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中的“凭感觉”:感性认知如何指引我们找到人生方向

红苓读书 2023-01-01 15:11:55

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的同感:

第一感觉不喜欢的事坚持做下去是种煎熬?第一感觉不喜欢的人交往下去是种折磨?第一感觉不喜欢的专业读下去这种痛苦?

感知可以判断自己

《认知觉醒》中,周岭老师谈到李晓鹏教授《学习高手的三驾马车》中举的一个例子:

李晓鹏教授的侄女向他请教学习进步的秘诀,他回答说:“凭感觉!”

为什么要这么说?李小鹏教授的解释是,在学习过程当中,一眼看上去就会的题目,不要做;一眼看上去不可能会做的题目,也不要做;就要做那些一眼看上去可以做,但需要动脑的题目。

也就是用感觉快速找出能让自己进步的题目,然后再用理性去实践。

这就告诉了我们,用感觉去找能帮助自己成长的兴趣。

科学家伽利略的父亲是一位音乐家,而且还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

伽利略父亲对他的期望是,将来能作为一名医生。

听从父亲安排的伽利略进入比萨大学医学院,但伽利略在医学院里面对医学始终没有兴趣,他感兴趣的是数学、自然科学和物理学等。

伽利略对的兴趣引起了一位老师的注意,在这位老师的帮忙下,伽利略开始从事科学研究。

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他/她自己最理解的东西,感性会在第一时间捕捉到。

感知可以释放自己

《坚毅》的作者卡洛琳*亚当斯*米勒这样问:

设想你即将离开这个世界,回首一生,你会为什么事而后悔?你年轻的时候是怎么度过闲暇时光的?

无忧无虑的时候是怎么度过闲暇时光的?那么那个时候做的事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事,是最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事。

美籍华人张柔安,一位从哈佛大学毕业的数学系的尖子生,在一家公司做着高管,月薪不菲但她并不快乐。

她最想做的就是自己从小到大都喜欢的面点,有一天,她路过一家波士顿的蛋糕店,蛋糕店的师傅看到她谈起面点时的眉飞色舞,邀请她去了后面的操作间。

到了操作间以后,她对操作间的每一个细节,每一道流程都好像非常熟悉一样,操作师傅一下子成为了她的助手,当她把面包做出来以后,师傅说这不是蛋糕,而是艺术。

后来她自己开了一个面包店,她做的粘面包备受欢迎,顾客经常排队购买,甚至一位顾客从佛罗里达州飞到波士顿来品尝她的面包。

在《面粉:波士顿面粉烘焙店的壮观食谱》中,张柔安写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人的热情和兴趣,才是打开状元之门的金钥匙。”

感知可以成就自己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标,为自己人生目标迷茫时,哪怕有钱花,有房住,有车开,有书读,也会感觉在浑浑噩噩,过着行尸走肉的日子。

只有目标,才能让自己的激情和热情有地方放,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有奔头,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但,不知道目标怎么定才适合自己时怎么办?

靠感性指引。

《美好人生运营指南》的作者一稼问了几个凭感觉的问题:

“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你在做什么事的时候最让自己感动?

如果没有经济问题,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闲暇时,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一位朋友在闲聊天过程当中,她说自己现在在做的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如果说没有经济问题的话,她就会放弃这个工作,然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边旅游边写作。

后来在一位导师的指导下,她实现了自己可以边旅游边写作的人生目标,她说: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自己最想做的事,它是你的兴趣、你的目标,也是你将来能取得最大成就的地方。”

一位医学生也说,他在学习期间,老师在讲胃的相关疾病的知识时,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父亲的胃病,然后就非常用心地去学,让自己收获很大。

潜意识会激发我们主动学习、努力的欲望,潜意识的第一感知也是感性认知的指引。

结语

康德:

“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

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做什么时,静下来,问问自己的感性,相信我,很快就能知道答案。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