高昌以后,麴文泰直接吓死了,答应帮助高昌的西突厥远遁千里,新高昌王麴智盛无奈,出城投降。

高昌的22座城池、17700人口都归属唐朝,李世民下令在高昌故地设立西州,在西突厥的可汗浮图城设立庭州,同时在高昌西部的交河城设立安西都护府,剑指西域。

公元647年12月,李世民已病入膏肓,预感时间不多了,决定在最后的时间再博一把,不把西域问题留给太子李治。

他的解决方案就是,命令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副大总管契必何力、安西都护郭孝恪统兵讨伐龟兹,夺取这个西域最重要的地方,并命铁勒、突厥、吐蕃、吐谷浑同时出兵,协同唐军作战。

这么强大的阵容,自然是马到功成。

次年12月,唐军及其仆从军就攻破龟兹,征服七百余座城池、俘虏男女数万口,阿史那社尔刻石记功而还。

随后,唐朝把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并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修筑城池设立军镇,拱卫唐朝的西部边疆。

至此,唐朝都城长安的开远门外,就有了书写“西极道九千九百里”的资格。

唐朝时,张掖改称甘州。

因为唐朝立国以来的军功太盛,甘州做为河西走廊的战略枢纽,几乎没有实现军事价值、地缘价值的机会,唐朝前期的甘州,能体现的主要是经济价值。

早在北魏时期,太武帝拓跋焘就在甘州培育马匹,数量一度达到两百万匹。唐朝自然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甘州草原的合格战马数量,普遍保持在四十万匹左右,最高时达到过七十万匹。

粮食方面,河西走廊共有屯田四十余处,其中甘州就有十九屯,几乎占了河西走廊屯田总量的一半左右。而因为唐朝气候温暖湿润,祁连山消融的雪水流量大,所以河西走廊的四十余处屯田,每年能产粮二十万斛,甘州一地的产粮是十万斛左右。

在这样的背景下,甘州的粮食除了自己吃以外,还要外运支援肃州(酒泉)、沙州(敦煌),一旦甘州的粮食断绝,肃州和沙洲就要挨饿。

就这,甘州的粮食还有盈余,仓库里常年储备四十万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可以说,唐朝的甘州,依然是河西走廊的战略枢纽、咽喉要道。

可惜的是,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河西和安西的兵马尽数东调,吐蕃逐渐北上,侵吞了河西走廊和西域的疆土,唐朝边疆大踏步的退至关陇一线。

白居易在《西凉伎》里写道:

“自从天宝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4、

唐朝失去河西走廊和西域,其实不是最惨的,张掖见过的最惨烈的事,当属蒙古灭西夏。

公元1226年,蒙古的成吉思汗以西夏收留克烈部王汗之子、又不向蒙古输送质子的名义,征调蒙古大军亲征西夏。

正月,成吉思汗攻克黑水城,然后下令屠城,鸡犬不留。

黑水城在居延海南岸,由西夏的黑水镇燕军司管辖,攻破黑水城,意味着蒙古军打通了进取甘州的通道,河西走廊犹如少女一样呈现在蒙古军面前。

在这样的背景下,蒙古军进展神速。

6月,成吉思汗亲自指挥蒙古军,攻克甘州(张掖)、肃州(酒泉)。

7月,成吉思汗攻克西凉府(武威)及其州县,彻底打通河西走廊,然后兵锋转向东北,渡过黄河攻克应理(宁夏中卫),西夏皇帝李德旺惊惧而亡。

11月,成吉思汗攻克西夏陪都西平府(宁夏吴忠),并击溃西夏援军。

这个时候,只要成吉思汗再进一步,就能攻克西夏首都兴庆府(宁夏银川),一举消灭西夏。但他没有攻城,而是命令一部分蒙古军留下包围兴庆府,自己统领蒙古军主力,渡过黄河攻击金国的积石州。

这是为什么?

因为西夏已经丧失了全部有生力量,灭亡指日可待,但祁连山以南的土地都属于金国,如果不能尽快占领,金国在唇亡齿寒的威胁下,有可能派出军队,沿着黄河—湟水—大通河逆流而上,再出扁都口,威胁蒙古军的后背。

于是,成吉思汗便亲自攻取积石州(青海循化县),然后留下蒙古军继续攻取洮河州、西宁州,自己则率领蒙古军主力一路东进,攻取金国的德顺州(宁夏隆德县),最终停驻在六盘山。

六盘山能隔绝东西,成吉思汗停驻于此,便可以对金国保持居高临下的态势。

至此,西夏不可能再有援军,金国不可能再威胁蒙古。

公元1227年6月,金国向蒙古求和,西夏末代皇帝李睍走出兴庆府,向蒙古军投降。

那时,西夏境内是一片地狱景象——

“蒙古尽克夏城邑,其民穿凿土石以避锋镝,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

“时诸将多掠子女财帛,耶律楚材独取书数部,大黄两驼而已。”

