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为何能成为“蒋介石的影子”?65年陈诚死讯传来,蒋悲痛欲绝

历史详说官 2025-03-31 21:57:45

1965年3月5日,68岁的陈诚因肝癌去世,蒋介石极感悲痛,以最高级别为他发丧,并和夫人宋美龄一起亲莅灵堂为陈诚祭吊,手书挽联:

光复志节已至最后奋斗关头,那堪吊此国殇,果有数耶?

革命事业尚在共同完成阶段,竟忍夺我元辅,岂无天乎!

蒋介石的亲信不少,但能被蒋介石从头信任到尾,被称为“蒋介石的替身、影子”、“第二号人物”的,却只有陈诚一人。

陈诚1898年出生于浙江,早年经历颇为坎坷艰辛。由于家境贫寒,家里供不起他读书,他自己在家苦读一年,然而瞒着父母,以外出做买卖为名,步行100多里,到学校投考,结果考中浙江省立第11师范学校。

从师范毕业后,他独闯日本报考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主考官看不上他,以身材弱小为由拒绝了他。回国后,陈诚继续报考保定军官学校,还是不能被录取,好在有同乡疏通,他才以“备取生”的名义进入保定军官学校炮兵科。

从炮兵科毕业后,陈诚在浙军服役。不久后,邓演达奉孙中山之命到上海招罗青年军官,邓演达是陈诚在保定军校的老师,向往革命的陈诚于是随邓演达去了广州。

1924年,陈诚在和桂军作战的过程中胸部中弹,送入后方医院。当时蒋介石是粤军参谋长,到医院慰问时见到了陈诚,对他抚慰有加,这是蒋介石和陈诚的第一次见面。

由于陈诚在战争中表现英勇,黄埔军校成立后,孙中山点名让他到黄埔接受重点培养,并担任炮兵科教官一职。随后黄埔军校炮兵营成立,蒋介石任命陈诚为炮兵营一连长。

时人评价陈诚,称他“三炮起家”,意思是靠着“三炮”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

第一炮:东征战役中,黄埔军攻打淡水城,蒋介石亲自到炮兵阵地督战,陈诚指挥炮兵连猛攻目标,摧毁多处城墙,步兵随后冲入缺口,攻下该城,陈诚由此得到蒋介石的赞许。

第二炮:棉湖战役中,陈诚以教导团1000余人兵力抵挡陈炯明2万多人,蒋介石亲临前线督战,陈诚右臂挂彩,亲自上炮台瞄准陈炯明的指挥所,连开三炮都命中。

第三炮:第二次东征战役中,在攻克惠州城的时候,陈诚亲率炮兵连秘密推进到城外500米处,将守敌火力点悉数摧毁,展现出了精湛的火炮射击技术。

东征结束之后,陈诚作为中校参谋、上校团长、少将师长参加了北伐。此后,陈诚以11师为基础组建18军,形成了大名鼎鼎的土木系——十一为土,十八为木。18军巅峰时期下辖多达8个师。

此后,陈诚三次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历任要职。期间经蒋介石夫妇介绍,娶了宋美龄的干女儿谭祥,双方关系更进一步。

全面抗战爆发后,陈诚曾率部参加淞沪会战,随后退至湖北,担任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司令长官、湖北省主席等职务。这一时期,是陈诚人生中最高光时期。

淞沪会战后,国民政府迁都成都,而湖北和陕西则是日军进入四川的门户,蒋介石把自己的两大爱将陈诚和胡宗南摆在南北大门,就是这个道理。在历时四个半月的武汉会战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分别负责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的防御,依托有利地形节节抗击,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战力,为学校工厂转移争取了时间,使得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0年,国军称帝第六战区,陈诚担任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继续坐镇陪都门户。3年后,他调任中国远征军司令,第六战区长官交由孙连仲代理,但大事仍由陈诚亲自过问,遥相控制。总得来看,陈诚在抗战期间完成了蒋介石交给他的任务。

抗战胜利后,陈诚担任国军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然而他在负责山东战场和东北战场期间,接连遭遇失利,他遇到了解放军最负才能的军事将领——粟裕和林彪。由于陈诚表现糟糕,当时国军内部曾要求“杀陈诚以谢国人”。陈诚无奈辞职养病,参谋总长交由顾祝同,海军总司令交由桂永清接任。

不过,陈诚的失利并未让他失去蒋介石的信任,因为国军在东北的布局从开始就有大问题。陈诚辞职后,蒋介石亲自安排他前往台北疗养,并嘱咐他“不必忧虑时局”。

之所以安排陈诚到台北疗养,这其实是蒋介石为自己留后路,这个重大的工作蒋介石只能交给陈诚。此后,陈诚担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台湾警备总司令、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军政长官,负责收容国军撤出大陆的军队。

陈诚到台湾后,整编部队、改革币制、稳定金融、推行土地改革,对台湾后来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是陈诚人生中的第二个高光时刻。或许,相比军事,陈诚更适合做行政工作。此后,陈诚担任“行政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直到1965年因病去世。

0 阅读:79
评论列表
  • 2025-04-01 15:50

    毫不夸张地说:陈诚也算是蒋介石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