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岁末年初以及寒暑假,都是各大高校召开务虚会的高峰期。
务虚会的本意是通过召开没有明确主题的会议广开言路、开阔思路,达到统一思想、一致向前的目标。
但是,与原有意义上的务虚会相比,不少高校召开的务虚会却变了味。
有的高校开务虚会,全篇都是主要领导作报告,报告内容通篇都是讲成绩,分析问题一笔带过,下一步举措避重就轻,听完之后感觉什么都说了,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说。
到了分组讨论的时候,还是领导在讲话,即便是抛开几个问题供大家讨论,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讲真话、讲实话,大都讲一些台面上的官话套话。
有点近似于每年必开的民主生活会一样,虽然上级要求开成“红脸出汗”的效果,但从来都是炒冷饭,把去年的提纲拿出来,稍微改一下又埋头读一遍,互相批评连隔靴搔痒都谈不上。
因此,不少高校召开的务虚会,已经实实在在变为“虚会”了。
越开越虚的务虚会,为何还在开?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费花不完。
记得早两年,国内某TOP10的高校把务虚会的开会地点定在了山东荣成国家级5A级景区,时间是暑假。
与其说这是务虚会,倒不如说是避暑旅游。
当我就此事评论之后,对方联系我删文,说会引起舆论发酵,后来我迫于无奈,把文章删除了,但我吐露的心声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认可和肯定。
平心而论,作为国内TOP10的高校,其经费甚至比西藏、宁夏等省区一年的地方纯税收收入都要高,人均下来一年有几十上百万的经费可支配,然而西藏、宁夏乃至中西部很多地方的人却处于贫困线以下。
当时,在电话中我就反问对方一句,难道在学校里开务虚会就不能开出成效吗?难道非得要到景区避暑才能有灵感吗?
对方被我怼得无话可说。
事实上之所以他们会到景区开会,并不是不知道国家明令禁止到景区开会的规定,而是通过了其他形式掩盖了借开会之名行旅游之实。
就如同每年下半年陆续召开的各个协会、社会团体的学术年会一样,开会只是一个“由头”,把该花的经费花掉才是真。
别以为开个学术年会,搞几场学术报告就能起到什么学术提升的作用,事实上大家只是借这个平台互通有无、交换资源罢了。
自然科学领域还好,学术水平分个高低,研究成果能分个高下,在社会科学领域,大家谁都不服谁,谁的观点都不可能让所有人信服。
因此,不少高校组织开展的各种会议,包括务虚会在内,本身意义并不大,对推动当前工作的价值更是微乎其微,顶多就是起到了耗费经费的作用。
在一些地方,把经费使用率作为是否干事,是否推进工作的指标,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
诚然,花钱可办事,但未必花钱能办好事,能办成事。
如果把钱花在务虚会这种毫无意义的会议上,那这样的经费使用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这种经费开支也列入经费使用率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那岂不是在浪费宝贵的经费吗?
从经费用途来看,只有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经费的最佳用途,才算是发挥了经费的最大使用效率。
尤其是在当下整体经济形势压力依然比较大,地方债务压力依然比较繁重,高校经费明显存在地区分配不均的大背景之下,更应该审慎使用经费,而不应该把经费花在为了表面光环的务虚会上。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