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欧盟钢铁“熔铸”及碳税政策或将冲击国内钢铁市场

忆南谈商业 2025-03-19 09:48:55

3月17日,欧盟钢铁行动计划草案称,欧盟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提出对欧洲废钢和金属的出口限制和关税。在2025年第四季度提出碳边境税(CBAM)修正案。欧盟希望将范围扩大到钢铁、铝密集型下游产品。那对国内废钢和钢材市场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欧盟“熔铸”规则及其对国内废钢和钢铁市场的影响

该规则意味着钢铁等商品的原产地将由金属最初熔铸的地点决定,而不考虑后续加工的地点。一份计划草案表明,这将防止通过最低程度的转化来规避倾销和其他关税,并提供更清晰的产品原产地信息。

这一举措将明显对钢铁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在征收关税的国家生产的材料,例如中国,可能在进口欧盟之前经过进一步加工,例如从热轧到热镀锌,而不缴纳关税。

该规则将对欧盟进口的冷轧和热镀锌等产品产生重大影响,一家贸易公司表示这将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举措。欧洲钢铁协会Eurofer要求将中国钢铁纳入熔铸范围,作为其对钢铁保障措施进行功能审查的一部分。委员会还将“主动”开展基于“受到损害威胁”的关税调查,而不必等到实际受害发生后再采取行动。

1、“熔铸” 规则:贸易防护下的原产地认定变革

欧盟委员会精心引入的 “熔铸” 规则,堪称是其贸易防御体系中的关键一环。该规则别出心裁地将商品原产地界定为金属最初熔铸的地点,而对后续加工环节予以 “无视”。这一变革绝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长期以来,欧盟表示在国际贸易中饱受钢铁产品倾销等问题的困扰。一些国家通过将钢铁材料进行最低限度的转化,如简单加工后就以新的面貌进入欧盟市场,成功规避了应有的倾销税和其他关税壁垒。这种行为冲击了欧盟本土钢铁产业的生存空间。欧盟此次推出 “熔铸” 规则,旨在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难题。通过明确以最初熔铸地为原产地的判定标准,未来可能会有效防止那些试图通过简单加工来 “蒙混过关” 的钢材出口行为,同时为产品原产地信息提供了清晰、可靠的依据,让钢铁市场贸易监管变得更加精准有力。

2、对国内废钢市场的影响

表面上看,国内废钢市场主要依赖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来自欧洲的废钢所占份额较小。因此,欧盟的出口限制政策在短期内对国内废钢供应的直接冲击相对有限。然而,全球经济体系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欧盟这一举措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当欧盟减少废钢出口时,其他国家的废钢市场供需平衡将被打破。以日本和美国为例,作为可能的替代供应源,在短期内,它们可能会承接一部分原本欧盟的废钢订单,而这种市场资源的转移可能会通过国际贸易的传导机制,间接影响到国内废钢市场的采购成本和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

3、钢材出口市场空间或被压缩

欧盟的 “熔铸” 规则对钢铁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尤为显著。部分国内生产的的钢铁产品,常经过简单加工后再进入欧盟市场,以此规避关税。然而,新规则的实施将改变这一局面。以冷轧和热镀锌产品为例,在新规则下,其原产地认定标准改变后,可能不再享受原有的关税优惠,从而导致竞争力下降或者市场份额受限。这将使得国内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成本和外销压力,部分国内企业可能会因欧盟这一政策而失去部分市场份额。

4、碳边境税: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欧盟的碳边境税修正案无疑是又一把高悬在国内外钢铁企业头上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该政策要求在原材料进口环节增加额外的碳排放成本,这对于国内钢铁和铝密集型下游产品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国内钢铁行业一直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利润空间狭小的双重困境,碳边境税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压缩盈利空间。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内钢厂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

其中,提高废钢的用量占比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废钢作为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在炼钢过程中相较于铁矿石能够大幅降低碳排放。通过增加废钢的使用量,钢厂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碳边境税而增加的成本,还符合国内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大趋势。

0 阅读:0

忆南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