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暗流涌动。俄乌战争的阴云之下,一场权力角逐悄然上演。它的主角,并非战场上的枪炮,而是权力桌上的博弈,是华盛顿、莫斯科和布鲁塞尔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
事情的开端,或许要从特朗普说起。这位曾经的美国总统,以其对普京近乎崇拜的姿态和显而易见的亲俄倾向,试图结束这场战争。他似乎相信,只要俄乌双方在谈判桌上做出妥协,和平便唾手可得。然而,莫斯科的算盘打得精明,他们的条件,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场“和平”的虚妄。普京可不是个轻易妥协的人,他的目标,远不止于乌克兰东部的一块土地。
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架美军C-37B飞机,悄无声息地降落在莫斯科。它载着俄罗斯官员,前往慕尼黑安全会议,去商讨俄乌问题。这架飞机,不只是一架飞机,它更像是一张特殊的“护照”,一张美国政府给出的“保驾护航”的通行证。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等俄方高官发出的逮捕令,本应将俄罗斯拒之门外,但这架飞机却为他们开辟了一条绿色的通道。
美国此举,究竟意欲何为?这其中,隐藏着多少深不见底的算计?它赤裸裸地展现了美国优先考虑与俄罗斯的博弈,而欧洲的利益,似乎成了可以牺牲的筹码。特朗普时代“美国优先”的幽灵,似乎又重新在欧洲上空盘旋。这种不顾及盟友感受的策略,和特朗普时期如出一辙,毫不留情地将欧洲置于尴尬境地。
然而,泽连斯基却并不买账。他拒绝任何未经乌克兰参与的谈判,甚至直接要求欧洲国家参与其中。这其中,充满了对特朗普政府的控诉,毕竟,特朗普执政期间对欧盟的百般打压,早已在欧洲人心头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这其中的对比,何其鲜明!拜登政府与欧洲盟友的步调相对一致,而特朗普政府,则更倾向于抛弃乌克兰,甚至还有着吞并格陵兰岛、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野心勃勃的计划。这“美国至上”的政策,将欧洲盟友置于极度不信任的境地。
欧洲国家呢?他们为援助乌克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枯竭,民生凋敝,结果却遭遇了特朗普政府的“背刺”。战争初期,英美积极行动,而法德等国却按兵不动,最终被拉入这场与俄罗斯的对抗。更糟糕的是,他们失去了廉价的俄罗斯能源供应,工业发展停滞,民生成本激增,大量资本外流至美国。
在特朗普与普京通话之后,结束战争的基调就被定下了,而欧洲,却被排除在谈判之外。泽连斯基的无奈之语,“美国可以通过资源交易获利,而我们付出真金白银却一无所获”,道出了欧洲国家的辛酸与无奈。
乌克兰和欧洲都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巨大损失。而特朗普政府,在早期对欧盟设置关税壁垒,更是重创了欧洲经济。这不只是战争的损失,更是美国“战略忽悠”的代价。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欧盟的崛起曾被视为对美国利益的挑战,因此特朗普政府对它痛下杀手。然而,拜登政府上台后,又重新拉拢欧盟,这利益的转移,何其迅速!
欧洲国家,似乎至今仍未吸取教训,再次紧抱美国大腿,放弃了俄罗斯廉价能源,他们的“战略自主”,早已成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笑柄。而美国,则将这些欧洲国家视为棋子,随意摆布。
这场权力游戏仍在继续,它的结局,依然扑朔迷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国际舞台上,唯有认清自身利益,才能避免成为被出卖的羔羊。
评论区:你认为欧洲国家应该如何摆脱这种被摆布的困境?欧洲的“战略自主”还能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