从这两段话可以看出来,短短一年半的时间,蒙古军几乎把西夏人口给屠光了,仅剩的一些人口和财富,也被蒙古军掳掠一空。

繁盛的西北大地,至此空无人烟。

后来元朝建立,甘州改为甘州路,居延海则成立亦集乃路,用来控制这个战略要地。而为了控制整个河西走廊,元朝成立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就在甘州路,管辖范围甚至包括了宁夏府路、西宁州。

这是一个完整的河西走廊地理板块。

明朝驱逐元朝以后,朱元璋设立甘州五卫、山丹卫、永昌卫、凉州卫、西宁卫、肃州卫等卫所,并设立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管辖这些卫所,控制河西走廊。

明朝的陕西行都司,治所也在甘州,再过百年,这里更是晋升为明朝九边重镇之一的甘肃镇。

不过,在经济重心、政治重心、军事重心同时东移的时代背景下,张掖也好、甘肃镇也罢,都不是最重要的了。

5、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河西走廊的战略战术,其实也是根据河西走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经验部署的。

8月30日,彭德怀指挥第一野战军成功解放兰州,受到十万兰州市民的热烈欢迎。

此战,解放军基本消灭西北马家军的有生力量,尤其是重创长期盘踞青海、甘肃的马步芳,彻底打开解放西北的门户。而国民党军和马家军残余力量,经过兰州战役的失败,以一种分散、孤立、无援的状态散布在西北各地——

马步芳部溃不成军。马鸿逵部孤立无援,盘踞宁夏。胡宗南部驻守陕南,准备入川。陶峙岳部建制完整,但驻守新疆,孤悬塞外。甘肃国民党军派系复杂,主战与主和派内斗不休。

彭德怀认为,这是解放西北的最佳时机,于是他给各部发出《关于解放兰州后的行动给各兵团的指示》,要求“不给击败之匪以任何喘息机会,继续追击,全部干净歼灭之。”

随后,彭德怀做了解放西北的军事部署——

王震指挥第一兵团解放西宁,成功以后,第一兵团第一军留驻西宁,王震指挥第二军向西北运动,直击甘肃张掖。

许光达指挥的第二兵团分为两路,其中第二兵团第六军为右路军,绕甘肃武威天祝县的乌鞘岭、甘肃武威古浪县大靖镇,直插武威。第三、四军以及野战军炮兵团、战车营是左路军,沿着兰新公路西进,以强大的火力为基础,正面攻取武威。

部署已定,各部开始行动。

9月6日,王震便指挥第一兵团解放西宁,按照彭德怀的计划,王震留下第一军驻守西宁,组成青海军区,随后他亲自指挥第二军北上。

9月12日,王震指挥的第二军第五师便攻克大通县、门源县,15日翻越终年积雪的祁连山,16日便抵达祁连县俄博镇,再经过28小时的强行军,他们于17日通过扁都口,出现在张掖民乐县城外。

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第二军便解放民乐县。

取得这一阶段的胜利,第二军继续挺进到民乐县三堡镇、六坝镇,于19日通过30公里的沙漠,出现在张掖城外。

战斗仅仅持续了19分钟,张掖即宣告解放。

与此同时,因为有第一兵团第二军的侧翼打击、威胁,所以河西走廊上的国民党军、马家军完全不能集结力量,左支右绌,顾此失彼。这就给第二兵团的左、右路军西征,创造了必要条件。

9月18日,即王震指挥第二军通过扁都口、解放民乐县的次日,第二兵团的左、右路军便在武威会师,宣告解放武威,然后共同向西推进。

9月21日,第一野战军第一、二兵团会师张掖,初步完成解放河西走廊的战略战术任务。

此时的国民党军、马家军仍有四万余人,退至敦煌玉门关一带。但这些部队连战连败,建制都不完整,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而且他们三个月没有发军饷,各级官兵的日常生活没有保障。

这样的杂牌部队,根本不可能和气势如虹的解放军正面作战。

既然河西走廊守不住,那么解放军进军新疆,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举手投诚,是河西走廊的国民党军、马家军、新疆国民党军的唯一出路。

经过三天的谈判和抉择,9月24日,由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领衔,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参谋长彭铭鼎、第八补给区司令曾震五、河西警备总司令部参谋长汤祖坛等人签字,通电宣布起义。

两天后,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迪化市政府市长屈武通电起义。

至此,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河西走廊即完全解放,新疆和平解放。

随后,王震率领第一兵团挺进新疆,陶峙岳领导的国民党军被改编为第二十二兵团,他们共同组成新疆建设兵团,开始了建设新疆、驻防边疆的伟大使命。

从汉武帝和霍去病经营河西走廊,到解放军解放河西走廊和新疆,历朝历代的具体做法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内在逻辑,都是根据特定的地理条件,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读史,不能不读地理啊。

或者可以说,同一片土地上,古往今来发生的任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事件,都有其固定脉络可循,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