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当这名男士被扣押的风声走漏之后,最先跳出来的,不是他昔日的弟子和手下,反而是那位以多情著称、看似文弱的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一听到好友被关进监狱的消息,心里头就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他立马就想收拾点东西,直接去监狱里陪好友度过一晚。这事儿还传开了,大家伙儿都知道了徐志摩的决心,甚至还因此有了句挺逗的口号:跟徐志摩一块儿,去陪百里先生坐牢!
让徐志摩如此激动不已的那位先生,其实就是被誉为“东方第一军事家”的蒋百里。
【惊才绝艳,少年将军初长成】
1882年秋天,蒋百里在浙江杭州海宁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里呱呱坠地。他的祖父蒋光煦,那可是晚清时候有名的藏书大户,为了藏书,他毫不吝啬地花了大钱,建起了一座叫“别下斋”的藏书楼,里面满满当当藏了十多万册书呢。
蒋百里出身于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按理说,他应该从来不用为吃穿发愁,打小就像个小少爷一样,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
不过呢,蒋百里的老爸蒋学烺,打从娘胎里出来就少了条左臂,就因为这事儿,他老爸对他那可是没啥疼爱。又过了好一阵子,蒋光煦心一横,干脆把蒋学烺送进了庙里,让他当了个小和尚。
蒋学烺因为当了和尚,就不能再回蒋家了。就算后来他离开寺庙,娶了老婆,生了孩子,他也一直没被蒋家人接纳。蒋光煦走了之后,蒋学烺更是一丁点儿家产都没分到。
蒋学烺还俗后,就一头扎进了医学领域,平时靠给人瞧病也能养活一家人。在爸爸和妈妈的教导下,蒋百里很小就学会了读书写字,成了附近有名的小天才。
哎,真倒霉,蒋百里13岁的时候,他爸蒋学烺就因为生病去世了。从那以后,蒋百里就只能靠他妈妈一个人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挺不容易的。
蒋百里为了能继续学业,老往叔父蒋世一的书房跑。他晓得叔父为了辅导自家孩子的功课,专门请了个特别有学问的老先生,叫倪勤叔,到家里来上课。
根据那时候教书先生的普遍收入,倪勤叔在蒋家一年能挣12块大洋,这笔钱对于家境困难的蒋百里来说,可真是让他打起了退堂鼓。
幸好倪勤叔看重的是才华而不是钱财。当他发现那个总爱偷偷听他讲课的小孩是个有潜力的苗子后,他就亲自跑到蒋百里家里,跟蒋百里的母亲说,他愿意免费教蒋百里读书,一分钱学费都不要。
就像倪勤叔当初想的那样,蒋百里真是个读书的料。倪勤叔稍微指点一下,蒋百里就能把那些深奥的古文搞得明明白白。而且,他合上书后,还能把学到的内容一字不差地背出来。
蒋百里平时的表现实在太过出色,倪勤叔摸着胡子,心里头直嘀咕,这小子将来考中举人,那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那时候的蒋百里,还只是个年幼的少年,满腔热血却无处施展,只能天天捧着本《普天忠愤籍》一遍遍读。每次翻到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地方,心里头那股想为国家上阵杀敌的劲儿一上来,蒋百里就忍不住哭得稀里哗啦的。
蒋百里18岁那年,被同乡的朋友拉去了求是书院学习。他在书院里表现得太出色了,连当地的知府和县令都知道了他的大名。这些官员一合计,觉得蒋百里是个人才,就一起出钱,让他去日本深造。
不过,让大伙都挺惊讶的是,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蒋百里,到了日本后,没去挑那些文人的大学,反倒是下定了决心,报考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打算像古代的英雄一样,扔掉笔杆子拿起枪杆子,投军报国。
【凭一己之力,击败全部日本陆军】
在蒋百里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那会儿,他的铁哥们儿钱钧甫专程跑到东京,想瞅瞅老友最近咋样。他一迈进士官学校的大门,就瞅见操场上有个小伙子正翻腾着单杠呢。
那青年的动作实在太过流畅,让钱钧甫忍不住想凑近瞧瞧。可等他真的靠近一看,嘿,翻单杠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好友蒋百里。
现在的蒋百里,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文绉绉的书生了,他练得一身腱子肉,壮得跟头牛似的,这让钱钧甫看了直呼不可思议。蒋百里自己也对这变化挺得意,乐呵呵地跟钱钧甫说:“我现在可劲儿锻炼,就是为了以后能给国家出力!”
