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帝谥和祔享太庙是大明王朝后宫之主的最高身后荣誉。熬到了皇太后,乃至太皇太后的皇帝生母,比如明宪宗之母周贵妃、明神宗之母李贵妃也都没能做到这一点。
所谓的系帝谥,就是皇后谥号中包含了皇帝谥号的最关键的一个字。以明朝来说,著名的明英宗朱祁镇,他的谥号是“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里面的帝谥就是那个“睿”字。英宗的原配钱皇后,最终谥号是“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简称“孝庄睿皇后”。而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最终谥号是“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皇后”,简称“孝肃皇后”,就没有系帝谥。
周氏毕竟不是皇后,系帝谥和祔享太庙自然轮不到她。然而明朝还有诸多母仪天下多年的皇后,崩逝后却依然不能享受这种待遇,这又是为何呢?
第一类:废后皇后可以废黜吗?只要皇帝手中真正掌握权力,自然想废就废。比如宣宗胡皇后、宪宗吴皇后,以及世宗张皇后。而到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代,由于文官们权力太大,皇帝虽然宠爱庶出的福王朱常洵,却也不敢废黜皇后,让其生母进位中宫。
恭让章皇后胡氏
胡氏名善祥,山东济宁人,锦衣卫百户胡荣之女。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时候,当朝皇帝下旨为皇太孙朱瞻基选妃。钦天监给出线索:“后星直鲁也”,讲得再具体一点:“星气见奎娄,当在济河间求之”,就在济河流域,这泼天的富贵于是落到了胡氏的头上。
胡善祥
当年三月十三日,胡善祥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孙妃,其弟胡安则被封为随侍皇太孙的府军前卫指挥佥事。然而太孙心中的最爱是和他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皇太孙嫔孙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朱棣驾崩,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即明仁宗。朱瞻基、胡氏、孙氏分别进封为皇太子、皇太子妃和皇太子嫔。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驾崩,皇太子朱瞻基继位,即明宣宗。
宣宗即位伊始,便想要改立孙氏为皇后,被母亲张太后否决。最终胡氏被册立为皇后,孙氏则被册封为贵妃。按照祖制,贵妃有册无宝,宣宗却给了孙氏贵妃金宝,让她在宫中和胡皇后几乎平起平坐:“宣德改元,尊张皇后为皇太后。皇太后有旨,谓两家定位久,无可议,仍册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
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孙贵妃生下了皇长子朱祁镇。宣宗以此为契机,册立朱祁镇为皇太子,然后逼胡皇后退位,让孙氏得以进位中宫。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朱瞻基驾崩,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一直照拂胡氏的太皇太后张氏崩逝。正统八年(1443年)正月,胡氏仅存的女儿顺德公主薨逝。连番打击之后,胡氏于当年十一月初五日离世,享年四十二岁。
孝恭章皇后
对这位昔日的情敌,孙太后依然不愿意放过,下旨仅以妃嫔礼葬之。然而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刚刚崩逝,英宗皇后钱氏便请求恢复胡氏的皇后身份。经过和内阁大学士李贤的讨论,最终给胡氏定下来一个字数略短,却依然系帝谥的谥号:“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此外考虑到孙太后已经与宣宗合葬并祔享太庙,胡氏不再迁葬及祔庙。
废后吴氏
吴氏是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人,都督同知吴俊长女。英宗在世之时,便已经是皇太子妃的三甲人选之一。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朱祁镇驾崩,皇太子朱见深继位,即明宪宗。英宗在晏驾之时废除了万恶的后妃殉葬制度,同时命太子即位后“过百成婚”。当年七月二十一日,吴氏被册立为皇后。
