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华武术太极拳的传承里,有一句拳理始终被习练者奉为圭臬:“中正为养,歪斜为伤”。这短短八字,言简意赅,却道尽了太极拳习练的精髓与要旨,宛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无数太极拳爱好者照亮了探索的道路,指引着他们在一招一式的雕琢中,领悟太极拳与身心融合的至高境界。《太极拳论》中那句“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宛如黄钟大吕,再度强调了这一核心要义。练拳时,想象自身如同一棵苍松,头顶百会穴恰似松尖,被苍穹之力轻轻拔起,脊柱节节松沉,仿若扎根大地的粗壮树干,傲然挺立,垂直于广袤大地,以中正之躯承接天地间的浩然之气。

照片来源于网络
杨澄甫先生,这位太极拳界的泰山北斗,他的每一次起势、运劲、收式,皆为“中正为养”的绝美诠释。观其拳法,身形如巍峨高山,稳如泰山,双脚扎根大地,仿若与山川同体,无论动作如何行云流水般变化,那挺拔的身姿始终不偏不倚,恰似天地间的定海神针。他的一招一式看似轻柔,却能爆发出排山倒海的内劲,这力量的源泉,正是对“中正”拳理的极致践行。
立身中正,方能让体内气血如潺潺溪流,自在流淌,滋养全身。以起势来说,双脚平行与肩同宽,恰似大地承载万物的宽厚;膝盖微屈,如同拉满的弓弦,积蓄着无尽力量;胯部下沉,宛如稳固的基石,奠定坚实根基;上半身不偏不倚,仿若天平精准衡量,让身体达到最和谐的平衡状态。而一旦身形歪斜,便如河道堵塞,气血不畅,不仅拳法的美感与威力荡然无存,长期下来,身体还会如久损之器,逐渐衰败。

照片来源于网络
从杨澄甫先生的拳法中,我们领悟到,习练太极拳,犹如一场心灵与身体的修行,每一招每一式皆需以“中正”为灵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恰似琴瑟和鸣,和谐共鸣;身体的平衡与对称,仿若阴阳两极,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只有这样,内劲才能如灵动的游龙,在体内自由穿梭,身体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才能脱胎换骨,收获太极拳带来的身心滋养。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套拳法,更是一种哲学,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中正为养,歪斜为伤”,它教会我们在生活的狂风巨浪中,保持内心的中正平和,不偏不倚,以从容之姿迎接人生的每一个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