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故事至今依然广为流传,它也是中国人心中的一份独有的浪漫。不少三国剧也是许多观众童年的历史启蒙,尤其是1994央视版本的《三国演义》。
继94版的三国演义之后,已经将近10多年没有一部全篇讲述三国故事的历史剧了,新版《三国》就在这个时刻应运而生。
在新《三国》诞生之初,这部剧的争议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他和一直以来我们心中的三国相差甚远,有些人则认为它没有拘泥于传统,是一种破旧立新的体现。
而今又过了十年,当时看新《三国》的观众们也走上了社会,也养成了更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分辨能力,也逐渐有更多的人发现了新《三国》的糟粕之处。
人物表演过于抽象01
导演和演员对于人物的把握可能都有问题,导致无论什么角色只要在这部剧里的表现都很诡异(很多名场面也因此而诞生)。
比如曹操经常莫名其妙用力过猛,动辄大吼大叫,犹如狂犬病发作,而赤壁之战这种危急的关头却面部呆滞,给人一种好像置身事外的感觉(不过大家经常诟病的“曹大佐”口音我个人听多了反而已经默认是演员的特色了)。
再诸如刘备的“喜怒不形于色”演成了阿斯伯格综合症,司马懿上一秒很迟钝,下一秒突然激昂。
故事结构混乱,时间线BUG多02熟悉三国的人都应该知道,东汉朝廷为了镇压黄巾在各地招募军队,刘关张三人也是因为参军结交,后面取得了官职,才成为了一方军阀。老三国通过生动的镜头和旁白,把这一连串叙事交代得清清楚楚。
而新三国的刘关张压根没参加讨伐黄巾的战斗,这就导致了一连串的BUG,既然没有参加讨黄巾,刘关张为什么要结义?这三人没有官职为什么敢去参加讨董?还有新三国的刘备在设定上并不认识公孙瓒,为什么后面刘备又提他和公孙瓒“是至交”?
曹操刺董时,董卓说:袁绍这个王八蛋,今天竟然纠集了十八路诸侯起兵反我。这又是一个巨大的BUG,要知道十八路诸侯是曹操刺董失败后发起的,并且曹操也是十八路诸侯之一...然而此时曹操就坐在董卓面前。
新《三国》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犯一些这样的低级错误,让人怀疑编剧写剧本的时候没带脑子。
台词槽点层出不穷03
编导为了显示自己的文笔不凡,经常对成语典故进行自作聪明的修改。比如温酒斩华雄-“杯酒斩华雄”、反复无常-“反复无度”。
或者对于成语不求甚解,导致用的不对地方,比如曹操对刘备说“我才能对你相敬如宾”,田丰形容许攸和曹操“藕断丝连,鸿雁传书”。
又或者为了彰显人物的气势,会原创一些“此战将决定今后五百年的历史”这种逆天台词。
刻意歪曲的历史观04
既然是历史剧,那么历史剧的创作,一定要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指导。
同为三国题材的历史剧,新三国传达给观众的价值观却完全是一团糟粕。
在导演的心中,所谓的以民为天都是统治者虚伪的口号。所以刘备选择逃亡带上百姓,完全是“为了行仁义”,仅仅是因为他觉得不带百姓会失去自己的江山,身败名裂。
更离奇的是,曹操军事史上最大的污点,竟然被解释成“没有那么多粮食供养几十万战俘”,这个洗白我毫不客气得说相当低级。
不仅逻辑有硬伤,而且暴露了编导对于民间疾苦漠不关心的态度。
这里真的忍不住要提老三国,老三国从始至终都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精神,处处能看到人民史观的叙事,开篇就以一连串镜头展示了汉末人民的凄惨景象,以及战争带给黎民百姓的创伤和痛苦。
然而新三国连黄巾起义这种标志性事件都不舍得拍,很明显,编导对于导致乱世的根源问题闭口不谈,毕竟编导想推崇的就是社达和个人英雄主义,什么天下苍生、江山社稷都是虚的。
以上讨论还仅仅局限于剧情和人物,至于配乐、服化道之类的,都还没提,至于历史背景,已经可以当架空同人来看了。
所以我的看法是,老版有不少缺点,但瑕不掩瑜,态度认真,制作精良,称得上是经典。
新版好看,精彩,作为电视剧,图个乐子还可以,至多是一部比较好看的电视剧而已。
但其创作态度粗糙,文化底蕴浅薄,思想层次庸俗低下,服装道具等常识错误百出。这些都使得新三国离经典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