然而吴皇后的任期仅仅只有一个月,八月下旬,宫中突然传出旨意:司礼监掌印太监牛玉收受吴俊贿赂,篡改先帝中意的太子妃人选。文武群臣随即给出意见:“吴氏系先帝所退且有过,决不可共承宗祀”。实际上吴皇后之所以被废,是因为她无故责打了宪宗的心爱之人万贞儿,“后立未踰月而废,当时传言或谓后宫先有擅宠者被后杖责故及。然宫禁事秘,莫得而详。又谓有恶牛玉之专者欲夺其权,有所承望而然,故罪独归于玉云。”这才叫冲冠一怒为红颜。
正德四年(1509年)正月十六日,吴氏离世,享年六十二岁。时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经王鏊、李东阳等大臣的力谏,最终以妃嫔礼安葬了吴氏。
废后张氏
张氏是河南新乡人,张楫之女。嘉靖元年(1522年)九月选秀入宫,被册封为顺妃。嘉靖七年(1528年)的时候,当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和皇后陈氏一起接受后宫妃嫔的敬茶。张顺妃故意露出自己那双洁白美腻的柔荑,引得皇帝“循视其手”,惹得身怀六甲的陈皇后当场翻脸。未曾想世宗更加暴戾,一记窝心脚直接把皇后给踢流产了:“帝性严厉。一日,与后同坐,张、方二妃进茗,帝循视其手。后恚,投杯起。帝大怒。后惊悸,堕娠崩,七年十月也。”
孝洁肃皇后
十月初九日陈皇后崩逝,世宗赐以恶谥“悼灵”,随即又在十一月二十八日册立张顺妃为皇后。按照太祖、太宗留下来的规矩,皇后崩逝在皇帝之前,就不再册立新后,世宗确实特立独行。
然而好景不长,嘉靖十三年(1534年)正月初六日,世宗突然通知礼部废黜皇后,敕谕之中骂得非常过分:“如此之妇,焉克承乾”。据李朝史料记载,因为世宗沉迷女色,张皇后甚至以自尽相威胁,结果被直接废黜。
嘉靖十五年(1536年)闰十二月初三日,张氏离世,世宗下旨以吴废后的丧葬规格安排她的葬礼。
第二类:继后皇后被废黜之后,自然无缘太庙,便宜了后来的继后。比如接替胡氏的宣宗孙皇后,接替吴氏的宪宗王皇后。但接替张氏的世宗方皇后,运气就没那么好了。
孝烈皇后方氏
方氏是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今江苏南京)人,乡民方锐长女。嘉靖十年(1531年)海选入宫,当年十月被册封为德嫔。张皇后被废黜之后,世宗于两天后便选定方氏为自己的第三任皇后。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晚,世宗在曹端妃宫中遭遇宫女杨金英等人的刺杀,险些丧命。关键时刻,方皇后领人赶到,这才救了皇帝一命。
孝烈方皇后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十八日,方皇后崩逝,谥曰“孝烈”。据《胜朝彤史拾遗记》记载,当时宫中失火,世宗却阻止内官救火,眼睁睁地方皇后被活活烧死。至于理由,是因为方皇后当年冤杀了曹端妃。
曹端妃是不是冤枉先放一边,宫中失火的时间是十一月初五日,方皇后十三天以后才崩逝,两者之间真的能扯上关系吗?事实上世宗对于皇后崩逝非常痛心,下旨以“元后”的规格操办其葬礼:“谕礼部曰:‘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冀同膺洪眷,相朕始终。不意遽游,痛切朕情。其以元后礼丧之。’”
为了确保自己老爹睿宗在太庙中的位置不可动摇,借着方皇后之崩,世宗强行将太庙之中仁宗的神主牌位祧走,让孝烈皇后的神主升祔太庙去给自己占位置。这样等到世宗驾崩,新天子就没有必要折腾太庙之中的牌位了。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厚熜驾崩。大学士徐阶草拟遗诏,命大行皇帝第三子裕王朱载坖继位,即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穆宗为先帝陈皇后上尊谥曰“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并将其神主祔享太庙。而方皇后谥号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神主迁出太庙,奉安于弘孝殿。
孝安皇后陈氏
陈氏是北直隶顺天府通州(今北京通州区)人,监生陈景行之女,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九月被册封为裕王继妃。
朱载垕
裕王朱载坖是明世宗第三子,且由于皇长子、皇次子均已薨逝且无嗣,朱载坖事实上就是下一任皇帝的第一人选。
