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后,做了20年上门女婿的父亲不辞而别,我和弟弟立马去追

小妖的感情日记 2025-03-05 08:24:37

在我六岁那年,父亲因意外离世,家里从此失去了顶梁柱。母亲独自扛起生活的重担,白天在田里劳作,晚上回家还要缝补衣服、做饭。那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顿饭都是粗粮配咸菜,可即便如此,母亲也从未让我们饿过肚子。

我记忆中母亲总是瘦弱却坚韧,她总说:“只要你们兄弟俩能有出息,娘再苦再累都值得。”然而,长期的操劳让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咳嗽声常常响彻整个屋子。我和弟弟年纪尚小,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暗自心疼。

就在我们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艰难下去时,母亲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继父。他比母亲大两岁,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外套,脚上的布鞋沾满泥土,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给人一种亲切感。

听村里人说,他的家境很不好,从小父母多病,他为了给父母治病和盖房,几乎把所有收入都贴补了进去。因为穷,他一直拖到30岁还没有结婚。直到父母相继离世后,在媒人的撮合下,他才鼓起勇气来到我们家。

刚开始,我对这个陌生的男人有些抵触,毕竟他是“外人”。但渐渐地,我发现他对母亲很好,对我们兄弟俩也很耐心。他会主动帮忙干农活,还会偷偷塞给母亲一些钱,说是“买药用”。

婚后不久,继父便搬进了我们家,成为上门女婿。对于这样的安排,他毫无怨言,反而觉得理所当然。他常说:“你妈一个人拉扯你们不容易,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有什么苦一起扛。”

从那以后,继父开始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地里干活或者到镇上打零工,晚上回来时总是满身尘土,脸上却挂着满足的微笑。尽管日子依旧清苦,但他总能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不让母亲操心。

更让我感动的是,继父从未要求生育自己的孩子,而是把我们兄弟俩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疼爱。

母亲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她的哮喘病经常发作。每次发病时,继父都会第一时间背她去村里卫生院,有时候甚至冒着大雨跑好几里路。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母亲突然高烧不退。继父连夜请来村里的赤脚医生诊治,又亲自熬药、喂水,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等到母亲病情稳定下来时,他的眼睛已经熬得通红,整个人瘦了一圈。

母亲常对邻居夸赞继父:“他虽然不是孩子的亲爹,但比亲爹还贴心。”而继父只是笑笑,说:“一家人嘛,哪分什么亲不亲的。”

继父和母亲的感情非常好,他们彼此支持,即使面对村里人的闲话,他们也始终站在一起。有人嘲笑继父是“倒插门”,说他窝囊,但他从不在意,只是一笑置之。

有一次,村里有人当着我的面议论继父,说他“娶了个寡妇还带两个拖油瓶”。我气得差点动手,却被继父拦住了。他拍拍我的肩膀,轻声说道:“娃啊,别人爱怎么说就让他们说吧。只要你妈高兴,你们兄弟俩有出息,我就知足了。”

正是这种宽容和隐忍,让他们的婚姻更加牢固。

然而,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几年前,母亲因病去世,整个家庭瞬间失去了主心骨。葬礼结束后,家里变得异常冷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

继父的变化尤为明显。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除了干活就是坐在院子里发呆。有时候,我会看到他盯着母亲的照片发愣,眼神中充满了思念和痛苦。

我和弟弟平时忙于工作和学业,很少关注到他的情绪变化,以为时间会冲淡一切。然而,我们都忽略了,失去母亲的不仅是我们,还有继父——那个深爱着她的人。

一天,我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出房门,却发现继父平时坐的小板凳空荡荡地立在那里。一种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我环顾四周,喊了一声:“爸!”却无人应答,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恐慌。

厨房里冷锅冷灶,桌上却放着一封折得整整齐齐的信。我的心猛地一沉,颤抖着手拆开信封,里面只有短短几行字:

“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可以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了。这些年,感谢你们和你妈对我的尊重与接纳。我现在老了,不能再为这个家创造价值,反而可能成为你们的负担。不用找我,我会照顾好自己。”

看完信,我愣住了,脑海中浮现出继父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他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在田间挥汗如雨;他总是在深夜悄悄起身,为我们盖好被子;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自己却从不计较……

“哥!”弟弟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他站在门口,手里也攥着一封信,脸色苍白。“爸走了……”他说不出更多的话,只是红着眼眶看着我。

我们彼此对视了一眼,立刻明白接下来该做什么:无论多远,都要找到他!

沿着村外的小路一路追赶时,我和弟弟的脚步沉重而急促。一路上,我们不断回忆起继父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画面如今变得格外清晰。

小时候家里穷,每逢下雨天,山路泥泞难行,继父总会蹲下身子,让我和弟弟趴到他的背上。他的肩膀宽厚而温暖,即使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他也从未抱怨一句。

高考前夕,为了让我能专心复习,他省吃俭用买了一盏台灯。当时我还嫌弃它不够亮。但后来才知道,那是他跑遍附近几个集市才挑到的最便宜的一盏。他说:“娃啊,你读书才有出息,咱们苦一点没关系。”

弟弟生病住院那次,是冬天最冷的时候。继父白天干活挣钱,晚上守在病房外的长椅上。护士劝他回去休息,他却摇摇头:“孩子还小,万一需要啥,我在外面方便些。”第二天早晨,我们看到他双眼通红、满脸疲惫,却依然强撑着微笑说:“没事,熬过去就好了。”

我们一路打听,终于在邻村的一片田野里找到了正在帮人割稻谷的继父。

他弯着腰,动作缓慢却专注,额头上渗满了汗珠。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看见是我们,顿时愣住了。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慌乱,还有深深的愧疚。

“爸,您怎么能这样?”弟弟率先冲上前,声音哽咽,“您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现在却想一个人走?”

继父低下头,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发出声音。他粗糙的手指紧紧攥着镰刀柄,似乎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们。

“爸,回家吧!”我跪在他面前,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没有您,这个家就不完整了!您不是我们的负担,您是我们的父亲!”

继父听后,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流满面。他蹲下来扶住我们,声音沙哑地说道:“我只是不想拖累你们……你们都大了,有自己的生活,我还能做什么呢?”

“爸,您做得已经够多了!”弟弟也跪了下来,泣不成声,“我们答应您,以后一定好好孝顺您,让您安享晚年!”

带着继父回到家后,一家人重新团聚。饭桌上,虽然少了母亲的身影,但我们努力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继父依旧沉默寡言,但眼神中多了一份释然与欣慰,仿佛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我和弟弟商量好,轮流陪伴他,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我和你母亲结婚已经20年了,其实,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你们娘仨。”有一天傍晚,他坐在院子里抽着旱烟,缓缓说道,“虽然我不是你们的亲爹,但你们待我比亲儿子还好。值了。”

继父虽不是我们的亲生父亲,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父爱。他年轻时为父母尽孝,直到30岁还未娶妻;后来为我们的家庭奉献一生,从未计较个人得失。

人生中有些关系超越了血缘,正是因为有这些深沉的情感纽带,才构成了完整的家。真正的亲情不在于血缘,而在于彼此之间的爱和责任。

孝顺不仅是义务,更是一种感恩与回报。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忽视那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他们或许平凡,或许卑微,但他们给予的爱却是伟大而无私的。

0 阅读:0

小妖的感情日记

简介:记录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社会大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