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陈毅病重,王震来到医院看望。这时,陈毅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向王震提起一个名字——谭余保。
“谭余保还在吗?三十年了......”
弥留之际,陈毅心中挂念的,竟是一个曾经与他有过生死恩怨的“仇人”,而且还嘱托王震“不要让他受委屈”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陈毅会对一个“仇人”念念不忘呢?

在共产党的队伍中,提及“武林高手”,或许人们最先会想到“少林将军”许世友。
其实,党内还有一位与许世友齐名的“武林高手”——谭余保,两人还有着“南谭北许”之称。
他性格倔强、武功高强,真正的天不怕地不怕,许多人还称他为军内“程咬金”,而这也为他的革命生涯增色不少。
1927年,谭余保加入了共产党,随后又紧跟毛主席的步伐上了井冈山。

长征开始后,谭余保并未一同跟随,而是留了下来继续斗争,敌人对湘赣地区的“围剿”日益加剧,形势异常严峻。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谭余保挺身而出,扛起了湘赣地区的游击战争。
他还有一个“红色煞星”的称号,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称号,是因为他“杀人太多”:
1926年,谭余保亲手处置了自己的亲姑母谭氏。谭氏的行径恶劣至极,对待百姓极其苛刻,而且还对农民运动持极端仇视态度,肆意散布谣言、进行诽谤;

在革命斗争岁月中,谭余保更是铁面无私,亲手处决了政委彭克胜、供给部长徐德甫等人。
只因他们背叛了信仰,叛变了革命,践踏了同志的生命,引领敌人捣毁了革命根据地。
对于此等恶劣行径,谭余保自是不会容忍,更别提那些恶霸、反动分子了,加之他本人平日里不苟言笑,颇有些打鬼钟馗的神气。渐渐地,“煞星”的名号也就越来越出名。

曾有人指责他杀人太多,说他是“铁犀牛”。对此,谭余保毫不在意,他表示,自己从不后悔所做之事。
在他看来,叛徒比敌人更加恐怖,敌人虽凶猛,却易于察觉;而叛徒在暗,他们会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捅你一刀。
这些叛徒比敌人还要恶毒,他们会挑唆身边的同志与他们一起“反水”,会瓦解战士们的斗志,令其对革命产生悲观的情绪。

这种就好似瘟疫一般,令人防不胜防,如果不决绝一些加以制止,要如何挽救革命事业呢?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1937年10月,一个头戴高帽、身着灰色长衫的男子来到了九陇山山区,四处打听起了谭余保游击队的下落。
暗哨心中顿时警铃大作,迅紧急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游击队负责人段焕竞、刘培善。
两人听后,眉头紧锁,当即决定“请”他上山一叙,而这名男子,便是陈毅。

“哟,你就是那个‘大叛徒’陈毅?”颜福华一边用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着陈毅,一边不客气地说道。
“什么叛徒?我......”还陈毅刚欲开口解释,却被颜福华粗暴地打断,他怒气冲冲地指着陈毅说道:
“栽我手里算你倒霉,我颜福华专杀叛徒!”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颜福华为何会说陈毅是“叛徒”呢?
原来,在谭余保的带领下,湘赣游击队的队伍越发壮大,实力不断增强,而这却让国民党反动派如坐针毡。

于是,国民党加大了对游击队的“围剿”力度。而谭余保为保存革命力量,果断率领游击队来到了九陇山区,继续与敌人斗争周旋。
由于国民党的大力“围剿”,加之与党组织断了联系,导致身处山区的部队完全处于与外界失联的状态。
只有一个渠道了解当前的情况——缴获的敌人的报纸。不过,毕竟是国民党的报纸,肯定会有抹黑共产党的字眼,例如投降、叛变等字眼,谭余保自是不会相信。
七七事变爆发后,党中央通电全国,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南方的游击队也被改编成“新四军”。

谭余保更加认为这些信息不过是敌人在造谣、抹黑共产党罢了,因此,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国共合作”是假的,并不可信。
也不怪谭余保不相信,当时国共两党虽宣布了合作,但那会儿谭余保部还在时不时地遭到反动派的攻击,他就是想相信都难。
因此,在没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之前,谭余保下令务必要严防死守,势必不能中了国民党的“阴谋诡计”!
党组织在好不容易寻到谭余保的消息后,便派出了陈毅前往上山劝说。而大家之所以会认定陈毅是“叛徒”,与他身边的随从有一定的关系。

当时,陈毅是坐着娇子来的,身边还有国民党卫兵护送,战士们心生警惕也是正常反应。
而颜福华一想到报纸上刊登的“陈毅投诚”,便先入为主地认为陈毅和国民党是“一伙”的。
主要是在前不久,国民党曾派了两名代表上山劝说谭余保下山接受改编,恰巧派出的这两人,正是红军叛徒。
谭余保本就对叛徒恨之入骨,当即识破了国民党的“诡计”,直接处决了两人,这一事件更加剧了颜福华对陈毅的误解。

