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持续鼓励中小学生创新的做法无可厚非,只要在他们的心中早一点埋下创新的种子,在未来就能创造无限可能。
而且事实也证明,很多优秀的人才在中小学时代就有过人的表现,他们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表现优异,在实践、科研和创新过程中的能力也很突出。
可在鼓励中小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的同时,也会有人提出质疑,认为中小学生搞创新和科研不太现实,一方面还不具备强大的综合知识储备,所谓的创新和发明,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拼凑;另外一方面,也难以回避父母提供的资源,甚至有人直接借父母的“东风”发论文,申请专利。
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宁波某知名中学有两名高一学霸,因为回农村老家,发现夜行时道路昏暗,于是他们为乡村道路研究出了一种“人造夜光石”,该项目已经获得宁波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被推荐到全省参赛,目前还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两位中学生研究的项目名称为:《“安全卫士”—乡村公路蓄能自发光警示材料研制》,是从2023年暑假开始研究的,该项目实施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老家农村道路晚上的安全问题,但通过查找资料发现,目前夜间交通安全保护设施只有两种:
反光标识和路灯。
但反光标识需要光源才行,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就难以起到保护作用;而路灯需要大量费用,且耗费能源,不符合环保目标。即便是太阳能路灯,也容易受到天气因素制约,而且维护成本很高,实际表现不理想。
所以他们就想到了研究一种能自发光的夜光灯,很快他们的课题得到了老师的帮助,两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前往浙师大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做试验,并前往有关企业走访调研。
学生表示,市面上有荧光涂料,但在野外环境中的性能都不够,他们需要高强度、耐老化和耐腐蚀,发光时间长的材料,并做了100多次实验,最终研究出了理想的材料,用该材料制造的《一种道路警示桩》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已经受理。
那么对于两位中学生的表现,网友又是怎么看的呢?
多数人认为,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精神值得鼓励和肯定,这才是青少年该有的样子,将所学用于实际生活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但尴尬的是,也有人不少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发光石市场上早就有了,某宝上铺天盖地,相关材料在公园里早就应用了,怎么能叫研究呢?真正的创新不是将现有的材料配方进行调整,然后称之为研究,而是要突破现有材料合成的路线。
另外,还有人表示,从鼓励中学生动手实践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而且这种动手的做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将现有材料调整配方,然后将材料应用的产品申请国家专利,意义在哪里呢?
为了证实网友的说法,笔者确实在某宝上看到了很多发光石的材料,形态上和碎石头无异,但是在夜晚会发光。
从商家的宣传资料来看,这些发光石的性能优异,亮度持久,而且在环保和耐磨性方面都很好,且没有大家担忧的放射性。
相关材料已经在公园、道路、庭院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主要用于照明和景观亮化。
值得关注的是,此类材料的应用施工难度不大,可以人工铺设,也可以直接使用压路机压实,可见其耐磨性和强度有不错的表现。
那么浙江两位中学生所研究的发光石材料,和某宝上的是不是一回事呢?
目前不得而知,但是从媒体流出的实图来看,形态上几乎是一致的,下图就是中学生利用发光石、鹅卵石和水泥制作的“警示桩”,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学生研究发光石材料毫无意义呢?
个人不认为如此,虽然市面上确实有类似的材料,但其性能未必满足他们对材料的要求,比如发光时长、耐腐蚀性等,他们在厂家的协助下,增加一点成本,通过优化和调整配方,让发光石性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也是值得肯定的。
至少说明了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问题导向思维,这应该才是最重要的,大家觉得呢?
又是哪家的公子要升学加分了?
人家直接奔加分去的,你们还当真了。没有中科院牛人帮忙,手法档次显得低了,没有超过网友平均智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学术造假都蔓延到中学了,大学里很多,买现成的说自己研发的,这中学里买淘宝现成的说自己研发的
我记得夜光粉分硫化物和稀土两种,用来铺路,不谈成本,这两种物在磨损中不会有污染吗,硫化粉只能亮两小时,最持久的稀土夜光粉持久但是很暗的
材料学才是重点,中国不缺设计和创意,但是材料一直都是短板,所以哪怕没有商业化的价值,只要能推进材料学的进展就值得鼓励。
实用新型专利
走高速得都知道那种反光材料才算是科技。
还是明白人多
哪家的公子要上岸了。
有没有可能他们就是在淘宝买的[得瑟]
没搞,没有紫外线补充也不亮
连陈小果杀人犯都能在监狱“发明”
为啥会发光,那是因为有辐射[哭着笑]
塑料做的夜光石80年代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