世宗驾崩后,裕王即位,并于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册立陈氏为皇后。陈皇后品行端正,曾多次劝谏皇帝不要沉迷女色,因此甚至被逼得“迁于别宫”:“戊寅,礼科都给事中王之垣等,复奏请还皇后于本宫调理。得旨待后疾稍愈,即还本宫。”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朱载坖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翊钧继位,即明神宗。陈氏和皇帝生母李贵妃一起被尊为皇太后,经过几次加封,陈太后最终的徽号为“仁圣懿安康静皇太后”。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七月十三日,陈氏崩逝,谥曰“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然而陈氏虽然是隆庆朝唯一的皇后,但她依然不能系帝谥以及祔享太庙,享受这一殊荣的人是裕王正妃,没有当过一天皇后,被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的李氏。
第三类:国破家亡除了废后、继后,明朝还有一位皇后,她的夫君已经升祔太庙,而她本人又是元后,但依然没能祔享太庙。
懿安皇后张氏
张氏是河南祥符人,监生张国纪之女,天启元年(1621年)被册为皇后。
张嫣
天启三年(1623年)十月十二日,张皇后生下皇长子,可让当朝皇帝朱由校难以接受的是,这竟然是一个死胎。在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大罪之中,明确指控是这位权监联合皇帝乳母奉圣夫人(即客氏)对张皇后动了手脚,以至于皇长子夭折:“中宫有庆,已经成男。凡在内廷,当如何保护。乃绕电流虹之祥,忽化为飞星落月之惨。传闻忠贤与奉圣夫人实有谋焉。以皇上麟趾开祥,何妨斯男则百?而忠贤包藏祸心若此,是皇上亦不能自保第一子矣。大罪十也。”然而皇帝虽然伤心,对此论调却并不赞同,认为都是附会之说,坚持不予追究。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驾崩,遗诏皇五弟信王朱由检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位,即崇祯帝。信王能够登基,张皇后在内廷出了很多力,“五月初六日,帝不豫。至七月,未离御榻,移居懋勤殿,每召皇后侍疾。忠贤进仙方灵露饮之,帝病日增。至八月十八日,病益笃。忠贤谋拥皇后垂帘,而立魏良卿为摄皇帝。又使人讽皇后,劝以佯为有娠,取魏良卿子为子,俟长而立之。时后年二十一。魏良卿语人曰:‘吾无乐乎为帝。闻中宫张娘娘才德色兼茂,倘得常常瞻对,虽死不憾矣。’后自知安危生死在忠贤手,既无如之何,乃正色拒之曰:‘吾办,一死久矣。今从命固死,不从亦死,等死耳。不从而死,可以见二祖列宗在天之灵。’忠贤心服其言。后密劝熹宗召立信王。熹宗曰:‘忠贤告我曰:“后宫有娠者二人。”他日生男,即以为汝子而立,不亦可乎?’后复苦谏,其语秘不得闻。熹宗方悟,召信王入受遗命。信王欲辞,忽见皇后澹妆靓服,出自屏后,遽白信王曰:‘皇叔义不容让,且事急矣,恐有变,宜遂谢恩。’王乃拜命。”故而他为这位皇嫂上徽号为“懿安皇后”。终崇祯一朝,懿安皇后都极受礼遇。
朱由校的谥号为“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十三陵中的德陵。张氏以熹宗元后的身份,崩逝后必然系帝谥“悊”字,同时祔享太庙。可惜崇祯十七年(1644年)北京城破之时,张皇后依然在世。崇祯帝派宦官传口谕,请皇嫂自缢殉国,张皇后随即殉国明节,享年三十八岁。清军入北京之后,将张皇后遗体与熹宗合葬于德陵,南明弘光朝廷则为其上尊号曰“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可惜南京太庙当时正在重修,以至于张氏这位正牌皇后,最终无缘祔享太庙的殊荣。
以上梳理的三大类原因,针对的所有皇后,她们的夫君驾崩后都升祔了太庙。除此以外,还有三个特例: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钰和崇祯帝朱由检。
建文帝是明朝第二任皇帝,但他因为削藩失败,反而自己丢掉了皇位。自朱棣篡位,到朱由检失国,大明朝廷都没有承认为朱允炆的皇帝身份,更遑论给他庙号,让他升祔太庙。所以朱允炆的皇后马氏自然也无法祔享太庙。
朱祁钰
景泰帝是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的皇帝,但他被兄长明英宗夺门成功,又被废黜为郕王。侄子明宪宗继位后,虽然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身份,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但却没有给他庙号,所以也没有升祔太庙。景泰帝元后汪氏,因反对改易太子而被废黜,但此后一直被视作朱祁钰的元妃。而继后杭氏,即怀献太子朱见济生母,本来崩逝后已经祔享太庙。但在朱祁钰本人被废黜之后,杭氏在太庙中的牌位被移走,天寿山的陵寝则被捣毁。
崇祯帝是大明末代皇帝,清军入京之后,虽然给了他一个庙号,但毕竟不会再把他的牌位放到太庙之中。崇祯朝皇后周氏自然也更不可能祔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