四年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第九期步兵科学生毕业的日子。那天,看看这一届的学员,日本学生有三百多名,成了毕业生的主力军。
这些日本学生都跃跃欲试,眼巴巴地盼着教官公布毕业生成绩。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老规矩,成绩最好的那个学生,能拿到日本天皇用过的佩刀,所以他们都特别期待。
对日本学生来说,要是把天皇当成神明,那能得到这样一把佩刀可真是荣耀极了。所以当伏见宫亲王走上台,准备公布成绩时,那些学生的心里都紧张得要命,心跳都快到嗓子眼了。
可当伏见宫亲王翻开那份名单,正要念出来时,他突然愣了一下。这次考试的榜首,居然是个中国人,名叫蒋百里!
伏见宫亲王的声音,带着一丝颤动,在整个礼堂回响开来。一听这话,日本学生们顿时炸了锅,议论纷纷。要知道,这次参赛的中国学生总共才四个,大家压根儿没想过,桂冠会被其中一个中国学生给夺了去。
但这些日本学生遭受的挫折还没完呢,因为这次测试的前三名全被中国学生给占了,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咱们的中国学生蔡锷和张孝淮。日本人为了维护他们那点脆弱的自尊,就悄悄地把第二、三名换成了他们自己的人。
一听到这成绩,刚才还信心满满的日本学生们,现在全都像泄了气的皮球,在教官面前怎么也抬不起头了。
这回,蒋百里没动一兵一卒,没开一枪一炮,就把那些即将成为日本陆军佼佼者的学生给彻底比下去了。他还让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改了个规矩:以后啊,中国留学生和日本学生的课得分开上。结束了在日本的学业后,蒋百里背起包,直接飞德国去了,打算在那儿多学学先进的思想。
【为点醒世人,朝自己胸口开枪】
学成归来后,蒋百里立马成了香饽饽,到处都有人抢着要,都希望他能到自己那边工作。
但蒋百里可没被那些五花八门的好机会给冲昏头,他心里头的主意铁打的一样,就一个:要把国防搞强大,军队整新颖,好好报答祖国!正好那时候保定学校在找校长,蒋百里一听这消息,立马精神抖擞,二话不说就往保定奔,准备上任去了。
都说新领导上任总得搞点新花样,蒋百里一当上保定军校的校长,立马就动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可不含糊,一到任就开始动手动脚,哦不对,是动手干事儿。保定军校里,他搞起了大动作,改革的风潮吹得呼呼响。这不,他上任没多久,军校里就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蒋百里一直都很看重军纪和仪态,他给每位军校学生都发了一套崭新的军装和新皮靴。那些在操场上站得笔直的学生士兵们,在蒋百里的训练下,渐渐有了军人的模样。
军校学员每天训练任务重,吃得好不好成了学校里头等大事。蒋百里一看学校食堂天天做的饭菜质量不行,立马动手改进。不光如此,对于那些在保定军校里光有年头没真本事的老师,蒋百里也是毫不客气,一个个都给请了出去。
碰到老师不够用的时候,蒋百里始终坚持高标准,绝不凑合,而是自己立马接手多个岗位。因为他自己也是军校出身,所以讲课时总能把复杂的东西讲得简单易懂,还特别生动有趣,学生们都被这位校长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
蒋百里心里一直有个念头,就想着把保定军校办得漂漂亮亮的,让从那儿出来的学员都能成为国家的顶梁柱,守护家园。可他那股子热乎劲儿,却被无情的现实给浇了个透心凉。
因为教育部那会儿归段祺瑞管,蒋百里实在受不了,就一个人跑到北方去,打算直接找段祺瑞问个明白。
蒋百里气呼呼地走到段祺瑞跟前,段祺瑞见状,赶紧拍着胸口说,上次军费没按时到账,那是他工作上的疏忽,这次他打包票,保定军校的军费一分都不会再少给了。
不过段祺瑞这人在官场混久了,最拿手的就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蒋百里刚一出他办公室的门,他立马就变了个人似的,把拨款那事儿忘得一干二净,早不知道扔到哪去了。
回到保定的那天晚上,蒋百里整宿都没睡着,他让书童帮忙磨墨,然后把心里的一肚子苦水都写成了信。他一封接一封地给好友蔡锷写信,倾诉着自己的无奈。
第二天一早,蒋百里就把全校师生都叫到了操场上。他腰间挂着军刀,穿着一身黄呢子军装,脚踏一双帅气的德国式马靴,打算以校长的身份最后再跟大家说几句心里话:“我说让你们干的,你们都干了,但你们说让我干的,我没能做到,所以,我得自个儿罚自个儿......你们得挺起胸膛,担起咱中国以后的大担子!”