实际上,陈毅被误会时,是想要解释的,不过被一口烂布塞住了嘴巴,想说也说不出来。
经此一事,陈毅可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了。就这样,陈毅被关押在茅棚中,结结实实地捆了一夜。
铁镜山上“审”陈毅第二天一大早,陈毅如同待审的囚犯一般,被五花大绑地押到了“公堂”之上,四周坐满了人。
不多时,谭余保走了过来,陈毅急忙呼唤:“你就是谭余保同志吧!”陈毅本以为自己要“重获自由”,哪料却被当即泼了一盆冷水:
“别叫我同志,谁是你同志!你这个叛徒!”
“是我啊!陈毅!我陈毅怎么会当叛徒?”陈毅直接懵了,自己什么时候当了“叛徒”?

对于陈毅,谭余保当然不陌生,当时陈毅在砻市作报告的时候,谭余保就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却不成,当年那个铁骨铮铮的革命同志,如今竟“叛变革命”,成了“软骨头”!这让谭余保怎能不心痛!
谭余保之所以会一口咬定陈毅当了“叛徒”,主要是因为陈毅提出了让部队下山接受改编一事。
他不理解那么多同志为了革命付出了生命,陈毅转头竟直接来一句“国共合作,接受改编”。

“你告诉我,蒋介石欠下我湘赣人民的血债,要如何偿还?你不是叛徒是什么?休要狡辩!”
谭余保气急,拿起手中的烟管敲向了陈毅的脑壳,陈毅吃痛,闷哼一声。
在谭余保继续质问陈毅,为何这些年来党没有指示时,陈毅总算抓住了机会解释:
“谭余保同志,这些年来我们也同样受到‘清剿’,我和你一样,同样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谭余保没有打断陈毅的话语,一直静静地听着他讲述这些年来部队以及他所遭受的情况。
陈毅见他听了进去,便向他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以及那封项英署名的介绍信。
并表示,如若还不信,可以下山打听打听再作决断也不迟。谭余保认为是这么个道理,便派人下山去查探一番。
虽然气氛有所缓和,但他对陈毅并未完全信任,继续将他关押了起来。这晚,正当陈毅想如何拉回谭余保这头“倔驴”时,谭余保来到了茅棚。

经白天一事,谭余保心中五味杂陈,他既纠结又矛盾,他内心是想要相信的,但又担心这是国民党的“诡计”。
只好再次找到陈毅同他谈谈,陈毅便同他讲了讲当下的局势,讲了讲日寇的入侵,讲了讲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
三天后,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战士火急火燎地赶了回来,一见面就说:“不得了,错了错了!陈毅是党代表啊!”
谭余保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确是误会了陈毅,火速赶到茅棚一边道歉一边给陈毅松绑。陈毅非但没有生气,还夸赞谭余保警惕性高。

但谭余保心里过意不去,自责、愧疚如潮水般地涌上心头,于是便将自己在屋子里关了整整一天,并在会上作出了深刻的检讨。
两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从这之后,两人也接下了深厚的情谊。
实际上,从事后谭余保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整天也可看出,他懊悔自己的鲁莽,认为自己对不起陈毅。
但就像陈毅所说:“警惕性高是好事嘛!”在革命的年代,任何小事都有可能会招致来意想不到的祸端。

于谭余保来说,自己危险事小,如果因自己的疏忽大意,让部队陷入险境之中,想必这也是谭余保不愿看到的。
毛主席对此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谈论过此事,称赞谭余保“粗中有细”。
1961年,陈毅与夫人前往湖南视察工作时,在看到湖南省委书记的那一刻,当即为夫人介绍了起来:
“这就是当年‘刀下留人’的谭余保,要是没有他啊,可就没我陈毅的今天了!不过,那么长的烟管子敲我,也是蛮痛的!”

此言一出,大家都被陈毅的话给逗的哈哈大笑,谭余保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陈毅仍旧挂念着老同志,份革命情谊,是何等的深厚与真挚啊!
结语谭余保对人民群众尤为关心和重视,时刻将群众的福祉挂在心头。1960年,谭余保来到农场视察时,眼前的一幕让他大为恼火。
那些为农场默默奉献的职工们,竟居住在简陋至极的居所中,这些居所连最基本的遮风挡雨功能都无法满足,只能蜷缩在茅棚瑟瑟发抖。
谭余保见状,立即召集了农场的负责人,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斥责。在得知农场因资金和木材短缺而陷入困境后,当即批准了资金和物资的调配,解迅速解决了农场职工的住宿难题。

有一年,部分地区遭受旱灾,谭余保得知后,先后奔赴受灾严重的地区,组织群众们抗旱、抢收。
谭余保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他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对于任何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行为,他都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和批评。
因此,他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敬,被誉为“活包公”。
参考资料
“红色煞星”谭余保 铁镜山上“审”陈毅-特立.政府法制
谭余保审陈毅前前后后-谭特立.四川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