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否想象,未来十年,你在大街上看到的机器人将会超过人类?
这是今年巴黎 AI 行动峰会上,业内专家的一个大胆推测。其实同样的预言马斯克在 2023 年也有说过,他认为机器人数量将会超过 300 亿台,远超人口总和。当机器人能完成所有工作和劳动,或许你不再需要每天工作 8 小时,也不用每天寻找工作的意义。
可能现在的 00 后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对于很多 80 后、90 后来说,日本在机器人领域曾经是绝对的领先。
事实就是如此,早在 1972 年,世界上第一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WABOT-1 就诞生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虽然这个机器完全只是一个铁皮疙瘩,每走一步都要 45 秒,而且跨步也只有 10 公分,整体看上去极其笨重,但对于当时软盘最大容量也只有 80k 的年代来说,这可真的足以震惊全世界。
美国在机器人领域和日本很相似,最早的机器人竞争就是美日竞争。
要说美国机器人,第一个肯定要讲元老战神——波士顿动力。这位成立于 92 年的老前辈,在过去开发过许多令人惊叹的机器人,其中最出名的肯定是Atlas。这个机器人能空中劈叉,能 360° 转体,更能使出精准的后空翻。
只可惜他们一开始走得液压系统路线成本昂贵,30 多年以来一直难以盈利,中间更是惨遭三次“卖身”给谷歌、软银还有韩国的现代汽车。但现在,它已更新出最新的电动系统,以全新的命名 “Atlas Struts” 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
最新的 Figure 02 配备了 GPT-4o 的大脑,能自主实现与人类语音对话,而且续航也可以完成每天大概 20 小时的有效工作。但不得不说,Figure 虽然有着“富二代的爹”,但却是“牛马”的命,其创造目的就是为了进入劳动力市场和家庭场景,而它的哥哥 Figure 01 在半年前就被送进宝马的工厂“打螺丝”了。
2021 年 8 月 19 日特斯拉人工智能日,马斯克当场宣布特斯拉的下一个产品——人形机器人。而到了三年后的 2024 年,我们才在 We,Robot 的发布会上一睹其真容。马斯克宣布要把特斯拉机器人的价格做到 2-3 万美元,也就是和汽车的价格基本打平。
总体来看,美国并不像日本,在机器人领域一直有不断跟进创新,目前在整个行业算是领导者的一员。
说起中国机器人,大家平时就看得多了,国内也是有无数的企业在跟进这个领域,而现在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主要是两家企业:宇树和云深处。
先说宇树科技,这个大家肯定很熟悉,在春晚的舞台上,机器人的“赛博秧歌”让全国人民印象深刻。从此宇树一夜爆火,不仅在互联网社媒登上热门话题,更是瞬间被大量咨询和订单淹没 。
宇树旗下的人形机器人主要是 H1 和 G1。G1 目前以“低成本,高性能”风靡全球,9.9 万的售价,比特斯拉的2万美金都要便宜,而且动作丝滑,能跑能动,瞬间就被抢购一空。而H1在运动能力上则非常突出,不仅人踢不倒,跑起步来,更是能达到 3.3 米每秒,王兴兴更是放话,要在年底让 H1 速度达到 10m/s,比人类短跑之王的博尔特还要快。
这家成立于 2017 年的机器人公司,专注在“四足机器人”。他们的“山猫”机器人非常擅长极限运动。不仅能适应崎岖陡峭的雪山、溪流等不同地形,更可以在行进过程中躲障碍物,快速 360° 旋转。有着强大的爆发力,越野能力极强,轻松驾驭复杂地形。
现在的机器人竞争中,中国早已上牌桌。作为当今全工业品类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在半导体、AI、汽车、航天上不断发展,更是成为机器人领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当然,除了中美日这几个机器人大国以外,全球还有一些国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做跟进。
波兰的机器人公司 Clone 成立于 2021 年,他们的目标是完全与人类一致的仿生机器人,不仅没有铁手铁脚,更是将肌肉和骨骼加入到机器人的躯干里,甚至还模仿人类的心脏,达到人类克隆体的目的。很多人评价道,这样一比一复制人类的机器人,让美剧里的《西部世界》成为了现实。
最后还有我们的三哥印度,也宣布推出人形机器人 Vanar Generation 1。由于详细功能完全没有公布,所以基本没有什么信息,但他们宣称这个系列的机器人价格将会与摩托车相当,目的是打造大众负担得起的高科技产品。王兴兴在采访时曾经说过:在有生之年,人形机器人将会重塑所有行业。
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科幻,但 2025 年真的有可能成为“机器人元年”。
机器人进流水线打工,做重体力活,甚至进奶茶店摇奶茶,这些似乎正要成为现实。AI 做脑力活,机器人做体力活,未来的人类,价值应该发挥在什么地方呢?
参考资料:
Google、X、facebook、youtube、B站、新浪微博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编辑: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