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传世奇画《千里江山图》动了起来,那位18岁的天才少年,从未死去

南兮的人文游记 2024-12-09 10:17:01

江山浩渺,丹青涌动……900多年过去了,那位18岁的天才少年,仍然是神一样的存在。

《千里江山图》数字展示|拍摄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他有天赋,有天底下最好的老师,有最好的条件。18岁的他,有着正当年纪的生猛和无畏。只有天时地利人和,才造就了这流传千古的人间至宝——《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局部)

这是一个有关亡国之君、乱臣贼子和天才少年的故事。

你好哇!我是南兮。要说12月份最幸运的事,就是在杭州意外赶上了《千里江山图》复刻展出,只是一件数字复原的作品,我便慌了神。

这个宝藏地前几天也分享过(相关链接:震撼!千里江山图、敦煌藏经洞、黑水城绢画……历时19年,散落世界各地的宋画首次汇聚!)

但今天我还想再和你聊聊《千里江山图》这幅传世名作背后的故事。

要说中国自古以来,有哪一幅画能够神奇般地统一了历代帝王和现代人的审美,必然是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全景)

宋徽宗叹言:“朕十八岁时,断然画不出此等青翠河山”,乾隆皇帝将它视若珍宝,命宫廷画家多次临摹,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离宫时,也不忘带走它。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而王希孟的这幅《千里江山图》好比画中顶峰,孤篇压两宋。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就是《千里江山图》;2017年《千里江山图》真迹时隔30多年在北京展出,万人空巷;2022年张大千的一幅《千里江山图》仿品卖出3.7亿(港币)。它的每一次现身都足以引起文艺界的“大地震”。

很难想象,这样一幅鸿篇巨作出自18岁的少年郎,而且这位少年在正史中几乎找不到记载,而他也在这幅画完成不久后英年早逝。好像他这一生,就只为了这幅画而来。

如今,《千里江山图》深藏故宫,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出于对古画的保护,百年来也只公开展出过3次。它上一次的展出时间是2017年9月,按照惯例,下次展出至少是30年之后,而故宫博物院内部流出的消息是可能近100年都不会对外展出。

所以,杭州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籍馆我推荐你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馆里,先看大厅里的高清复原图,最后再去沉浸式体验《千里江山图》的画中游。(答应我,一定要去看文末的视频好吗?)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千里江山图》高清复原图)

说到《千里江山图》的故事,有4个人我们不得不说,他们分别是宋徽宗、王希孟、蔡京以及乾隆皇帝。

宋徽宗赵佶为北宋亡国之君,被人戏称是除了治国之外无所不能,不爱江山爱丹青。公元1104年,徽宗设立宫廷画学,亲自选拔和培养艺术人才,而王希孟便是得到宋徽宗的亲自传授,用半年时间创作力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整幅画有12米长,比两幅《清明上河图》加起来还要长,竖起来有4层楼高。它的画布原料用的是蚕丝,所用的颜料更是堪比黄金的天然矿石。如此金贵的材料,一般的画手没个五年十年都不敢用,足见王希孟的大胆以及徽宗的信任。

18岁的少年,也不藏着掖着,他将毕生所学都用在了这幅画上。

青绿色调下,重峦叠嶂,烟波浩淼,山间高崖飞瀑,屋舍缀其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长桥依势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我们虽然是这样平视看画,却有一种在高处俯瞰万里山河的感觉。

雄浑壮阔、气势恢弘、疏密得当……有人看到了王希孟18岁的生猛,18岁的无畏,我看到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野逸,感觉这是真实存在的场景,又感觉这是仙人所在的地方。

这幅画作完成后,宋徽宗大为赞赏,而后将它赏给了蔡京。蔡京虽然为奸臣,但同时他也在书法和艺术上颇有造诣。

我们现在之所以知道《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和它的创作背景,还要得益于《千里江山图》的卷尾有着蔡京写的跋文。

“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

“希孟年十八岁”,这是王希孟的名字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长卷中。

王希孟在画完《千里江山图》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这是它的绝笔之作。有人说这幅画掏空了他的身体,关于他的死,众说纷纭,但大众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他这一生,就是为了完成这幅旷世奇作。

相比王希孟的英年早逝,《千里江山图》的命运则是要顽强得多。

1126年,蔡京被抄家,《千里江山图》随之收入南宋内府。元朝时,一位名叫李溥光的和尚得到了它,并在上面留下来题跋。

清朝时这幅画辗转落到了乾隆皇帝的御书房,喜欢在名画上涂涂写写的乾隆皇帝在卷首题诗,诗中有一句:江山千里望无垠”,故而我们现在称这幅画为《千里江山图》。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皇宫时带走了《千里江山图》,此后流落民间。建国后,这幅画被寻回,此后深藏故宫,难得一见。

稀世古画开卷即损,但科技使其永生。这次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管理,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何为“科技美好生活”,展馆通过数字VR、虚拟影像的运用,将传世名画立体展现在大众面前。

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我跟着光影的变化遨游画中,历史与现代,画境与现实,此刻我已分不清。

我无法用震撼来形容此刻的心情,更多的,是感动,是自信,是灵魂深处传来的愉悦……而我真的很想把这份触动,分享给你。

0 阅读:6