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刘瑞平 哈尔滨报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8f1e94bba91f16a3271fac9a8a64ffe.jpg)
汤珺然(左一)与演职人员合影 受访者供图
亚冬会即将落幕,主媒体中心的志愿者们更加忙碌,山东姑娘汤珺然,却要跟这里再见了。
汤珺然的任务主要是协助主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随着新闻发布会的结束,汤珺然的志愿者服务也告一段落。
汤珺然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大三学生,老家是烟台蓬莱,谈到为何来亚冬会当志愿者,她说:“高中的时候我就很羡慕能去冬奥会当志愿者的大学生,当时在网上看到了亚冬会志愿者招募公告,之后通过学院报名,参与选拔后被选为志愿者。我平常喜欢看体育比赛,尤其是这种大型国际化赛事。我觉得参加亚冬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志愿者,我就可以亲眼见证、亲身体会这场体育盛会,能够入选真的十分幸运。”
为了做好亚冬会服务工作,汤珺然2月1日就来到了哈尔滨,在14天的时间里,汤珺然所在的团队,要参与新闻发布会的组织、签到、维持秩序等,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基本上每天都有,有时还要开好几场,这对汤珺然来说锻炼很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0aef6c4acad97007b006b748386aa0a.jpg)
汤珺然(右一)参与志愿服务
汤珺然学的是阿拉伯语专业,这次亚冬会,有很多阿拉伯国家参赛,尤其是下届东道主沙特阿拉伯,这次首次派队参赛,汤珺然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在入住的酒店里,汤珺然碰到了一群貌似阿拉伯国家的人,通过聊天,得知他们是来自沙特的开闭幕式的演职人员,通过阿拉伯语和英语,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很快顺畅起来。
得知有两位女士饿了要点外卖,汤珺然和小伙伴掏出手机,搜索附近的清真餐厅,帮对方点餐。之后,年轻人交换徽章,沙特小哥还回房间拿来香水、沙枣和椰枣与大家一起分享。
“他们告诉我们,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哈尔滨。沙特阿拉伯没有如此寒冷的地方,这里的低温让他们感到新奇又有些不适应,但大家的热情让他们心里暖暖的。当得知他们是舞者时,我和周围的人都十分惊讶,而他们也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BREAKING舞蹈,瞬间点燃了大堂的气氛,大家都沉浸在这充满活力的表演中。”汤珺然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defa6cec75c511244cb9c5e7c32d8aa.jpg)
汤珺然(右一)与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阿丽娜合影
两周的时间转瞬即逝,亚冬会也到了要结束的时候,谈到收获,汤珺然十分兴奋:“这次亚冬会,我收获可太大了!首先是专业能力提高不少,用阿拉伯语跟阿拉伯媒体交流,翻译赛事消息,以前学的知识都用上了,口语和应变能力都变强。其次是开了眼界,在主媒体中心还接触到了各国媒体,了解到了不同的新闻报道角度和理念。结交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好多新朋友、媒体人、工作人员。另外,通过参与新闻发布工作,我的组织协调、沟通应变和抗压能力都有所进步,也更理解了团队合作。这次志愿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非常,是一次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
4年之后,亚冬会将首次来到西亚,现在正在读大三的汤珺然还有一个新期待:“我希望能考研,然后去沙特的孔子学院当汉教志愿者,要是能去沙特亚冬会再当一次志愿者,那就太好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