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唐玄宗还牛?三招再造大唐,却被宦官暗害

格叽格叽 2025-02-19 11:33:17

国学经典《龙文鞭影》里讲过“汉称七制,唐显三宗”,这其中的“三宗”说的是大唐最为出众的三位皇帝,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以及唐宪宗李纯。

和前两位相比,宪宗的名气可能稍微小一些,不过对大唐来说,他可以算是让大唐重新兴盛起来的君主。

【登基前夕的风云变幻】

公元778年,在长安城的皇宫里,唐宪宗李纯诞生了。作为顺宗的长子,又是德宗的宠儿,他这长房长孙的地位,好像自带荣耀。李纯六七岁的时候,祖父唐德宗把他抱在膝盖上逗着玩,问道:“你是哪家的小孩,咋在我这儿呢?”就算是身为皇帝,在逗弄自己疼爱的孙子时,也流露出普通人的那种纯粹。李纯听了后,响亮地答道:“我是第三个天子。”依着当时他作为皇上长孙的身份,按照祖、父、子的次序,这样的回答既前所未闻,又很符合实际情况,让唐德宗十分惊讶,对怀里的这个皇孙更加疼爱了。

公元805年,大唐的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唐德宗离世后,李纯的父亲李诵,也就是唐顺宗坐上了皇位。可这时的大唐,就像傍晚夕阳下的老槐树一样,外边有强劲的敌人窥伺,内部有虫子蛀蚀,国家的形势一天比一天衰弱。唐顺宗有心让大唐重新振作起来,他刚当上皇帝,就赶忙联合王叔文等人开展改革,想要整顿那些仗势欺人的宦官。不过这场改革过于匆忙,最后没能成功。朝廷里的保守势力和宦官们拉拢各方反对的力量,逼迫唐顺宗退位,让太子李纯当了皇帝。新皇帝即位,年号也变了,唐宪宗的时代就此正式开始了。

改革派的关键人物,像“二王”以及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韩泰等有才能的人,都被降职为司马,流放到边疆地区,这场改革也就这样失败了。这一事件,后人把它称作“永贞革新”,或者更通俗点叫“二王八司马事件”。再来讲唐顺宗,他退位成为太上皇没多长时间,就奇怪地去世了。对于他的死因,民间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他被人暗害了,有的说他病得很重,这也成了让史学家很伤脑筋的一个历史疑案。不过历史的车轮不停向前滚动,唐宪宗李纯这位新皇帝,马上就要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了。

【初露锋芒:西川平叛】

李纯小时候,亲眼看见了“泾原兵变”那吓人的场面。叛军像潮水一样冲进长安,他祖父唐德宗匆忙连夜逃走,好多李唐宗室的人都没跑掉。听说,没来得及走的宗室人员里,有 77 人被叛军杀了。这场差点让大唐早早灭亡的“奉天之难”,是李纯童年印象最深的事。这段经历就像很锋利的刀,在他还小的心里狠狠地刻下了印子,让他比别的同龄人更早明白了责任和担当。

李纯刚登上皇位没多长时间,西川的武将就开始不安分了。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离世后,他的部下刘辟趁机闹事,自己给自己封了个节度使,还想让朝廷认可。本来就特别讨厌藩镇割据的李纯,一开始采用了温和的办法,答应了刘辟的要求。这下子,刘辟成了成都市长以及剑南西川节度使,这头衔多得让人吃惊。可他贪心不足,不光想要三川的地盘,还打算把自己的好兄弟卢文若推上东川节度使的位子。新皇帝要施展强硬手段了,一场平定西川叛乱的大戏就要开场了。

李纯心里明白,他爹唐顺宗留下来的神策军那是相当厉害,啥不服的都能收拾。元和元年(公元806 年)过新年的时候,宰相杜黄裳跟李纯说:“上吧,陛下!”李纯一摆手,神策军的高崇文和李元奕这两员猛将,带着精锐部队,和东川节度使李康、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一块儿,热热闹闹地就去打仗了。李纯本来打算给刘辟个机会,专门发了个投降就能免死的牌子,可刘辟根本没当回事。那结果不用想也知道,东川被拿下了,成都也被攻破了,刘辟被李纯用专门的车押回了长安。经过一番审问,刘辟认了罪,他的家族也跟着受了牵连,那地方又恢复了平静。这场仗把其他藩镇的头头们吓得够呛,都赶紧说要到京城去见皇帝,向朝廷表示自己的忠心。

【铁腕手段:再平藩镇】

元和二年(公元 807 年)十月,镇海节度使李锜说要入朝,李纯高兴地答应了,还打算给他个尚书左仆射的好职位。可没想到,李锜耍起心眼,不光说自己生病不来了,还让士兵叛乱,杀了忠臣,想自己当王,跟朝廷对着干。李纯知道后气得不行,马上把他的官职撤了,让淮南节度使王锷带着三路军队,快速出击。当月,李锜就被搞定了,押到长安后给砍了脑袋。这一仗,不光让很有钱的镇海又回到了朝廷手里,也让大家看到了李纯解决藩镇问题的强硬态度。

