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杨家将中的福将,也是杨六郎的得力助手。他本来是个富二代,因为生性豪爽,特别喜欢结交朋友,最后将万贯家财用光。他为人慷慨大方、从不计较,每次吃饭喝酒都抢着买单。他的名字叫做孟良。
某一天,孟良在一家酒馆中偶遇了一个名叫焦赞的人。两人一见如故,谈笑风生,觉得彼此都十分投缘。于是,两人八拜结交,成为了亲如手足的好兄弟。
从此,“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他们天天一起喝酒。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每次喝酒都用桶计,下酒菜牛肉那也是用大盆装的。如此吃喝,金山银山也给他们吃光了。最后,两人一合计就跑到八角山(也叫芭蕉山)当起了山大王。然而,他俩的人品却没得说的。他们专门劫富济贫,从来不做打家劫舍的勾当。
在杨家将的故事中,孟良和焦赞的形象被描绘得十分鲜明,两人还被誉为哼哈二将。身为杨六郎左膀右臂的他俩不仅勇猛善战,还对杨六郎忠心耿耿。同时,他俩之间以及他们与杨六郎之间的友情也成为了人们传颂的佳话。
在那个时代,人们崇尚忠诚、友情和正义,而孟良和焦赞正是这些品质的代表。最后,他们两个由于一场“误会”,一个人错杀了另一个人,最后两人真的做到了他们结拜时说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两人同一天死在了异国他乡,令人唏嘘感慨。
话说杨六郎诈死埋名,辽国韩昌以为杨六郎真死了,于是又兴兵进犯。老太君六十多岁再挂帅,杨排风阵前大败韩昌的先锋官马涂温。然后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黄土高坡。
后来,杨门女将被韩昌大军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杨排风回朝搬请救兵,双天官寇准保举八王挂帅。因为他深知杨六郎未死,只要八王挂帅,杨六郎必定会现身相救。结果八王带兵途经八角山的时候,孟良和焦赞先出现了。他俩一个红脸,一个黑脸,一个骑红马,一个骑黑马,两人一左一右,拦住了大军的去路。
先锋官呼延赞心中十分奇怪,他拍马来到军前,大声喝道:“你们是什么人,竟敢如此大胆,连官兵也敢拦截?难道你们不知道这是大宋朝廷的官兵吗?”
孟良就是那个红脸大汉,他“嘿嘿”一声,道:“你牛什么牛,我们劫的就是你们这样的官兵,普通老百姓我们才不劫呢?”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和挑衅。
呼王爷心想,这俩是冒失鬼,没见过大蛇屙屎,等我把八王报出来,看不吓死你们!于是,他故意大声问道:“你们可知道,这是谁的人马?”
孟良瞪大眼睛,一脸不屑地回答道:“你们不是八王的人马吗?别说八王,就是九王、十王到了,也要把值钱的给我放下!不然,休想从我八角山经过!”
呼王“哎哎呀”一声,气得差点没炸开!心想,原来他们知道这是八王带的队伍啊!竟然还敢前来劫道,真是大字不识一个——肯定是连“死”字就都不知道怎写的了!于是,他厉声喝道:“既然你们要找死,那我就送你们一程吧!”说着举鞭就往孟良打去。
孟良根本没怕,他将大斧挥动,喊一声“劈你的脑袋”,直接往呼王头上打去。
呼王手中的钢鞭眼看就要打到孟良头上了,心中不禁一阵得意:“哼,你这山大王能与我正规大王相比?今天我要给点颜色你看看,教训一下你这狂妄无知的莽汉!”他还以为能轻易将孟良击倒呢。
没想到,孟良是个胆大包天之辈,竟然敢在呼王钢鞭即将打到他的头顶时,不退反进,挥动手中的斧头,以一种同归于尽的打法,迅速一斧砍向呼王的脑袋。
如果呼王这一鞭不收,真要打在孟良头上,孟良必死无疑。不过,那样的话,呼王的头也会被孟良的斧头劈成两半。
这个局面,让呼王惊出一身冷汗。孟良敢和他死过,他却不肯和孟良一起去死。那能怎么办?他只能收招,用钢鞭去挡孟良的攻击。他这一挡,攻守马上就转换了。
孟良一招化去了呼王的攻势,紧接着,“砍你眼皮”、“斩你的排骨”、“剁肉饼”,一连三招快如闪电,连绵不断地攻向呼王。
呼王刚躲开前两招,第三招“剁肉饼”马上就要砍到他肚子了。为了活命,他也顾不上面子了,“啪”一声,连忙往马下摔去。
这时,孟良走马过来,大手一伸,将呼王像提小鸡一样拎起,就这样将他走马活捉了。
呼王是这批军兵里最能打的了,他一被捉,后面的八王和寇准就更没人保得了啦。最后,他们三人全被孟良和焦赞给捉到山上去了。
寇准算得没错,杨六郎知道八王和寇天官被山大王活捉后,便独自上山营救。
孟良又提着车轮板斧出来迎战,他的斧头功就只有四招半,就是“劈脑袋”、“砍眼皮”、“斩排骨”和“剁肉饼”这四招,另外半招是“砍马啼”。他在山前快如闪电地将这些招式一一展示了出来,让杨六郎也不禁感叹:“怪不得连呼王爷都打他不过,这人的武艺不简单!”然而,杨六郎很快发现,这个莽汉似乎只会这四招,因为他翻来覆去地反复使用。最后,杨六郎忍俊不禁,笑道:“朋友,你怎么老是用这四招啊?”
