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块6英寸芯片诞生地!无锡华晶,原742厂!

欧格看看旅游 2025-03-08 19:58:44

2月份发布的2024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无锡高居第15位,在省内遥遥领先,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其实,无锡历史上还曾经是中国第一块6英寸芯片的诞生地,这个已经成为了无锡的城市烙印。

今天本文就来回顾一下,这块6英寸芯片的“故土”,一个已经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企业:无锡华晶(原742厂)。为便于读者阅读,正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前言-集成电路第二城

前身-棉花巷无线电厂

前进-回顾历史得与失

前景-无锡的全产业链

1、前言-集成电路第二城

说起国内芯片实力最强的城市,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上海。的确上海拥有区位、科技、人才、企业等全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其他城市比不了的。但无锡近年来已经逐渐被冠以“集成电路第二城”的名号。下面的几组数据足以支撑这个论断:

2023年,无锡集成电路规上产业总值超过2400亿,列全国第二,江苏第一;核心三业(设计、制造、封测)的规模达到全省的一半。

2024年,无锡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9%,名列全省第一,这已经是无锡连续11年夺得全省第一;科技型企业的总市值高居全省第一,领先于苏州、南京,排名全国第六。

除了芯片之外,无锡还有一张“城市名片”,就是物联网。无锡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超过4500亿,国内排名第一!

这些数字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不争的事实,无锡的科技实力,已经是省内第一档次,无愧于“集成电路第二城”的称号。

2、前身-棉花巷无线电厂

1986年,国内第一块6英寸的芯片,诞生于无锡742厂,也就是后来的华晶集团。下面,简单回顾一下742厂的历史。

1960年8月,当时国内半导体行业整体还不太行,在无锡北塘区的棉花巷,悄然成立了一家小企业:江南无线电器材厂,最初这家企业是生产二极管的,谁都没有想到,后来它能成为无锡微电子巨头-742厂、华晶集团的前身。

1962年,由于缺少原材料和先进的设备,江南无线电器材厂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幸亏在当年的7月,省里到厂里来调研,认为这样的技术型企业不能被轻易关闭,并且和无锡及当时相关部门达成了共识。

1963年,江南无线电器材厂被收归国有,同时也更名为742厂。到了1968年,742厂从棉花巷搬迁到了大王基。值得一提的是,棉花巷的这座无线电厂旧址,在2003年还入选了20世纪第八批建筑遗产。

之后的20年,是742厂最辉煌的时刻之一。它不仅产出了当时国内第一块6英寸的芯片,同时也是早期国内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摇篮。后来90年代,国内其他城市许多集成电路企业的人才乃至高管,都是从742厂流出去的,甚至有人现在还活跃在这个行业。

这,也就是60年前,棉花巷内那个“小企业”点燃的“星星之火”。

3、前进-回顾历史得与失

742厂是幸运的,因为在1978年的时候,国内引进的首条集成电路生产线,最终在无锡落地,来到了742厂。这条生产线是东芝的,5微米,当年花了2.76亿,但当时它最主要的目的,是生产彩色电视机的芯片,目标500万台。

当时光靠742厂的技术实力,显然是不够的。后来东芝派来了数十名厂家技术人员,重庆调来500人,成立了永川半导体研究所。另外742厂还和东南大学合作,进行产学研结合,当时东南大学微电子专业最后一年的实习就在742厂,为后来的国内集成电路方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这段时间,742厂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最著名的就是,1986年,生产出了国内第一片6英寸的集成电路。企业的潜力也被各方面看好,这才有了后期的华晶集团。

1989年8月,742厂和永川半导体研究所合并,并引入了新的投资,成立了华晶集团。华晶,中华之晶,何其美妙的名字。1990年初,华晶建成了国内第一条6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月产达到1.2万片。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当年的一个重点项目,908工程,却成为了华晶衰落的开始。

908工程的远景是十分美好的,要引入当时最先进的1微米的芯片生产线,目标是朗讯。可这个项目直到1998年才通过验收,那时,1微米的生产线早已经不领先了,按照“摩尔定律”的规律,2-3年芯片就会大幅进步,这条花了7年时间才建成的“先进生产线”,可以说,投入生产的第一天,即开始亏损。

908工程验收的那天,大家可能都明白,属于华晶的时代结束了。回望这段历史,我们需要总结的很多。

一是时间,从1990年决定引入朗讯的技术开始,直到1995年还没有实质性进展,白白浪费了5年的时光;

二是市场,742厂的第一次崛起是因为彩电,目标明确,国内不愁卖;但后来的几次技术引入,目标变成了通信行业的程控交换机,但当时国内的程控大都也是引入国外的设备,742的市场就没有了;

三是产业,当时集成电路的产业,上游的原材料、设备,下游的整机,无锡都不完善,最终导致处处受制于人。

这些经验教训,今天的无锡都处理得很好。

4、前景-无锡的全产业链

1998年开始,华晶不得不对外出租设备寻找突破局面的方法,当时的合作对象是上华半导体。1999年,两家公司合作成立了华润上华半导体公司,2002年,为谋求上市重组,华润半导体收购了华晶。至此,曾经的风光无限的华晶集团,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中。

所幸的是,后来的华润微也是取得了一些列的成就,扭转了当年华晶一蹶不振的局面。而最关键的还是,无锡在半导体行业的布局。经过20余年的布局,无锡成为了国内唯一拥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城市:

设计:卓胜微、中科芯、汤谷智能……

制造:海力士、华润微、华虹半导体……

封测:长电、全讯射频、海太半导体……

如今的华润微,已经是中国半导体MEMS十强企业,MEMS传感器等器件销售额位列国内第二!看到这样的成绩,也许大家不再会为当年的742厂、华晶集团感到遗憾了吧。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无锡经过了60年的风雨,见证了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的朝阳与黄昏,终于见到了彩虹。

最后引用华晶前总经理的一句话,对华晶的历史地位做个评价吧: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当一块可靠的垫脚石。

-End-

2 阅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