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一场聚会上,朋友们围坐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
忽然,有人在讨论一个热点话题时提出了一个争议性极大的观点:“我觉得一加一等于三。”顿时,整个房间安静了下来。
几个人的脸上露出了惊讶和不解,纷纷准备发表自己的看法。
年轻与成熟:态度决定一切年轻的小李是个冲动派,他立刻站出来,脸涨得通红,准备和对方理论一番:“你错了,一加一明明等于二,我现在就证明给你看。”
年长的老王却只是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显得格外淡定。
面对老王的云淡风轻,小李更是急得不行,看向老王道:“老王,您倒是说句话啊!”
老王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李,你觉得他说的那个话题,值得你这么较真吗?”
小李愣了一下,嘴唇翕动,却没有说出话来。
老王继续说:“他有他的看法,这很正常。
我们争个什么呢?
你争赢了,他就会改主意了吗?”
改变别人的徒劳其实,老王的这番话很有道理。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别人能理解我们,能够接受我们的观点。
经过岁月的洗礼,老王明白:每个人都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哪怕是再简单的数学题,如果对方坚持一加一等于三,那么作为旁观者,我们争赢了真的有意义吗?
想起电视连续剧《天道》里的一句话:“现在已经不和别人争吵了。”
老王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三观和认知,改不了的。”
说完,老王继续慢条斯理地喝茶,仿佛刚才的争端根本没有发生。
小李虽然还是有些不服气,但不得不承认老王说得对。
大家各有各的立场,争来争去,改变不了什么。
事实上,生活中,试图改变别人的念头,本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不解释也是一种智慧想要改变别人太难,消耗精力解释自己则更是没必要。
不过很多人都曾迷茫过,努力向别人解释,希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处境和想法。
生活中就有不少例子说明,这种解释不但显得没用,还让人觉得自己在意料之外。
例如,小张在工作中被同事误会,他频频与同事解释,结果同事们反而更加坚信自己的看法。
亲戚认为他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他费劲心思去讨好,但并没有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
这个世界充斥着太多的误会和不信任,解释是无济于事的。
对这些,小张渐渐地也释然了,“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我就不用在乎了。”
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需在意回想起自己曾经因一点小事而和人争吵,小张的脸顿时红了起来。
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根本没必要在乎,但总是占据了生活的很大一部分。
最可笑的是,很多时候只是因为对方一句无心之言,自己却执着到无法释怀。
小张对朋友的提醒一直记得,“人生在世,要有选择地去在乎。
生活中的琐事,不必纠结,过度在乎只是在为难自己。”
于是,小张开始尝试剔除这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他觉得某个社交圈子不适合自己,就远离他们;不喜欢某个朋友的言行,就减少往来;面对毫无意义的争执,也懒得再去争辩,甚至直接断舍离。
结尾渐渐地,小张发现生活简单了许多,不再把精力浪费在无谓的争论和解释上。
心态也变得愈发平和,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其实,这种状态,也是一种睿智的表现。
也许,当我们不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不再试图改变别人的观点,也不再执着于向别人解释自己,正是我们真正成熟的标志。
生活之所以简单、充实,往往源于我们学会了淡然处事,做到“不争、不辩、不在乎”。
就像老王说的:“人活世上,要学会讲自己的故事,而不是无限制地听别人的意见。”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全世界的认同和理解,只需坚守自己的立场,过好自己的生活,享受属于自己的智慧与自由。
所以,愿我们在繁杂的世界里,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从容与淡定,在不争、不辩、不在乎中,活得明白自在。
(做个缩头乌龟算了 不问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