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许多人默默为女童和妇女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张桂梅便是这样一位“”girls help girls”的杰出女性代表。
她在云南贫困山区坚守了40多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自2008年创校以来,她已帮助1600多位女孩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女孩们亲切地称她为“张妈妈”。
而最近,以张桂梅的事迹为原型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也官宣定档在11月上映。引发网友热议,也势必能让更多人知道张桂梅校长的伟大事迹。
与此同时,在新一届的全国妇联大会上,张桂梅也当选了新一届的妇联副主席,可谓是她几十年对于妇女教育的贡献的最好表彰。
然而,当许多网友,尤其是一些男性网友,为了表达尊敬,开始用“先生”来尊称张桂梅校长时,却不料引发了许多女权主义者的不满,纷纷“打拳”质疑这一称呼。
在女权看来,故意称呼一名杰出女性为"先生”,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明明可以用张桂梅女士、张桂梅校长,为什么要因男人的称呼来指代女性?在女权看来,随便一个普通男性,阿猫阿狗都能叫先生,这样岂不是表明,女性要足够伟大,才能担得起和普通男性一样的地位。叫张桂梅先生,表面尊敬,实则还是歧视女性!
这些女权要么是真的没文化,要么就故意装傻搞性别对立,难道女权真的会以为别人尊重张桂梅“先生”,跟叫路边的张先生、王先生是一个意思?
但在女权看来,大清早亡了,旧社会才有几个女人能被称为先生?不还是等同于指代男性,不管是古代所谓教书育人的先生,还是后来泛化为性别符号的先生,都不适合再来称呼女性!
同时女权还反驳道,就好像男性要特别优秀,才能被叫做“女士”一样,然后再跟你说“女士”不代表性别,很多男性是日常享受惯了性别红利,行歧视行为却不自知。明明知道女性不一定喜欢被称作“先生”,为什么还要叫人先生?
但在更多男性网友看来,不管叫张桂梅“先生”在这个时代合不合适,叫张桂梅“先生”的网友,本质上也没有什么不尊重的意思。难道关注点不应该是在于张桂梅的荣誉事迹上么?其他人都觉得没问题在纷纷祝贺张桂梅,女权却出来制造矛盾转移焦点,煞风景,到底谁才不尊重杰出女性?
最终,这个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反映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称谓和性别等多个方面的冲突。我们可以看到,将杰出女性称为“先生”引发了有关性别平等、文化观念和语言使用的广泛争议。不管女权还是反女权的,都有各自的理由。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