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官服,一看到大红顶子就知道是清朝,一看到两根“螺旋桨”就知道是宋朝。
宋朝官员的乌纱帽上,为什么要有那两根像螺旋桨一样的长翅呢?如果说是为了防止臣子们交头接耳,那为什么皇帝的官帽上也有呢?难道皇帝也会交头接耳吗?
全员乌纱帽现在我们一提起“乌纱帽”,便会将其与朝廷官员联系在一起。
但如果我们来到朱元璋称帝之前,我们就会发现,大街上的平民百姓也都戴着乌纱帽,而且店里卖的乌纱帽还特别的便宜。
而且乌纱帽只是一个名称,并不一定是黑色的,乌纱帽的种类、颜色都很多。
这与我们印象中的情况可不一样,难道这乌纱帽不是官员们的“工作服”吗?
事实上,只有明朝才有这项规定,明朝之前没有,明朝之后的清朝也没有。如果再往前寻找,我们就会发现,这乌纱帽的历史,远比我们知道的要长。
这乌纱帽又叫作“幞头”,幞头可是从汉朝就有了。
只不过那时候的“乌纱帽”只是概念版的乌纱帽,因为汉朝幞头就只是一块头巾,裹在头上,就成了最初的“乌纱帽”。
而将这块头巾真的转换成“帽子”,是在晋朝晋成帝时期的事。
晋成帝为了能更好地分辨在宫里做事的人,就专门定做了一批黑色的帽子让这些宦官戴着,这便是最早的乌纱帽。
但是此时的乌纱帽还仅限于皇宫里的人使用。东晋灭亡之后,天下大势发生改变,晋朝皇宫里的乌纱帽也就此绝迹了。
不过皇宫里的乌纱帽没有了,民间的乌纱帽可就出现了。东晋被刘裕消灭,刘裕虽然姓刘,但是他并未复兴大汉,而是建立了一个以“宋”为国号的朝代,史称“刘宋”。
刘宋也是一个短命王朝,没几代就灭亡了,而他们灭亡的主要原因,还是皇室内部发生了矛盾。
刘宋皇室有个叫刘休仁的官员,一看他姓刘,便知道他是皇亲国戚。刘休仁平时比较闲,闲暇之余他便研发了一种帽子,也是由幞头改进而来的。
但是他这一款乌纱帽并不仅限皇宫里的人戴,谁都可以戴着出门。
而且这种乌纱帽的造价便宜,戴着也很舒服,因此很快便风靡天下。
刘休仁的帽子能名扬天下,其实还与他的身世背景有关。刘宋皇室成员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哪怕刘休仁不想当皇帝,他也被牵扯进了一桩大案当中,他还有刘彧都被抓了起来。
他们本以为自己会死在大牢里,但是他们想错了。
他们并没有死,而是被恭恭敬敬地请了出去。原来大牢外面的皇帝已经被暗杀了,如今他们两个已然成了皇帝候选人。
刘休仁自知没有当皇帝的本事,于是便利用自己的人脉和权力,将与自己同患难的刘彧推举为了皇帝。
刘彧当了皇帝之后,刘休仁自然就成了他身边的大臣,但是由于刘休仁的高尚品德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导致他成为了朝中最有影响力的权臣。
而此时的刘彧虽然表面上很尊敬刘休仁,但实际上已经对他起了杀心。最终,刘休仁因为莫名其妙的罪名被赐死,享年二十七岁。
刘休仁生前曾担任司徒之位,因此他制作的乌纱帽又被称为“司徒状”,非常受欢迎,当时京城的老百姓几乎家家都有一顶乌纱帽。
而在刘休仁被杀之后,他首创的乌纱帽也被列为违禁品,但是老百姓人人都有,怎么可能禁得完呢?
最终,朝廷也放弃了这个想法,再加上刘宋不久之后便灭亡了,刘休仁的乌纱帽就这么流传了下来,并且还诞生出了五颜六色的“乌纱帽”。
南北朝结束之后,隋朝建立,这是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王朝。之前乌纱帽还只是在南方流行,如今全国都流行了,这也是第一次全员乌纱帽。
唐太宗即位时,也效仿隋文帝杨坚,戴着乌纱帽上了朝,而且他为了更加亲民,还说了一些慷慨激昂的话。
他说天子上朝戴乌纱帽,大臣与平民也得戴着乌纱帽,于是一时间整个唐朝的人都有了乌纱帽。虽然说大臣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但是皇帝都没说什么,他们怎敢搞特权?
宋朝的无奈比起其他王朝,宋朝就显得十分弱势,从赵匡胤开始,宋朝的皇帝们一个个都非常“平易近人”,明明朝中没有权臣,皇帝们却一直都很低调。
一个王朝的风气如何,与这个王朝的开国皇帝有很大的关系。宋朝赵匡胤开国时便树立了这样的榜样,因此后代皇帝都有样学样。
赵匡胤登基之后,他深知大臣与皇帝的关系非常重要,如果大臣们的权力太大,皇帝这龙椅可是坐不安稳。
于是,赵匡胤便开始大力削弱臣子的权力,试图将谋权篡位的概率降到最低,让大臣们不再有谋权篡位的心思与能力。
众所周知,宋朝是重视文臣,轻视武将,但是他们重文臣也是与武将对比着来说的。赵匡胤不仅怕那些武将觊觎他的皇位,文官他也不打算放过。
但是文人们没有兵权,只有一张利嘴、一支笔,想要造反并不容易,所以他对付文官的办法更温和一些。
一个文官想要造反基本不可能,大臣们必须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才有可能与皇权对抗,因此赵匡胤对付文臣们的第一招就是,禁止他们私下串联,截断官员们沟通的渠道。
官员们私下里不敢串门,只能在朝堂上碰面交谈,但即使是这样,赵匡胤仍然不放心。
于是,赵匡胤又命人专门定做了一批乌纱帽,这些乌纱帽上面装饰了不同的花纹,用来区分官职的高低。
当然无论官职大小,都有那两根非常惹人注目的“翅膀”。这两根翅膀还被赵匡胤故意设计成了外面宽,里面窄的样子,从而导致外面重里面轻。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只要大臣的头部稍微有点动作,这两个翅膀便会上下扇动,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便能很清楚地看到。
有了这两根翅膀,朝堂上的文官们便不敢再交头接耳,而且这翅膀这么长,想交头接耳也很难办到。
那就有人要问了,既然这两根翅膀是用来对付臣子的,那为什么皇帝的帽子上也有两根呢?这就是赵匡胤对付臣子们的第二招了,这叫“打不过就加入”。
如果赵匡胤只给大臣们上“枷锁”,那么臣子们心里肯定会不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惹出事了。
但是如果皇帝也戴上这样的乌纱帽,那大臣们还有什么话可说?而且赵匡胤不仅是戴大臣的帽子,就连官服也穿得跟大臣们一样。
宋朝的皇帝很少有穿龙袍的,他们都是穿一身素色的长袍,和大臣们的官服别无二致,这样更能显得皇帝亲近官员,这是一种帝王心术。
综上所述,宋朝赵匡胤发明“带翅乌纱帽”的目的就是,防止大臣们交头接耳,私下讨论国事。
而皇帝也和大臣们一同戴着这种帽子,是因为皇帝们要显得亲近官员,这样官员们才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为了让大臣们安心,宋朝皇帝们可是连龙袍不敢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