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可(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全网追更的现实版《孤注一掷》,即将杀青。
01 一条微博能救人?从演员王星的女友(下称康女士)1月5日晚间的一条长微博开始,这场微博营救正式启动。
截至今日,总计5条微博,从求助到进展通报,从被大V转发,到外交部及驻外使领馆介入沟通,原本看似渺茫的跨境施救已经无限接近成功。
围观了整个救援过程的旁观者,不少对康女士的“神操作”评价颇高。
微博平台转发量36.2万的这条求助信息的一开头,言简意赅的交代了求助的具体事件,同时渲染事态紧急,不得不网络求助的原因。
和新闻消息的写法如出一辙,这样的概括帮读者第一时间提炼要点,也为继续接收后面的内容打下了理解基础。
紧接着正文分要点展示了当事人的角色、作品和口碑,迅速拉近求助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提升双方的情感黏度。
在交代事件经过的环节,事发前、事发经过、事发地点、事发后,原本复杂的案情说明环节,被逐条、清晰简短文字一概括,读起来顺畅丝滑。
文字最后,关于下一步动作以及对同行的安全提醒,为得到更多同情和敬佩加分不少。“自助者天助之”加上身陷水火仍尽力护他人周全的善意,格局瞬间拉满。
除了言简意赅的文字,10张配图的信息量同样丰富。每一张图片都配有详细解说,图片中对模糊信息也做出清晰注解,图文配合得当,为文字内容提供真实性支撑,很大程度上打消了读者转发时的顾虑,也为众多明星“见立转”打下基础。
02 记者学点啥?
被奉为教科书级别的这条求助微博,不仅被拿来和一些语焉不详的其他类似情景求助相比较,甚至还有网友要求记者们该学学康女士的写法。
主打听劝的新闻人,一起来看看能学点啥吧:
| 信息完整
康女士在求助微博中清晰且完整地交代了关键信息,新闻记者同样需要做到这一点。
报道中,要把新闻事件涉及的核心要素,包括人物身份、失联时间、地点以及已知的相关线索等毫无遗漏地呈现出来。
让读者如同拿到了一份详尽的 “事件说明书”,能够迅速构建起对整个事件的基本认知框架,避免因信息缺失造成误解或让受众产生更多疑惑。
| 逻辑清晰
康女士在求助微博中有条不紊,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叙述了整个失联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值得记者借鉴的叙事方式。
新闻记者在撰写新闻稿件时,也应当注重逻辑的连贯性和条理性,遵循一定的叙事顺序,让读者能顺着清晰的脉络轻松理解复杂的新闻事件,避免被混乱的叙述影响阅读。
| 注重时效
康女士发现王星失联后,除了联络有关部门和使领馆外,及时发布求助微博,充分利用即时性优势,让消息快速扩散,为后续的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对于记者而言,时效性更是新闻的生命线,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和重大热点事件的报道中,时效性更直接决定了新闻产品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
| 善用平台互动
康女士选择微博这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发出求救信号,有节奏的公布事件进展,令网友进入一种持续关注的氛围。
通过话题标签和评论回复,保持热度的同时,增强了参与感,及时澄清网络不实传言也始终保持着舆论不跑偏的稳定作用。
对新闻记者而言,深刻认识到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和优势,根据新闻的性质和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选择平台进行发布和推广很有必要。同时,记者还可以通过与读者的在线互动,进一步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让新闻更好地抵达目标受众群体,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 适当留白
康女士的求助微博末尾,如影视作品设置悬念一般,进行了留白。
一方面,对于一些关键信息,如可能被扣押的具体地点、涉及的诈骗团伙的更详细情况等,如过早全部披露,可能会在后续谈判或合作中失去一定的主动性和筹码。
另一方面,适当留白可以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和悬念,引发网友的好奇心和持续关注,使话题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热度。
不必和盘托出,对于新闻记者而言也是可以借鉴的写作技巧。
除了尊重采访对象,将一些可能对他人造成负面影响的信息,如未经证实的负面传闻、个人隐私细节等,谨慎处理,避免因追求新闻热点而侵犯他人权益外,记者在报道中也可以巧妙地设置一些留白,通过逐步揭示事件的真相来吸引受众的持续关注,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但要注意,留白的设置不能过于刻意或夸张,基于真实的事件和合理的逻辑进行留白,才能为新闻报道真正加分。
今日互动
亲爱的小伙伴
你有没有在康女士的“神操作”中
学到点什么
评论区里一起来聊聊吧
↓↓↓
校对 | 李立军
主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