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中,总少不了联语的点缀,它们或藏于书斋门楣,或隐于园林亭台,甚至化作夫妻间的情话暗语。一副好的对联,不仅是文字游戏,更是心意相通的桥梁。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一段因对联结缘的浪漫故事,在江南的烟雨朦胧中徐徐展开。

春日海棠诗会是城中一年一度的盛事。韩清臣随父亲赴宴时,正撞见一群文人围着一位簪着碧玉蜻蜓钗,执一柄洒金素面扇,穿藕荷色衣裙的姑娘叫好。
这女子名叫萧晚晴,身为女儿身却有着不输男子的才情,不仅饱读经史子集,尤其擅长诗词歌赋,是有名的才女,刚刚便是她以 “月照窗前影满帘”的下联,完美的对上了他人出的“梅开墙角香盈袖”的上联。
此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将冬日的梅花与夜晚的月光巧妙融合,方赢得了满堂喝彩。
既是诗会,韩清臣当然也要参与其中,他那温文尔雅、舌灿莲花的模样,让萧晚晴心中不禁暗暗赞叹。
又轮到萧晚晴时,她落落大方地出了“竹影摇窗风弄韵”的上联。韩清臣微微一笑,对道 “荷香绕岸月含情”。全联清新雅致,将夏夜荷塘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韩公子,好文采。"萧晚晴看向对方,我这还有一联"竹影扫阶尘不动"。韩清臣望着她鬓边的海棠花瓣,脱口而出:"月穿潭底水无痕。"

满堂喝彩声中,这位美丽的女子眼波流转,诗兴大发的他又出一联:"閒看门中月。"这是拆字联,"閒"字去门正是"月"。
"思耕心上田。"韩清臣略一思索脱口而出。
两人经过多次交锋,彼此都给对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自那日诗会,常借“切磋诗艺”之名互通书信,感情逐渐升温,最后在家人和朋友的祝福声中,成为了令人羡慕的一对佳偶。
婚后他们的生活甜蜜而美满。每天清晨,韩清臣和萧晚晴都会在书房里一起读书,一起讨论诗词歌赋。
韩清臣在书房悬了副自撰对联:“墨砚磨穿文思涌,红袖添香爱意浓。”萧晚晴见了直摇头:“夫君太老实,‘红袖添香’都被用烂了。”当晚便用银钩在紫檀木上刻了新联:“诗囊装满相思字,锦帐藏尽蜜语甜。”
这般斗智斗勇的日常,成了他们独有的情趣,每一副对联都记录着他们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一日春阳正好,满园春色关不住。韩清臣和萧晚晴携手漫步在自家花园中。只见满园杜鹃开得泼辣,一朵朵火红的花朵在阳光下争奇斗艳,宛如天边的晚霞落入了人间。
一只杜鹃鸟停在花枝上,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为这美好的春光歌唱。
晚晴忽然拽住韩清臣的衣袖,指着花间啼鸣的杜鹃鸟:"此情此景,我有一联,夫君可应对,且上联——杜鹃花上杜鹃鸟。"
韩清臣眯眼细瞧,忽然轻笑:“这上联妙极,花鸟同名”说着俯身拾起落花,忽见花影里探出几株美人蕉,嫩黄花蕊间蜷着只彩蝶,花影摇曳间忽然福至心灵。
他握住妻子的手走到花前,日光穿过蕉叶,在她裙裾上投下斑驳碎影。萧晚晴正低头嗅花,忽听头顶传来一声低笑:“蕉者,娇也,正如花似卿卿,卿卿胜花,为夫我对‘美人蕉下美人娇’。”
她猛地抬头,正对上丈夫含笑的眼。那“美人蕉”三字既应了眼前花木,又暗藏“美人”双关;“下”字既指方位,又似在说“你站在花下”,“美人娇”三字更不必说,“鸟” 与 “娇” 虽词性不同,但好在对联中巧妙呼应,既描绘花下美人娇态,又暗含夫妻间的旖旎情思。

晚晴耳尖瞬间烧得通红,眼眸却盛着盈盈笑意,因为在她眼里这便是最动人的情诗。
韩清臣却指了指远处山坡:“你瞧,那片杜鹃开得正好,倒像是夫人羞红的脸。”
晚晴假嗔道:“夫君就会拿我作对!”
两人在春色中相视而笑,周围的繁花似乎都变得更加娇艳,鸟儿的歌声也更加动听,浓浓的情意,在这满园春色中蔓延开来。
--完--
文章的最后,文中的几个优秀上联,屏幕前的你能否对上呢?欢迎留言讨论。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