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妹记台词比我还快哟!”

王刚在接受采访中被恭维台词记得又快又好时,他反手就给自家妹妹王静一个赞。
王刚和王静是亲兄妹,一个是著名演员,被誉为“和珅专业户”;一个是著名歌唱家,被誉为中国歌剧界的“常青树”。

这兄妹俩在事业上一样地出名,在婚姻上也一样十分坎坷,目前王刚三婚关系稳定且老来得女,而王静与聂卫平离婚后又经历两段失败的恋情,至今情路依然坎坷。

1956年,王静出生于辽宁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一家玻璃厂的中层管理人员,母亲是一名中学教师,家里还有一个比她大了八岁的哥哥王刚。
兄妹俩对于艺术都颇具热爱之情,是来自妈妈的影响。

她们的妈妈除了老师的身份之外,也是一名话剧演员,唱歌和表演的功力都十分扎实。
在妈妈能演能唱的熏陶之下,王刚爱上了表演,王静则爱上了歌唱。
尤其是王静,妈妈发现她天生就有着一副好嗓子,尤其是唱高音时还能保持清晰而不破音。

1971年,在得知吉林军区文工团正在招生之时,妈妈鼓励王静去参加面试,因为那时王刚已经在吉林军区文工团里当话剧演员。
没想到因为这一次的面试,改变了王静的命运,她不仅被吉林军区文工团录取,而且进入对歌剧的系统性学习。

1978年,已经在文工团呆了六年多的王静,主演歌剧《江姐》时专业且出色的歌唱水平,不仅引起当时国内的轰动,也让她被总政歌剧团所相中。
年仅22岁的她一战成名,同时也加入到总政歌剧团,在更多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在总政歌剧团里,她遇见了第一任丈夫,是团里的一名小提琴手。
二人相识之后,因为对音乐都有着热情和理想,感情迅速升温之际携手走入婚姻。

八十年代是出国潮流大涨的时期,由于她丈夫是学习典型的西洋乐器小提琴,于是想出国继续深造,但当时王静因为政审原因而无法出国,夫妻二人只能过着天南地北的分居生活。
在两地分居的一开始,双方之间的思念十分炽烈。

但思念也如同已经被打开盖子的烈酒一般,随着长时间的搁置和挥发最终消失在空气中。
她的丈夫看到了国外的发展更加适合自己,便选择继续留在国外工作和生活。
婚后第三年,双方结束婚姻关系,换回彼此单身的自由。

离婚时,王静还未满26岁,身边不乏优秀的追求者,但刚从围城中走出来的她无心恋爱,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事业上。
在那段时间,她求仁得仁,在歌剧上的水平和名气日渐高升。

1990年临近春节期间,湖北卫视有意邀请国内一些知名人士参加那一年的春晚,而在那一次邀请的名单上,王静与聂卫平都赫然在列。
聂卫平是我国棋坛的一代高手,在1974年的围棋比赛中,连胜日本代表团6场而被日本选手誉为“聂旋风”,之后更是连续5次在全国围棋锦标赛中斩获冠军。

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是他围棋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由于那时他十分优秀的成绩,还被国家围棋协会授予“棋圣”的称号。
而王静和聂卫平之间的感情,可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两个人在湖南卫视所举办的晚会上就坐在隔壁位,一个棋坛高手,一个歌坛高手,对彼此却都不太热情,就连客套和寒暄都没有。
席间,酒量不错的聂卫平安静地自饮多杯时,发现王静也是如此。

一顿饭下来,两人虽未相互举杯却都各自喝下不少酒,始终不见醉意。
安静、漂亮、好酒量且歌喉出众是聂卫平对她的印象。
安静、儒雅、酒量不错,则是王静对他的看法。

双方互有好感的情况下才有了交流,才知道对方原来是如此优秀。
之后,两人经常联系而感情迅速升温,两情相悦之际谈婚论嫁。
但王静的妈妈和哥哥则希望她冷静考虑,觉得她与聂卫平并不合适。

妈妈觉得聂卫平不懂得照顾人,女儿嫁给他受苦比享福多。

王刚则在自己已经失败的婚姻中吸取教训,两个事业都处于鼎盛时期的人很难协调好婚姻和事业的关系。
但那时对于王静来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觉得聂卫平风度翩翩且十分浪漫。

1991年,王静与聂卫平奉子成婚,婚礼场面十分隆重。
刚刚完婚,王静便遭受了重大的舆论压力,有不少粉丝没有了解清楚情况,便宣称是王静的出现才导致聂卫平与前妻孔祥明的婚姻出现问题和走向离婚。

实际上,在还未遇见王静之前,聂孔二人便已经离婚,儿子孔令文则跟着前妻到日本生活。
同年年底,王静诞下儿子,取名聂青云。
在儿子出生之后,王静应聂卫平的要求,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照顾家庭和儿子之上。

但她甘愿在事业上做出牺牲并没有换来丈夫的怜惜,也没有收获美满的婚姻。
婚后不久,聂卫平棋艺开始走下坡路,但他以及他的粉丝都将原因归结到王静身上。
聂卫平觉得是她没有尽好妻子的职责,在家庭和儿子身上浪费了他颇多的时间,导致在研究棋艺上有所分心。