熬了一整夜没睡的蒋百里,从讲台上往下走时脚步摇摇晃晃,但他的背影里却带着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坚决。他像是下定了决心,不顾一切地奔回办公室,拿起手枪就对准了自己的心口。
还好蒋百里的一个守卫眼疾手快,发现问题不对劲,立刻冲上前去想要抢过枪。幸运的是,守卫这一撞,让子弹改了道,没直接打进蒋百里的心脏,只是擦到了肺的边儿上。
段祺瑞一听到蒋百里自杀的事儿,吓得脸色惨白,赶紧拿起电话打给日本大使馆,求他们派个顶尖的医生来救蒋百里。
段祺瑞催得急,平户医生和他助手佐藤屋登火速赶到了保定陆军士官学校。他们忙了一通,总算是把蒋百里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之后,在佐藤屋登护士的细心照顾下,蒋百里的身体也慢慢恢复了。
可大家都说,最让人难过的就是心灰意冷,眼下的蒋百里啊,就像是心已经死了一样,对周围的所有事情和东西都没了兴趣,打不起一点精神。
佐藤屋登心思细腻,慢慢察觉到了蒋百里心里的疙瘩。所以在照顾蒋百里身体时,他也会聊聊自己家乡的那些风俗习惯,想用这个办法让蒋百里心里能舒坦点,打开话匣子。
等佐藤屋登和蒋百里之间的交往不再只是医生病人那一套,慢慢变得像朋友一样后,他终于鼓起勇气劝起了蒋百里:“老兄,忍一忍吧,真正的勇士都靠忍字撑过来的。不忍的话,以后怎么干大事呢?”“自杀逃避是最省事的办法,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命不光是你自己的,还是国家的呢?”
佐藤屋登用了激将法这一招,蒋百里还真就吃这一套,慢慢地,他不再想着要自杀了,心里头又开始盼着好好活下去。
在和佐藤屋登一天天的相处里,蒋百里心里头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实实在在、心眼儿好的姑娘,心里头就有了想娶她当老婆的念头。
可还没等蒋百里有机会向佐藤屋登吐露心声,他的身体就已经完全康复了。与此同时,佐藤屋登也到了和蒋百里告别的时刻。
蒋百里心里琢磨着,不想让人生留下啥遗憾,于是就瞅准了这个时机,跟佐藤屋登直说了:“我现在是不想着自杀了,可万一你走了,我又动那歪念头咋办?到时候满脑子都是绝望的想法,可咋整?我就想你能一直陪着我!”
当蒋百里突然向佐藤屋登表达心意时,她心里头不由得乱了起来。尽管她对蒋百里也有那么点意思,但她清楚自己生长在一个非常传统的日本家庭,爸妈怎么可能同意她嫁到外国去呢!
不出所料,佐藤屋登一回日本,就跟爸妈说了那段情。结果,爸妈真的不同意他们俩再在一起。
可蒋百里却执意如此,不断给日本那边寄信,信里写道:“我这条命是为你拼回来的,现在你要是不肯嫁我,我还得没了这条命,而且这死也是为了你。你要是不给我回个信儿,再不理睬我,我就真跑到日本去找你,死也要死在你家门口!”
蒋百里真是个言出必行的人,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真的就站在了佐藤屋登家门口。佐藤屋登的爸妈一看,这位中国小伙子对他们的女儿是真心的,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他们的亲事。
1914年冬天最冷那会儿,一艘日本轮船慢慢靠上了天津塘沽码头。跟蒋百里一块走下船的,正是他千里迢迢从日本带回来的老婆佐藤屋登。
从佐藤屋登重新踩上中国这片地开始,她就彻底跟以前的自己说了拜拜。打那以后,她再也不说日语了,改用了丈夫的姓,还挑了自己最爱的梅花当名字,给自己起了个新称呼:“佐藤屋登这个日本身份没了,我现在彻头彻尾是中国人,姓蒋,大家都叫我蒋佐梅!”
