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苏州市经济版图再迎历史性突破,全市9个区县GDP总量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昆山市以5380.17亿元继续领跑,成为全国首个突破五千亿的县级市;常熟市首次跨越三千亿门槛,吴中区也突破两千亿大关。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虎丘区以1,912亿元险胜太仓市的1,880.06亿元,姑苏区则以1012.03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
相城区、张家港市和吴江区虽未公布具体数据,但均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苏州"多点开花、协同共进"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作为苏州北部经济强极,常熟市2024年GDP达到3079.1亿元,其增长动能源于"双轮驱动"战略的深度实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集聚丰田研发中心、重塑科技等132家规上企业,氢能源重卡市场占有率突破40%。
纺织服装产业通过智改数转实现涅槃,波司登打造的全球首个羽绒服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300余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新兴产业布局同样亮眼,锂电设备制造商捷氢科技建成亚洲最大质子交换膜生产线,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12个创新药项目,形成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生态链。

虎丘区以31.94亿元的微弱优势超越太仓,这场"亿元级较量"实则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碰撞。虎丘区依托苏州高新区优势,聚焦光子、医疗器械、集成电路三大新兴产业,信达生物、长光华芯等龙头企业贡献超六成工业产值,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突破50家。
其打造的太湖光子科技园已入驻企业247家,形成从材料、芯片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太仓市则深耕高端装备制造,舍弗勒新基地投产带动德国企业集群扩大至478家,航空航天产业园引入商飞供应商32家,生物港落户药明康德等重大项目。

当姑苏区GDP首破千亿,这座古城走出了一条"没有工厂的现代化之路"。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客流实时管控,非遗工作室孵化出缂丝数字藏品等新业态。观前街商圈引入AR导购系统,老字号焕新率超85%,带动夜间经济规模突破200亿。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数字姑苏"建设——华为(苏州)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地,培育数字经济企业137家;全国首个古城保护算力中心建成,为2500年历史的古城装上"智慧大脑"。

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起点,苏州县域经济正呈现"强者恒强、特色崛起"的发展态势。昆山龙头地位稳固,常熟、吴中形成第二梯队,虎丘、太仓的贴身竞争激发创新活力,姑苏区则为古城转型提供样本。这种多层次、差异化的县域经济格局,既保持头部区域的引领作用,又给予特色城区突破空间,更通过基础设施联通、产业链协同形成发展合力。随着沪苏同城化加速,苏州县域经济的"集团军优势"将持续释放,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贡献独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