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是机体将各种感觉通路的信息输入大脑,经过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这一过程称之为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之父,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艾尔丝(AyresA.J)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反应。
感觉统合一旦失调的儿童,会出现对触觉或痛觉等过敏,或者出现肢体的协调性差,如多动、走路不稳、容易晕车或者对空间没有安全感,或者在写字时容易出现6和9的颠倒、记忆力差等等问题,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脑对身体所感知到的触觉、温度觉或空间、立体感等变化缺乏统一的统合功能。
在儿童心理咨询工作中遇到过很多有学习问题、注意力缺陷、多动或胆小的孩子都有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现象。这就好比,让感觉统合能力——大脑潜能发展基础薄弱的孩子学习复杂的知识,就像在浅浅的地基上建筑高楼大厦,会倾斜,如果继续加到相当高度,还可能倒塌。
因此,适且的有效的感统训练对于感统失调儿童来说,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儿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开创者让·皮亚杰指出,感统能力的发展是学习一切的基础,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
但是,为什么很多父母带儿童去机构做的感统训练没有效果?甚至一度越训练问题越严重呢?或者训练一段后有了进步,一停止又出现倒退呢?如何让孩子和老师感受到真正快乐的感统呢?
通过大量接触和训练感统失调儿童发现,没有效果包括两方面:
一是感统训练老师只是机械训练,感统不到快乐,做的方法自然没有效果;
另一方面则是感统失调的孩子很长一段时间后依然没有明显进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不明白真正意义的感统、
感统不是训练,尤其是感统不等于动作训练。
很多老师和家庭训练会误以为一个活动做到底,也不是纠正孩子的动作,而是帮助孩子解决感觉输入和处理能力。例如教感统失调的孩子练习排球,并不是为了让他学会拍球,不是强调结果如何,每次拍了多少下,而是要让他掌握拍球的技巧和方法,这才是感统要做的。
2、感统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丰富多样的活动、好玩、学习,不是练习。
老师和家长要明白,感统统合究竟促进孩子哪方面能力?感统是大脑处理感觉讯息的“总指挥”,不是动作上的强化,不是纠正孩子的动作,是要促进指挥的能力,不是为了重新贴标签,要在过程中充满学习,强化孩子如何掌握自己的肢体和动作。
因此,快乐感统首先要强调和遵循的原则是,老师要快乐,活跃,表情丰富,孩子才会看老师,被老师的快乐情绪和夸张表情感染和吸引,才能更好的互动。在同一个频率上实现共振。
其次,只有让孩子高兴了,他才愿意接受你,选择你。感统训练才会变得化有形为无形。
这就要求感统老师,先要和孩子建立共同的喜欢共鸣的点。这要在生活和自然中观察发现,找到孩子兴趣点,才能让感统变得快乐有趣。
第三、让感统训练变得有趣味性,上课不再是单纯的刻板的一、二、三、四的数量锻炼,而是全情投入,变成游戏,而变得恋恋不舍。
最终,通过游戏引导,感统变得快乐,孩子和老师也在快乐中进步。而不是让老师控制孩子,老师跟随孩子兴趣一起在快乐中进步。
快乐感统,看似无形,其实是需要老师心中有规则和月度目标。成竹在胸,才能成功在望。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而是要同理孩子,一起玩,在自然环境中陪着孩子玩,表面上不是在上课。
由此,孩子心中没有压力,才会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由简到繁,接受老师,接受环境,才会变得爱上老师,爱上环境,爱上快乐感统。
羿云天,非著名写作者。专注婚姻情感、时事热点、影视评论原创作者。不随波逐流,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