蒋百里晓得老婆钟爱梅花,就在海宁老家的山脚那儿租了块地,亲手栽了两百棵梅树。他就盼着梅花绽放那会儿,能和老婆一块儿赏梅,等到老了,还能挽着她的手在梅树园子里悠闲地溜达。
在天津德国饭店的大厅里,蒋佐梅身着一袭雪白的婚纱,缓缓走向她的新郎。当她把手轻轻搭在蒋百里的手心时,就等于把自己的未来都交给了这个男人。
结婚后,夫妻俩感情特别好,蒋佐梅给老公生了五个宝贝女儿。她还学会了地道的北京话。说到妈妈,三女儿蒋英一点不觉得妈妈是外国人:“在家里,妈妈教我们用国语说话,穿的都是中国传统服饰,你根本看不出她是外国人!”
另一边,蒋百里的好朋友钱钧甫和他老婆也迎来了一个壮实的小子,这小子后来成了咱们国家的“航天之父”和“导弹之父”,他就是钱学森。
听说好朋友家一连生了五个千金后,钱钧甫夫妻俩就特别想要一个女孩。他们跑到蒋家,一见到蒋家的三小姐蒋英,长得那叫一个水灵可爱,心里就琢磨着,要不把蒋英接过来当自家孩子养。
蒋百里夫妇听后二话不说,干脆利落地把奶妈和小蒋英一起送到了钱家。钱家摆了酒席后,小蒋英就改了名,叫钱学英,正式成了钱家的一份子。钱学森听说自己多了个妹妹,乐得不行,总拉着妹妹在院子里嬉戏,还帮她辅导功课。
钱家这边正欢声笑语,一片和谐,可蒋百里夫妇那边却有点小失落。由于不能经常见到三女儿,他们心里真是挺想她的。
没办法,蒋百里两口子只好跑到钱家,打算跟老朋友说清楚后,就把闺女接回去。钱钧甫两口子一听老友的请求,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学英现在可是我们的干闺女,以后还得做我们家的儿媳妇呢!”
过了好些年,23岁的钱学森眼看就要出国进一步学习了,蒋英也跟爸妈一起到钱家来给钱学森送行。大伙儿正喝得高兴呢,蒋英悄悄递给钱学森一本唐诗当礼物。钱学森呢,在要走的那天,特意把这本唐诗塞进了他藤条箱子的夹层里。从那以后,不管他走到哪里,这本唐诗都一直陪着他。
钱学森出国深造后,蒋英也踏上了前往德国柏林音乐大学以及瑞士卢塞恩音乐学院的旅程,这为她日后成为歌唱家铺平了道路,打下了非常牢固的基础。
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创下了最年轻终身副教授的记录后,没多久,两位适龄青年就在上海喜结连理。
1955年,钱学森一家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坐上了回国的轮船。可美国那边还不死心,打算在船上对钱学森一家下手,想要暗杀他们。
知道美国那坏心思后,蒋英不光自己打定主意,要是情况不妙就给钱学森挡枪子儿,还赶紧跟儿子交代:“要是真有子弹飞来,你得赶紧冲上前保护你爹,他的命可比咱俩的都金贵!”
【结语】
蒋百里不当保定军校校长后,他好几次跑到四川,帮好友蔡锷打袁世凯。他还陪着蔡锷去日本看病。蔡锷走了之后,蒋百里又转而支持他的学生唐生智。因为这个,蒋介石把他给抓了,一关就是三年,后来他才被放出来。
蒋百里又一次把满腔的爱国情怀化作文字倾诉出来。1937年,他完成了《国防论》,并在书的开头用力写下这么一句话:“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大家,咱们中国有招儿应对!”
在这本书里头,蒋百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赢了也好,输了也罢,关键是不能跟它谈和。抗日这事儿,得靠咱们老百姓,得打持久战!”
遗憾的是,蒋百里没能亲眼见证抗战的最终胜利。在写完《国防论》仅仅一年后,他就因为心脏病在广西宜山去世了。
蒋百里这辈子虽然没亲自带过兵打过仗,但国民党还是追封他为陆军上将。他这一辈子,充满了传奇色彩,就这样圆满地落幕了。
抗日战争一打响,蒋百里的夫人蒋佐梅,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首饰全捐了,还带着闺女加入了担架队,去帮忙救治伤员,全力支持咱中国的抗日。到了1978年,88岁的蒋佐梅老人安详离世,最后跟丈夫一起,被安葬在了风景秀丽的西湖南山。
因为深爱着丈夫,蒋佐梅跟着他来到了中国。她不再用以前的姓氏,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放下了“佐藤屋登”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了全新的“蒋佐梅”。
蒋佐梅来到中国后,就再也没回过日本。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时,她毫不犹豫地站到了正义那边,还继承了丈夫的志向。想必蒋百里先生要是知道,也会为妻子感到高兴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