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臣赵贞吉:被电视剧扭曲的政治家,深受王阳明影响的学者

历史读书页 2024-08-01 22:36:54
人物简介

赵贞吉(1508年-1576年),字孟静,号大洲,四川内江桐梓坝(今内江市)人,明朝时期著名政治家、学者。

自幼聪慧,后中进士,于嘉靖年间获得重用,一度因严嵩排挤罢官,在嘉靖、隆庆年间对蒙古外交事宜上有独到贡献,在朝中也以刚正不阿名留青史,与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的形象大相径庭。

晚年与高珙不和,后被排挤离开朝廷,专心研究学问,万历四年(1576年)去世,享年69岁,谥号“文肃”。

人物生平

赵贞吉是南宋右丞相赵雄之后,天资聪慧,6岁便开始读书,据传每日能读一卷,15岁受王守仁(王阳明)影响,后又对宗教有所涉猎,但最终仍走上儒家仕途。

嘉靖七年(1528年),赵贞吉中四川省乡试第四,得到前首辅杨廷和的高评,后沉寂数年,再次潜心研究学问。

1535年,赵贞吉被父亲强迫重返科举之路,高中进士并得到朝臣称赞,虽然一度因为文言耿直被嘉靖帝反感,但后来仍首选其为庶吉士、送翰林院读书,逐渐步入中央政坛。

1550年,明朝遭遇蒙古俺答汗进兵南下袭扰,群臣不敢提议,赵贞吉挺身而出、献计献策,得到嘉靖赞许,后因得罪严嵩而被廷杖、贬谪,险些因此病死途中,数年后被召回。

1561年,赵贞吉遭严嵩逼迫被罢官,遂聚众讲学,从者甚众,嘉靖去世后获得新帝重用,为皇太子朱翊钧(即万历)讲学,积极促成“隆庆和议”,稳定明朝北方边疆。

由于性格比较孤傲、耿直,赵贞吉再次得罪新任首辅高珙,最终于1571年致仕归家,专心研究学术,后于1576年病逝,万历为之辍朝一日,谥号“文肃”、追赠少保。

历史评价

纵观赵贞吉的一生,始终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其仕途之坎坷也客观反映了一个比较有良知的封建士大夫的内心挣扎。

客观来说,赵贞吉的确是有能力的,但并不擅长官场倾轧,故而屡遭挫折,好在所逢并非昏庸之主,因此不但得以善终,而且还能有所作为。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赵贞吉的形象相对八面玲珑,这与历史上的真实形象有所出入,需注意甄别。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