元和四年(公元 809 年)三月,承德节度使王士真离世,他儿子王承宗当即便接手了父亲的权位。李纯虽说在表面上给了王承宗节度使的职位,可心里却犯嘀咕,怕他不老实。接着,李纯脑袋一转,从承德的辖区里划出德州、棣州,打算在这两个地方设立新节度使,并且指定让德州刺史薛昌朝来当。朝廷说是为了优化管理,实际上是要给王承宗戴上“紧箍咒”。王承宗收到诏书后,觉得这是明着抢他的地盘,啥也没说就起兵造反了,还把薛昌朝给扣下了。

李纯一瞅这情况,赶忙把神策军以及周边藩镇的厉害将士召集起来,朝着王承宗的大本营攻去。承德可是个老藩镇了,那儿的士兵一直都很勇猛,实力可不能小看。这场仗打得特别窝火,左神策军大将军郦定进本来想打个开门红,没想到反倒让承德军给打败了,连命都丢在了战场上。李纯一看这形势不对,只得先把火气压一压,下诏书赦免了王承宗的过错,也算是默认了他对德州、棣州的占据。李纯心里琢磨着,既然承德这块硬骨头不好啃,那不如找个好对付的。

【艰难平淮西】

元和九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猝然离世,他儿子吴元济趁机掌权,不但隐瞒死讯,还派兵到处滋事,明目张胆地挑战朝廷威严。李纯派去的使者竟然被吴元济挡在门外。李纯十分气恼,想当初平定西川那是多么威风,现在怎能容忍淮西如此张狂?宰相李吉甫更是添了一把火,说淮西周围都是忠良之将,不像河北三镇那样抱成一团,而且当下大唐军力强盛,正是夺回失地的好时候。于是,讨伐淮西的战争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不过,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并不顺利。各路藩镇的兵马虽然众多,但是指挥杂乱无章,就跟演戏似的。

淮西军得到当地地头蛇民兵的帮忙,能够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把这场仗变成了持久战。公元815年5月,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搞了个“淮西军大冒险”,把对手打得一败涂地,然而其他十几个藩镇的将领却好像都在犯迷糊,没立下啥战功。这一仗把淮西军的头儿吴元济吓得不轻,他赶紧向王承宗、李师道这两位承德、淄青的大佬求救。这俩人明白互相依存的道理,就偷偷勾结在一起。李师道更过分,居然派了个刺客团到长安,搞了场“长安街头刺客秀”,要对付的是朝廷里主张削弱藩镇的强硬派人物,也就是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最后,武元衡不幸被害死了,裴度倒是幸运地没出事。

李纯得知此事后火冒三丈,在天子所在的地方,居然出现恐怖袭击,这分明是没把他当回事!随后,李纯果断决定,让在恐怖袭击中活下来的裴度当宰相,还放出豪言,反恐和平叛都要管,跟叛军死磕到底。大唐的征讨大军不但依旧围着淮西,还顺便给王承宗、李师道来点“意外”,上演“一挑三”的局面。这场战争持续时间很长,朝廷的钱财都快用光了,淮西地区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军队士气也十分低落。

【奇袭蔡州淮西平定】

公元816年,李纯突发奇想,决定调换将领。他把右金吾将军李愬晋升为唐邓随节度使,让其专门去平定淮西。李愬的父亲是有着“万人敌”名号的中唐头号名将李晟。有道是“虎父无犬子”,在公元817年10月,李愬搞了一场“雪夜下蔡州”的奇袭斩首作战,顺利地把吴元济从被窝中给拽了出来。至此,淮西的叛乱被平定,全国上下欢天喜地,就好像提前在庆祝新年似的。

承德节度使王承宗一瞅这情况,吓得赶忙呈上投降文书,不但把德州、棣州给还回来了,还送了两个儿子去长安读书。李纯借机发力,紧接着就去对付淄青的李师道。公元818年7月,李纯下了一道诏书,把李师道的官职给撤了,紧接着大军就逼近了。李师道的手下刘悟瞧着形势不对,就搞了个内部变革,手一抬刀一挥,李师道就成历史了,刘悟呢,则变成了义成军节度使,淄青的十二个州顺顺当当回到了朝廷手中。

在这之后,全国各个地方的藩镇大佬一个接一个地学着样子,依次进京拜见,向朝廷表明自己绝对的忠诚和顺从。唐宪宗李纯,作为安史之乱以后的让国家复兴的君主,总算在名号上使大唐又一次变得兴盛,在那时唐人的眼里,他得到了“神武圣文,从古至今复兴国家的君主没有能比得上他的”这样的极高评价。

没多长时间的好光景,把淮西平定后的李纯开始变得得意忘形,对修仙着了迷,成天想着怎么能长生不老。他吃了不少丹药,人变得稀奇古怪的,身体也是越来越差。到了元和十五年,李纯到底还是没躲过命运的作弄,被宦官陈宏志等一些人偷偷地给害死了,那时候他才43岁,正是身强力壮的年纪,着实是令人惋惜又感叹啊!

李纯去世后,他的后任唐穆宗、唐敬宗那可真是“逍遥自在”,成天就知道吃吃喝喝、玩乐享受,在朝政上用心的程度连李纯的一半都赶不上。而且李纯后期的时候,社会矛盾就跟春天的野草似的猛长。藩镇一看皇帝没本事,觉得这是个好机会,都纷纷又起兵造反了,李纯好不容易搞出来的中兴盛世很快就垮掉了。从这段历史能明白,与其追求长生不老,还不如好好治理国家,要不然连自己的江山都保不住,真是太可悲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