而“棋圣”的粉丝甚至还传谣,是她要求聂卫平陪她唱歌和听歌,甚至不让聂卫平研究棋谱,才导致“棋圣”的技术下滑。
在面对婚姻和舆论的巨大压力时,她觉得身心俱疲,只能把这些苦楚说给自小就疼她宠她的哥哥王刚说。

虽然当初是她不听妈妈和哥哥的劝告和任性地与聂卫平在一起,但在听到她受委屈和迷茫时,哥哥和妈妈一直鼓励她重拾梦想和自信,要成为儿子的好榜样。
1996年,王静复出,凭借着强大的歌唱实力才复出的路不会太艰难,在首都保利剧院所举行的“音乐会”十分成功,而陪她站在舞台上的是王刚。

1997年,哥哥倾情出演她的音乐剧《天长地久》,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
1998年,王静登上歌唱事业的巅峰,凭借着歌剧《屈原》斩获“五个一工程奖”和“梅花奖”。
歌剧表演界的许多专家称她是“中国歌剧第一人”,称她是我国首位在歌剧演唱水平不逊色于德国、意大利等歌剧演唱家。

在她事业攀上巅峰的时候,却是聂卫平围棋技术不断“滑铁卢”之时。
有人分析,倘若那时的聂卫平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事实,并且更加专注于棋艺精进的话,或许他与王静不会走到分手的地步。

只可惜那时的聂卫平急于为自己下滑的水平找一个借口,好保住“棋圣”该有的体面和尊严。
但没有人愿意长时间为另一个背锅,王静纵使再欣赏和怜惜他,也终将在看透了两个人之间感情的本质之后,选择了分手。

1999年,王静选择离婚,独自带着儿子生活。
离婚之后,她再一次将精力集中在事业上,只不过与上一次离婚所不同的是,她的生命中多了一个陪伴她的儿子。

除了儿子以外,哥哥和妈妈也一直鼓励她不能因为受伤就排斥感情,尤其是哥哥王刚,当时也已经是二婚二离,却还一直跟妹妹表示爱情和婚姻的美好,一次两次失败不能灰心和放弃,要继续保持爱和被爱的能力。
2002年,由于长时间的工作接触,王静与李玉宁情愫暗生。

李玉宁作为总政歌舞团里有名的指挥,与王静站在一起实力相当,在同事和朋友们看来十分般配。
可就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她们二人会携手走进婚姻的时候,却传来她们分手的消息,结束了大概3年的恋爱关系。

有人猜测是因为李玉宁压根就没有想与她结婚,才会在谈婚论嫁的问题上一拖再拖,拖到最后王静心灰意冷,才觉得长痛不如短痛,毅然选择分手。
而原本已经被感情伤透了心的王静,却没想到再一次被月老搭错了线,她与乔万军在美国相遇了。

她之所以会遇见乔万军,是因为王刚的第三任妻子郑艳东。
郑艳东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大提琴副教授,乔万军则是她的同学。
乔万军在美国打拼多年,对当地环境十分熟悉,因此在王静送17岁的儿子聂青云到美国读书的时候,郑艳东便拜托老同学去机场接王静母子,并帮忙照顾。

正是因为有了那一次在美国的接触,在后来乔万军回国并到郑艳东家里拜访的时候,王静才会也被嫂子喊回家里一起吃饭和交谈。
在交谈之后,王刚与妻子都发现,王静和乔万军二人颇有好感,于是便想撮合他们进一步接触和了解。

在那之后,乔万军好几次回国都会跟王静见面和交谈,多次接触之后二人确定了恋人关系。
但令王静意想不到的是,在与乔万军确定关系不久后,便希望她能够到国外一起居住和发展。

在面对乔万军的邀请时,她的内心十分挣扎,她曾经为了婚姻和爱人已经放弃过一次事业,结果是伤痕累累且以感情破裂告终,再一次有人需要她为婚姻而放弃事业时,她显然已经没有之前的那份勇气,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是已经不再年轻也不敢任性。
毕竟,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国外发展,她几乎可以断定很难继续爬到她当时在总政歌舞团的位置,也很难在国外做到如同国内一般的名气。

她向乔万军坦诚了自己的想法,并询问他是否愿意到国内发展。
而她得到的答案不难想象,那就是对方也同样不愿意为了感情放弃现有的成就而投身到不明确的市场去发展。
两人和平分手之后,各自又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上。

经历两次失败的婚姻和后来两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之后,或许她已经明白,很多委屈可以讨个公道,但在感情上的委屈往往百口莫辩申诉无门。
如今已经67岁的她保持单身,没有再次拥有婚姻的她或许也并不觉得遗憾,因为在她的生活中,她依然是哥哥王刚最宠爱的妹妹,是儿子最敬爱的妈妈。

年近七旬站在全国、全军的舞台上依然风姿卓越,唱起歌剧依然气势蓬勃歌喉亮丽,将她誉为我国歌剧界的“常青树”是一点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