孟良一听,心想,对啊,我还有半招没用过呢?平时和别人打架,我这前两三招就能搞定他们了。没想到这个帅将军枪法如此精妙,那我就用另外的半招出奇制胜吧!想到这里,他说:“对啊,老子只会这四招!”于是,他又把劈脑袋、砍眼皮这几招使了一遍。
杨六郎向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对孟良的这四招已经熟悉得不得了啦。然而,当他以为对方又要重头再来的时候,孟良突然使出一招“砍你的马啼”,挥动大斧要斩杨六郎坐骑——白龙马的马脚。事出突然,杨六郎吓了一大跳,连忙一提缰绳,这才躲过了孟良的怪招。
杨六郎见孟良武艺不错,顿时起了爱才之心。于是,他抖擞精神,使出了杨家枪中的巧枪,将孟良打落下马。最终,杨六郎三摛三放孟良,终于将他成功收服。
后来,杨六郎又到八乍山收服岳胜、杨兴和焦赞,并和他们与孟良一起结成了异姓兄弟。他们一起到黄土高坡给老太君解围。
孟良主动要求前去给老太君送信,闯营的时候因为翻来覆去使的都是“四招半”,差点败在韩昌弟弟韩豹的钢叉之下。
第二天,在辽国连营前,孟良再次使出他的四板斧,成功砍杀了辽国的都督土金秀,终于取得了开门红。再后来,他的舅舅郑道平送了一个“火葫芦”给他,这让他的实力有了质的飞升!
孟良武艺虽然不是最强,但功劳却很多,他曾在穆柯寨上给杨宗保和穆桂英保媒,曾到北国借凤发,还盗了萧太后的宝马“一字板肋玉麒麟”。回到荣营后,他又奉穆桂英元帅之命请来了杨五郎。总之,孟良虽然外表粗犷、生性豪爽,看上去像个莽汉,其实胆大心细,在杨家将中立下非常多的汗马功劳。
大破天门阵后,杨六郎又叫自己的得力兄弟孟良,前去北国望乡台取回父亲杨令公的骸骨。不曾想,这事被焦赞知道了,焦赞也想多为结义大哥杨六郎尽一份力,于是,他偷偷跟了前去。就在孟良刚刚拿到老令公的骸骨时,焦赞调皮地从他身后跳出,还拉了拉他的脚想吓他一跳。不料,孟良却以为这是辽兵的突袭行动,迅速挥斧还击,谁知背后的身影却是好兄弟焦赞,这一斧下去,焦赞当场毙命。
孟良被这突如其来的悲剧打击得痛不欲生,他强忍着悲痛,赶回边关,将老令公的骸骨交给一名总兵,恳请他将遗骸送至天波杨府给杨六郎。之后,孟良疾速跑回望乡台,拥抱着焦赞冰冷的尸体,痛苦地呼喊:“焦兄弟,孟哥我对不起你啊,我不知道是你!你等等我,我这就随你而去!”他的声音撕心裂肺,令人心痛。喊罢,他拿起手中的宝剑,剑锋瞬间没入身体,自刎而死。
杨六郎得知这个惨剧后,心中痛苦不堪,无时无刻都在思念两位忠勇的好兄弟,他的心被悲伤淹没,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杨家将三英孟良、焦赞和杨六郎因为彼此之间的真挚友谊同年离世。他们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的情谊,早已超越了血缘关系,他们不愧是八拜之交,他们的故事被人们传为佳话。
大家喜欢杨家将评书中的孟良和焦赞吗?关于他们与杨六郎的兄弟情谊,大家怎么看?
相关文章推荐:
杨六郎5个结义兄弟,4个手下大将1个买卖客商,他们的结局怎样?
能战胜杨六郎的8个高手,为何七郎排在五郎之后,5个后辈谁更强?
杨六郎、七郎不能轻松杀死韩昌,为何她却可以?你看她师父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